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2017-09-11刘旭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

刘旭

摘 要:如何把握歌唱的状态,如何把握用耳朵聆听的正确声音概念及声音控制,歌唱的纵向呼气与吐字咬字的密切关系,如何把握状态呼吸的方法,如何把握吐字咬字和触音及音韵的归属,如何把握声音的走向、气息的对抗及声音的支点,如何解决真假声的混合。文章对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伴奏;合唱;训练

当代无伴奏合唱已经发展到演唱者可以利用声线模仿各种声音。一个合唱团艺术水平的高低,从演唱无伴奏合唱曲目中可以窥见这个团每个队员的音乐功底,合唱演唱者必须掌握产生美好的声音及音响的规律和要求,并且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把握自如,将声音的美在瞬间传达给听众。无伴奏合唱的声音训练尤其严格并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演唱者的音乐综合素质、修养要求更高。

1无伴奏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1.1无伴奏合唱与带伴奏合唱的区别

带伴奏合唱由于伴奏乐器的增加,艺术表现力也相应增加,演唱时情感表达丰富多彩,比如音色、力度的变化,以及音域的扩展。有的作品,伴奏本身就是整个合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无伴奏合唱却不然,第一,作曲家在创作时就充分考虑到艺术表现必须完全依靠人声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在旋律、节奏、和声丰满性、织体完整性、音色对比性、层次清晰性等方面进行精心构思;第二,由于缺乏乐器的引领,演唱者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求有极强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只是单纯的人声,每个人的音色与力度的变化、音量的大小、吐字的清晰、音调的纯正、速度的快慢、呼吸的统一等均要细腻、协调、融合和准确。

1.2无伴奏合唱与带伴奏合唱的共性

第一,人声是主要表现媒质,带伴奏的合唱中伴奏只起到衬托、弥补、烘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第二,声部的数量、和声法则、声音的表现方法等趋同,虽然无伴奏合唱更强调清澈、透明、平直、自然,表现出宗教的崇高、庄严、纯洁,而带伴奏合唱在这一点上要求也一样;第三,无伴奏合唱其实也有伴奏,它的伴奏不是乐器而是多声部的人声,在旋律(包括和声声部、复调声部)贯穿在合唱中以几个声部进行时,人声的其他几个声部作为“陪衬”来对主旋律高声部进行情感烘托,犹如伴奏歌曲中的器乐“支撑”“渲染”人声一样。人声与器乐是两种不同的音质,再优美的器乐伴奏也只是对人声情感表达的补充、渲染和有限的延续,人声伴奏与合唱属同一种音质,可以烘托得天衣无缝,使合唱效果情景交融、共鸣柔美,达到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这便是无伴奏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最高表现形式的意义所在。

1.3无伴奏合唱表现形式的方便性

由于不需要携带其他乐器,尤其是钢琴,因此,无伴奏合唱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表演,更适合于即兴演唱。

合唱的魅力在于人声本身以及在“和”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在单旋律演唱中,由于众多的人声一同表现,在相对统一的声音里必定存在细微而微妙的的区别,这种区别恰恰具有丰富的内涵而表现出美妙的情感;第二,正因为人声的这种丰富性,在声部上,即使简单的和声层次也能表现出动听的“和”乐,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唱对和声技术要求并不高,因此稍微具有一些和声知识和运用能力的人都可以参与,有利于即兴的表达;第三,一个声部唱旋律,另一个声部唱简单的伴奏音型是常用的即兴合唱手法,而简单的伴奏音型由于其相对比较固定,甚至可以在整首歌曲中使用,加上几个音的变化而引起的和声变化,就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2无伴奏合唱训练方法

无伴奏合唱训练需要从声音、音准、节奏、力度变化、情绪把握等方面训练,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要求极高。下面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2.1音准——无伴奏合唱的“伴奏训练法”

在个别无伴奏合唱作品中,作曲家有意识地编配了伴奏,主要目的在于使演唱者在训练时有一个音准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形成音高概念,从而形成音准把握能力;另一个目的,利用伴奏中的和声音响,灌输给合唱者和声感觉,从而把握整体和声风格、色彩及其变化。

2.2节奏——理性训练法

理性与感性(感觉)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感性触动理性”“理性指导感性”。在节奏中,许多人只是凭感觉长短快慢。比如附点是以为“一长一短”,而且只是定型在进行曲速度的X·XX·X。只是凭借这种感觉,无伴奏合唱中往往明显暴露出节奏不准确、不整齐的问题,尤其是慢速度或变化速度时问题更加突出。理性训练法就是分析音符节奏时值及其诸音之间的数值关系。比如X·X这样的附点,无论速度快慢,第一音占一整个单位的四分之三,第二音占一整个单位的四分之一,两音之间的数值关系是3比1。理智地把一个单位分割成4份,统一这4份在时间流动过程中的长度,清晰地控制住两个音所占的份额。用慢速度来训练,并形成习惯。因此,所谓理性训练不仅指理性分析理智控制,理性训练还指的是慢速度训练。

2.3声音和音色——统一训练法

第一,要统一声音。个体间的区别要相互趋同,包括歌唱状态、站立姿势、吐字咬字、正确的触音、呼吸的对抗、声音的共鸣位置。歌唱状态是歌唱声音通道贯通的基本条件,它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和音色。

第二,要统一呼吸。统一呼吸并不与循环呼吸矛盾,统一呼吸是指呼吸的方法要统一,并不是指都要在同一时间点呼吸,在同一时间点呼吸确实与循环呼吸相矛盾。“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合唱队员要学会用状态呼吸,叹着气呼吸,呼吸和状态要同步。呼吸要有对抗,因为只有在对抗下,声音才会有支点,也有利于把握音准。

第三,要统一吐字。吐字咬字直接关系到合唱的情感表达以及声音的质量。咬字是单字声母的形成,吐字是韵母送出的着力处,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每个人正确吐字就意味着统一,不正确的吐字意味着每个合唱者有自己的吐字,也就意味着不统一,进而影响合唱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表现。

第四,要统一声音观念及音色审美。人声的音色又受到生理器官的控制,声音的音质在于声与气结合控制的自如融洽、吐字的规范、声音的走向、共鸣的位置、声道的通畅。无论什么派别的无伴奏合唱,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直声为基础的。所谓直声即声音不需要过多的声带颤抖,不需要力量很大、很强,是用耳朵聆听着,以气息支撑着,有张力的、有弹性的、有控制的、喝着、含着的声音,并且充分打开额窦、蝶窦及硬口盖,上齿向前、向上呈啃状,通过气息的对抗和上口盖的张力、阻力,把声音送出去,好比过滤的水,纯净而流畅。只有统一声音观念及音色审美观念,合唱的个体音色才会相互靠拢,让声部与声部之间产生共振相融。音色审美观念是指导个体保持声音观念内在监督和调节,才能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第五,要统一真假声。每一个歌唱者都会遇到真假声如何结合的问题。在歌唱中,没有绝对的真声,也没有绝对的假声,大多用的是真假混声。此时每个人在真假声混合的比例极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怎样,要力求每一个人混合方式相同,才能为声音的融合创造条件。

2.4力度——意境与文学想象

文学作品是讲究意境的。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因此,针对一部合唱作品,深挖其思想背景,并与相应的“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以文明意,以意入境,以境动情,以情带声。

2.5低声部——重点培育

无伴奏的低声部不仅是多声部的组成部分,而且充当无伴奏合唱的伴奏角色。就无伴奏合唱作品本身创作而言,如果有很好的低声部,那就是任何器乐伴奏都无法相比的。有了很好的作品,就得有很好的低声部演唱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低声部需要重点培育。培育好的低声部必须从音准、节奏、音色,以及向低音方向发展的音域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3结束语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无伴奏合唱则是合唱艺术中一朵纯洁的花朵。合唱艺术是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很好的途径,可帮助人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獻:

[1]张宏渝.浅析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J].当代音乐,2017(08):60-61.

[2]邢晓萌.试论中西方无伴奏合唱的审美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肖洒.我国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