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应用研究

2017-09-11张永红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干预心脏护理

张永红

明显的诱发因素,季节性和时间分布的某些特点。结论:积极治疗起病,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避免诱发,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关键词】猝死;心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139-01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突发死亡。病人有心脏病的历史,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突然中断的血液流向大脑,失去了知觉,如病人没有及时的治疗,可死亡。因此,它已成为直接危及人民生命的主要杀手。我院于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了36例心源性猝死病人。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报告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心源性猝死病人,20名男性和16名女性,年龄在26岁至83岁,平均年龄67.13±21.18岁。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包积液1例,心肌炎1例和心源性休克1例。

1.2 临床表现:

有前驱期,几个月前出现心绞痛、气短、乏力、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也无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前导致急性心血管改变的终末事件通常不超过l小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心绞痛、急性呼吸困难、心悸、持续性心动过速、头痛、异位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部分病人合并循环衰竭和昏迷。心脏骤停时完全丧失意识是本阶段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临床表现:A突然意识丧失或短暂的抽搐;B.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C.呼吸断断续续,叹息,最后停止;D.皮肤苍白或明显紫绀;E.心音消失[1]。在这一点上,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他们。心脏停搏至死亡的时间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心脏停搏时间。如心跳停止4~6分钟后无有效心肺复苏,则转为生物死亡。

2 结果

心源性猝死有明显的病因。猝死36例中,猝死前有明显诱因23例,占63.89%。冬季气温突然下降猝死15例,占41.66%;猝死时间、晨起发作、清晨猝死最常见,其次是傍晚和下午,夜间猝死最少,分别占33.33%、25%、25%和16.67%。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基础护理、护理的良好资料显示,近80%的心源性猝死病例是由冠心病和高血壓性心脏病引起的,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控制正逐渐成为原发性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之一。心脏病病人应控制血压,稳定血糖,降低血脂,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戒烟和饮酒,改善不良习惯。心源性猝死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往的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占老年人猝死98%,所以老年病人的护理,尤其是护理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更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护理,确保急救措施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紧张可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细心照顾病人,耐心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与病人家属沟通,要求病人家属保持乐观,避免负面事件告知病人。

3.3 保持大便通畅,解释便秘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便秘可引起腹胀和直肠充气,反映心率和冠脉血流的影响,血压、心率和负荷时便秘是正常排便的5倍,排便可引起严重的急性左心衰竭和猝死。因此,在床上排便的危重病人及时训练,锻炼床提肛运动,10-20次/天,病人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腹环顺时针按摩,也可足三里穴位针刺,需要使用泻药。

3.4 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定期定量,少餐,避免暴饮暴食;低盐、低脂肪、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营养、无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纤维食品。多饮水,戒烟酒。

3.5 休息和活动指导,严格按照病人的病情和心脏功能给予休息和活动指导。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老年病人应绝对卧床,老年人应绝对卧床1-2周,然后卧床休息1周,并逐渐过渡到室内活动,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3.6 密切观察,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先兆症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早上到中午,冬季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和自主神经活性的昼夜和季节节律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血液压、心率快,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在美国,6点到10点被称为死亡时间,特别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是5:00至12:00。护士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培养积极的护理意识,及时检查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精神、生活体征等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4 讨论

华毅等人报道,中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41.84/10万。如果计算了13亿的人口,在中国突然死亡人数将约54万4000 /年[2]。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心源性猝死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化,不一致的速度慢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电活动,是兴奋折返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冠心病病人的心肌梗死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后,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脏压塞;有一个明确的诱因发生大多数心源性猝死,负性情绪刺激,暴饮暴食,不合理的饮食,大便硬,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焦虑、失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增加,当环境变化时,如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3]。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基本相同,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总之,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原发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注意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评估,观察病人的病情和情绪的变化,异常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时检测减少猝死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加强,吴清玉.心血管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201.

[2] 赵焱。阚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0);605.

[3]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424—4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心脏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