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佐罗塔耶夫《儿童组曲NO.1》的演奏分析

2017-09-13吉梦媛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吉梦媛

摘要:本文将对佐罗塔耶夫的巴扬作品《儿童组曲NO.1》进行讲解,主要是对了解与演奏这个作品之后的心得体验与演奏分析进行解读。文章将从这一组曲中的五首作品所包含的不同感情与技法分别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佐罗塔耶夫 《儿童组曲》 巴扬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05-02

一、《儿童组曲NO.1》的创作背景

伏拉斯基拉夫·佐罗塔耶夫(以下以佐罗塔耶夫代替)出生于前苏联,自幼跟随父母学习音乐,后又学习巴扬与作曲专业。通过这两个专业的学习使得他对巴扬器乐曲的创作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巴扬作品,包括六首《儿童组曲》《奏鸣曲一号》《奏鸣曲二号》《奏鸣曲三号》,还有许多宗教作品《修道院的钟声》《帕蒂塔一号》等很多经久不衰的乐曲。

《儿童组曲NO.1》是佐罗塔耶夫创作的六首《儿童组曲》的第一首,于1968年完成,据说是佐罗塔耶夫写给他孩子的作品。这组《儿童组曲》由五首标题音乐组成,分别是《音乐师在宫廷》《叹息》《小丑的桥牌游戏》《从杜塞尔夫传来的怪事》《玩具兵进行曲》,每一首都有自己的微型音乐故事,犹如小孩子一样在嬉戏打闹,让演奏者如临其境。

二、《儿童组曲》五首作品的演奏分析

《儿童组曲》是笔者弹的第一首巴扬作品,所以笔者在弹奏前进行了基本的资料搜集与查阅,这首作品在创作时就已经奠定了它演奏技巧难,音域跨度大的特点,所以演奏者在演奏处理时要精确到每一个音,手指松弛的状态和活泼但不紊乱的节奏是演奏这首乐曲时所需要注意的。

(一)《音乐师在宫廷》

这首乐曲是这组组曲中最长的一首,频繁的强弱变换是这一首乐曲的主要特点。从引子的pp开始,每一行变换一次强度(pp-p-sf),频繁的强弱变换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谱例1),极弱的声音想象成儿童在捉迷藏,先将自己隐藏起来,到sf的时候想象成找到了隐藏的儿童,整体都表现出孩子爱玩的天性。除了强弱问题,还要注意节奏。在弹奏之前,演奏者要先在脑海里进行节奏的预想,固定一个节奏在心中有利于演奏时的稳定。右手是八分音符的跳音,演奏时要求节奏规整,速度一致,可以加入节拍器进行辅助练习。右手弹跳时要注意压低手指,轮指过程中手指不宜太高,以免影响乐曲整体速度。

进入乐曲主题后变音器换为开朗的音色,并直接从mf开始演奏。频繁快速的音量变换在演奏中对比剧烈,既是每隔两小节的频繁变换,也是mf到pp跨度大的变换,这对演奏者的弹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变音器转换之后,风箱的提前准备是弹奏好第一个音的基础。全曲速度较快,手指松弛的状态是演奏十六分音符的关键。移高八度之后,两个八度的跨越考验了演奏者的细心与对乐句练习的长久性。

(二)《叹息》

这是这组组曲里最短小的一首,但却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强弱对比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总体的基调是微弱的,也不存在突强与突弱的对比。

风箱的运用从这一首开始步入正轨,vibr(抖风箱)的使用给本就是小调的忧郁色彩增强了神秘感(谱例2)。乐曲的基调是低沉的,但是加入抖风箱后又表现出了一些俏皮,体现儿童的阴郁并不是复杂的心理,乐曲的短小也能体现出这种忧郁是短暂的。练琴初期笔者是用左腿进行颤抖,虽然声响较大,但是由于巴扬左半部分体积与重量较大,声音抖出来的音色并不均匀,在练习与改进后笔者试着用右腿进行练习,左腿抖风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从各方面来说,笔者更适合右腿进行这种技巧训练。

(三)《小丑的桥牌游戏》

二抖风箱的弹奏技法贯穿整首乐曲。虽然风箱在抖动的过程中不易控制琴体,但情感的变化依然需要表达出来。重音的使用让单一的开关风箱不再显得单调,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风箱开关的大小与重音力度的把握,以免将风箱抖反,还要保持旋律线条重音音头的清晰性(谱例3)。

演奏时手指的抬动幅度与风箱抖动的大小是这一段要着重注意的。演奏时风箱要进行上下抖动,而非左右开合,左右抖动不容易控制风箱,开风箱后很难完全回来,从而导致风箱越来越大。上下抖动缩小了开风箱的距离,也使得演奏者在弹奏时相对轻松。左手在re的保持下用3指弹si,笔者在练习初期弹奏十六分音符时容易左右手错位,弹奏不清晰,后来在老师的改正下,降低了左手3指的抬动幅度,减少了时间,使得左右手契合在一起。

(四)《从杜塞尔夫传来的怪事》

这是一首典型的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整体调性单一、节奏规整,但是旋律却活泼俏皮,是这五首里最欢快的一首。这一首使用断奏和连贯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孩子爱玩的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谱例4)。十六分音符要快速灵活的均匀弹奏,左右手紧密配合在一起。连线中的音在弹奏时注意饱满有力,保持连贯,不易在连线中切换风箱。

(五)《玩具兵进行曲》

这一段左手使用的是传统低音,而前四首的左手均是自由低音,这就体现出巴扬手风琴的优势,在自由低音与传统低音之间切换自如,灵活运用,体现出佐罗塔耶夫对巴扬这一乐器的精通。前四首的变音器使用相对单一,每一首都只用了一种音色。这首变音器的使用非常频繁,使用了五种变音器,变换了九次(谱例5)。在演奏过程中变音器及时准确的变换要靠演奏者练习时的细心以及多次练习后对变音器位置的熟悉掌握。频繁的音色转换,体现了孩子的顽皮与个性的张扬。乐曲开端是一些重复的单一旋律,但是在反复中转换了变音器,使得音高发生了变化,又将乐曲丰富了起来。

这首乐曲右手有大量的和弦跳进,除了练习以外,手指位置的记忆也是准确弹准和弦的一种方法。巴扬键盘排列紧密,一只手能弹奏两个八度,使得大跨度和弦的弹奏与转换之间有了便捷的演奏方式,体现了巴扬这一乐器的优势。

同时这是一首进行曲,左手大三和弦的使用与规整的拍体现了进行曲的特点。大量的前八后十六与两个八分音符节奏型的结合使得节奏整齐(谱例6),有一种行进中的感觉。本首乐曲中出现了两处抖风箱的地方,按住音利用风箱的一开一合发出类似踏步的声音,此时要保持开风箱的力度,刚劲有力的特点要突出来。

三、结语

佐罗塔耶夫是近现代手风琴史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但是他的生命并不长久,迫于生活的压力与社会的动荡不安的他选择在33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至此以后,一位巴扬作曲家就此陨落,让手风琴人无比惋惜。《儿童组曲NO.1》體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与活泼可爱,节奏平稳规整、调性统一。在他其他的《儿童组曲》中偶尔还会出现无调性的乐段,较之这首作品多了一些不和谐,更能体现出这首作品孩子般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朱萌.佐罗塔耶夫《儿童组曲NO.1》的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2]卢甜.伏拉斯基拉夫·佐罗塔耶夫第一《儿童组曲》作品分析研究及演奏技巧的探索[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3]王德聪.巴扬化创作思维在佐罗塔耶夫六组《儿童组曲》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4]孙碧玲.乐器特色在佐罗塔耶夫第一组《儿童组曲》中的表现[J].音乐时空,2013,(14).

[5]罗汉.佐罗塔耶夫和他的巴扬作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6][8]任滕滕.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的艺术特点[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常煜.论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的伤感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15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