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实践与效果分析

2017-09-14邹连英

关键词:经皮依从性住院

邹连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影像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实践与效果分析

邹连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影像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实践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是否改进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2年6月~2014年6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改进护理模式(2014年7月~2016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前后QOL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耗时、依从性、再住院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6%,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同组内比较两组各领域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各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治疗耗时、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治疗耗时,提高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模式;改进实践;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不断的走向成熟,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措施之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治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还面临着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困扰,轻者可加重患者病情,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总结问题,不断的改进护理模式,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实践与效果,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2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是否改进分为实验组(2014年7月~2016年6月)与对照组(2012年6月~2014年6月),各628例,其对照组中男422例,女206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49.76±11.55)岁;疾病类型:急性冠脉综合症4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79例;经股动脉入路214例;对照组男429例,女199例;年龄30~91岁,平均年龄(49.34±11.82)岁;疾病类型:急性冠脉综合症4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6例;经股动脉入路2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入路、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改进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改进小组: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护士长为组长,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在之后的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2)心理护理:患者存在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而且治疗环境的改变、手术治疗的应激反应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依然存在负性情绪,引起负效应。因此围术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对患者心理护理时要根据其综合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心理护理,对患者予以安慰与支持,以缓解和控制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3)加强健康宣教:通过健康宣教可激发患者参与健康维护,使其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及遵医的重要性,可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态度,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效的预防并病症,促进健康[4]。(4)并发症的护理:①出血护理。术前应进行血常规检查,术中包扎到位,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皮下血肿倾向,鞘管拔出后,应进行半小时以上的局部按压,2天内卧床休息,不要任意改变体位,对于已出血的患者视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②低血压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的缩短患者禁食时间,通过健康宣教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很好的配合治疗,尽量确保血压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③尿潴留。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做好心理护理,提醒患者术前排尽尿液,术后鼓励、指导患者及时排尿,切勿憋尿,对于长时间未排尿的患者可采取流水声等法刺激患者排尿。④急性闭塞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记录、对比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及时发现患者心电图、血压的差异,及时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干预。⑤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研究发现,对于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关键在于积极避免诱发因素。因此,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做好心理护理,平复紧张、恐惧心理;拔鞘管时动作要轻柔,幅度要适中,对于实验性压鞘管明显疼痛者,可予以局部麻醉,观察心率、血压正常后在拔管,若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征兆,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5]。

1.3 生活质量的评定

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6],该量表涵盖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及主观感受5大领域,每个领域评分1~5分,总分取5个领域的综合平均分,评分越高生活治疗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6%,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 %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QOL各项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同组内比较两组各领域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各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耗时、依从性、再住院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治疗耗时、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s,分)

注: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实验组 1.59±0.18 4.52±0.51* 8.528<0.05对照组 1.61±0.15 3.44±0.34 6.410<0.05社会关系领域项目 组别 护理前(n=628) 护理后(n=628) t P环境领域实验组 1.64±0.17 4.21±0.37* 7.701<0.05对照组 1.65±0.19 3.25±0.35 5.909<0.05心理领域 实验组 1.56±0.22 4.56±0.73* 8.769<0.05对照组 1.55±0.18 3.35±0.41 6.484<0.05生理领域实验组 1.75±0.13 4.35±0.52* 7.487<0.05对照组 1.77±0.14 3.32±0.25 5.627<0.05实验组 1.65±0.32 4.62±0.72* 8.428<0.05对照组 1.61±0.30 3.58±0.55 6.671<0.05主观感受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耗时、依从性、再住院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上升较快,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7]。冠心病史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受到人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并且治疗效果非常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创伤性治疗方法,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护理问题,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改进护理方式,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进小组的成立能够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能探讨、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不断的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有研究指出,手术患者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发生焦虑、抑郁风险可达50%,为普通人的三倍,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心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率失常及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加强健康宣教可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激发患者参与健康维护,逐步改变行为意识,从而有效的预防和促进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心脏时间的发生率。出血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常见病症,出血严重则会增加不良预后风险。有研究认为,造成介入术患者术后易发生出血现象原因可能为手术过程中包扎不到位影响患者体内血液流动、不遵医嘱、擅自活动引起的[11]。通过出血护理,因手术紧张及疼痛因素刺激大脑,致使血管扩张,可引发血压下降。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的缩短禁食时间,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使其明白手术并不可怕,缓解紧张情绪,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可使其血压在短时间内恢复。术后卧床休息,不能擅自活动,使患者改变排泄方式,加之受到紧张、疼痛刺激,患者长时间憋尿,引起膀胱收缩而导致尿潴留。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的排尿意识,鼓励、指导患者及时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急性闭塞为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受到外在因素刺激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血栓等相结合引起的[12]。术后通过观察、记录、对比患者心电图、血压等,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以预防急性闭塞的发生。患者术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时会对大脑造成刺激,使肌肉内血管强烈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且术中疼痛、紧张刺激,最终造成迷走神经反射[13]。通过护理可平复化妆紧张、恐惧心理,优化拔管侧操作减轻刺激,密切观察动态,能够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6%,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后同组内比较两组各领域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各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治疗耗时、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治疗耗时,提高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姚志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03):196-198.

[2] 何 梅,冯达应.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13-115+122.

[3] 陆凤花.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内科,2014,09(04):507-511.

[4] 张 莲.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52-353.

[5] 刘 莹,彭岩松,闵 英,孙 宁,韩雅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模式改进实践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3+14.

[6] 姚人银,杨锦妹,梁翠丽,梁振月,梁 婷.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4:99-100.

[7] 张红霞.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研究[J].医疗装备,2016,29(10):203-204.

[8] 罗学会,梅 静.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22):2288-2291.

[9] 王凤莲,丁丽萍,沈光银,黄 静,章秀兰.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8:42-44.

[10] 何春欢,卓胜青,卢少萍.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2):123-125.

[11] 胡燕利,燕美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6):2830-2832.

[12] 杨群英.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5,16:122-124.

[13] 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3):159-16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29.03

猜你喜欢

经皮依从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