APP下载

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7-09-14刘金娇

关键词:循证置换术髋关节

刘金娇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611)

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金娇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61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采用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12.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置入的是假体,因此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关节功能锻炼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还需多次实行翻修手术,延缓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在围术期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1.2±5.2)岁。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1.7±5.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符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证[1]。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禁忌症等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生命体征检测、用药指导、常规巡房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1.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根据护理工作的需求制定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科主任、1名责任护士、3名护理人员组成。组织成员以临床诊疗指南为依据,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循证分析(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各种护理措施(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后期功能锻炼、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等)为纵轴,然后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基本理念以及相关知识,帮助其熟悉该护理模式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1.2.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阶段

入院当天,责任护士主动详细向患者介绍护理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发放事先制定的患者版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表格的内容执行措施,具体包括:术前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让他们明确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掌握具体的预防措施;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动按摩患肢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多进行运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术后予以患者体位护理,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或者调整体位,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然后做好记录,已执行的打“√”,同时记录发生的特殊事件并总结分析。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汇总报告,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进行讨论,集中相关专业人员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寻找循证支持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采用Merle DAubigne评分方法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判定标准:优、良、可、差分别对应分值为≥17分、13~16分、9~12分、≤8分,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统计两组并发症(脂肪栓塞、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发生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12.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常见手术类型,适用于股骨颈(粗隆)骨折、腰突症、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治疗,能够保留患肢,因此患者认可度高。但是该术式虽疗效显著,但是伴有脂肪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脱位等多种潜在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差且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明显较大。为了实现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改善预后,在围术期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必要且有价值。基于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旨在构建一套趋于固定统一的路径管理评价体系,在护理工作开展中可对路径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有助于保证该护理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规范性以及流程的及时纠正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3]。该护理模式路径的制定,建立于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措施有效性有所保障,且在医疗体制转变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内在感受,通过双方互动能够调动患者参与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可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佳的护理服务,将其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工作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12.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护理模式优势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陈佳英.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34-36.

[2] 陈红梅,杨秀红.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04-105.

[3] 李 地.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19(21):94-9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51.02

猜你喜欢

循证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循证护理》稿约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