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2017-09-14张莹英

关键词:阻塞性康复研究组

马 莉,张莹英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山西 榆林 718000)

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马 莉,张莹英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山西 榆林 718000)

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应用自主呼吸循环技术,研究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自主呼吸循环技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性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应用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自主呼吸循环技术

自主呼吸循环技术(ACBT)是临床上用于哮喘病、肺囊性纤维化、COPD等疾病康复治疗中的有效弹性治疗方法[1],具有可变性,可对患者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进行松动和清除,同时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气道分泌物进行有效调整以及促使患者主动完成或者辅助完成治疗[2],主要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训练、用力呼气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为了进一步探析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应用自主呼吸循环技术的临床作用,我院选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8例参与本次探究,探析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70.14±2.54)岁;研究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86~36岁,平均年龄(69.27±3.05)岁。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充分了解,给予患者头孢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氨茶碱等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可同时辅以地塞米松或甲强龙、氨溴索等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化痰剂以及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

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其中常规治疗与对照组患者同,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进行呼吸控制时主要运用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时,以鼻深吸气,至腹部隆起后缓慢缩拢口唇呼气,至腹部凹陷为止;在进行胸廓扩张训练时,正常吸气后保持生门张开并用力收缩腹部,同时用力收缩前胸部肌肉,呼气,伴随快速、无声哈气;必要时辅以体位引流时可选择体位主要包括平卧位、右侧位、左侧位、坐位。用力呼气由1~2次用力呼气组成,待患者呼吸控制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呼吸循环。呵气可以使低肺容积位的更多的外周分泌物移出,当分泌物到达更大的、更近端的上气道时,在高肺容积位的呵气或咳嗽可以将这些分泌物清除。自主呼吸循环技术训练频率为每天3次,每次训练15~20 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得出差异性显著的结论,研究组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诱因是感染[3],患者合并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导致气道出现炎性充血、水肿,分泌物过多导致患者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4],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呼吸肌疲劳,易出现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上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时主要应用自主呼吸循环技术(ACBT),辅以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据相关性文献报道,自主呼吸循环技术(ACBT)可恢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位置并纠正患者的胸廓异常活动[5],对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呼吸做功和呼吸急促、改变通气分布均存在积极作用,可增加患者用力肺活量以及提高患者呼气流速峰值,对促进患者痰液咳出、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含量均存在较为理想的临床作用。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是(7.36±0.04)、(79.2±2.4)mmHg、(3 8.8±6.6)m m H g、(2 1±3.0)次/m i n、(74±5.0)次/min,均显著性更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应用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对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存在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吴娇华,黄华琼.心理疏导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后患者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4(16):44-44.

[2] 包凤燕.主动循环康复疗法对缓解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0):1494-1496.

[3] 田碧瑶.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J].母婴世界,2015(6):233-233,234.

[4] 卢燕珊,麦华玉.呼吸康复联合常规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89-90.

[5] 刘 霞.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2):165-16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23.02

猜你喜欢

阻塞性康复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