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

2017-09-11严雪敏沈惠芬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死评分

严雪敏+沈惠芬

【中图分类号】R4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152-02

脑梗死(C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急性期的合理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治疗关键在于改善缺血半暗带的供血,保护及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抗脑缺血药物,能够改善缺血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护线粒体,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患者症状[1]。我科对急性CI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急性CI患者120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8-74岁,平均(64.2±5.3)岁;对照组60例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6-75岁,平均(63.8±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调控血压血糖,脑水肿明显者用甘露醇脱水)、血栓通注射液疏通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丁苯酞静滴,100ml Bid,各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后14d进行NIHSS评分,并结合NIHS评分值的减低率进行评估:评分值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或者增加<18%为无效;评分增加18%以上为恶化。观察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的总和)[3]

1.4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1例出现转氨酶增高,予口服护肝药治疗后,转氨酶均恢复正常,其他各项检查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要点

3.1 做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肌力变化,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及功能锻炼。对于偏瘫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做好饮食指导,防止误吸;对于昏迷患者按昏迷病人做好常规护理。

3.2 做好药物宣教:通过文字及视频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过程,耐心解答其疑惑,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3.3 做好用药护理:丁苯酞注射液是我国首创的抗脑缺血新型化学实体药物,属于国家Ⅰ类新药,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能力,输注的要求有别于其他药物,我科护理人员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参照说明书用药,依照程序如下:①用药时间选择: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患者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②输液器的选择: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按说明书使用专用的PE输液器,减少药物的浪费;③合理输液管理:丁苯酞要求每瓶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优先使用丁苯酞,每次用药均使用输液泵泵注,控制时间在60分钟,每两次用药间隔大于6小时;④合理静脉管理:丁苯酞有严格的注射间隔时间,同时疗程较长,而我科以老年人居多,血管条件一般,故所有患者均使用留置针,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外周静脉,经常更换输注部位,尽可能保护患者的静脉。

3.4 做好不良反应观察:丁苯酞的主要成分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化合物,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现象[4];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有无功能异常;丁苯酞能重构缺血坏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定期监测患者头颅CT情况,了解有无出血情况。

4 讨论

脑梗塞是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类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疾病[5],一旦脑血管供血被阻断,数分钟后梗死区中心细胞神经纤维即趋近死亡,围绕在梗死中心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组织的离子平衡与结构还会保持正常与完整,及时恢复供血即可恢复组织功能。

丁苯酞是我国首创的抗脑缺血新型化学实体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能力,可缩小缺血脑组织的梗死面积,迅速减轻脑水肿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抑制炎性粒细胞因子的释放[6],延缓梗死的速度。

随着丁苯酞在临床的深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使用丁苯酞,作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应常规掌握该药的作用机制及护理要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Deng W, Feng Y.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brain edema in rats subjected to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Chin Med Sci J,1997,12(2):102-10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 李婛,季兴,谭庆晶.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648-649.

[4] 刘娜,蔡金晓.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24.

[5] 彭全,彭达平.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92-93.

[6] 阎丽.丁苯酞治療急性期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1,3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缺血脑梗死评分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脑梗死怎样治疗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