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

2017-09-09林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救助生活质量

林军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有保障,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在社会上还是随处可见,这其中的缘由复杂而且多样。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得到有效的救助,但是也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救助措施,使社会上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从不同的社会救助路径来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不良风貌,使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流浪乞讨人员;生活质量;社会救助;路径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现实中仍然还存在着大量的流浪乞讨人员,单纯依靠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补助政策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慈善机构的资助,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实质性的解决流浪乞讨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代流浪乞讨人员普遍具有的一些特征,来探寻流浪乞讨的基本原因所在以及国家在社会管理当中所欠缺并需完善的各项制度,针对性地探討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统一管理、改善整个社会在这一方面的不良风气,弥补制度上的不足。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的群体特征

(一)在社会价值角度上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流浪乞讨人员一直都没有消失。虽然在历史记载上个别流浪乞讨人员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翻身做主人的案例,但是整体上一直没有改变其较低的社会地位。人类历史上社会价值观念一直更看重个人对社会生产的贡献力度,而流浪乞讨人员对社会的贡献一直是欠缺的,甚至整体上一直在损耗着社会生产的产品。

(二)在法律制度秩序上

当代流浪乞讨人员大多不存在严重的故意性违法犯罪现象,但是对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却也熟视无睹,在自由无序的迁徙过程中,对于社会管理秩序也极少予以遵循。在法律和制度对个体的约束上,流浪乞讨人员属于其中的边缘人物,不去主动触犯法律制度,却又在法律制度的边缘“行走”,还有少数流浪乞讨人员受各种诱惑或者生活所迫,难免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在文化素质上

大多数的流浪乞讨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少数人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普遍都较低。在生活中,大多数流浪乞讨人员往往都是衣着褴褛和不修边幅的形象,随地吐痰、好吃懒做以及随人乞讨等各类不文明行为也严重影响着社会整体文明形象。

二、从流浪乞讨人员分层理论分析流浪乞讨的原因

陈微著作的《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将中国的流浪乞讨人员划分成七种层级,即:贫困流浪乞讨者、疾病流浪乞讨者、反复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违法流浪乞讨者以及未成年流浪乞讨者。这个分层方式,基本上描述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群体的基本成因、群体构成、活动方式。虽然现实情况可能远比这七种分级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描述对于我们分析他们的特征并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现实来看,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点。

(一)生活贫困,无所依托

大多数的流浪乞讨人员都是由于自身家庭的贫困,无法支撑自身的日常生活所需,才选择流浪乞讨的,其中有自然灾害因素或者是社会的不良影响所造成家庭人员的财产物资无法得到保障而损失,或者是导致自身生产能力底下与自我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匮乏,致使在经济上无法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而选择流浪乞讨,这是历史上最常见,并一直以来形成流浪乞讨群体现象最根本的原因。

(二)疾病困扰,无生产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最为震撼的是身体有残疾或者是身染重病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大多是无力承担疾病带来的昂贵的医疗费用,或者是为自身的残疾或身染疾病的亲人筹集昂贵的医疗费用的乞讨流浪人员,还有些更为残忍的是自身残疾或身染疾病的乞讨流浪人员遭到家人抛弃,在社会上接受施舍而坐等生命的终结……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上的支付与自身经济能力的差距过大而造成的,所以国家在社会医疗保障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制度。

(三)短期的困境,孤立无援

造成短期流浪的主要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短期经济上无法维持自身的生活基本所需,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会向社会的救助站或者慈善机构申请救助,自身有生产再造的能力,但是短时间无法得到生产条件而有乞讨行为;二是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常看到的,在寻亲的路途中,自身的财物已经用光而暂时无法获取的情况,为了不错失找寻亲人的时机而暂时性有乞讨流浪行为。

(四)好吃懒做,奇巧诈骗

这等流浪乞讨人员,自身有能力投入社会生产而获得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但是好吃懒做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觉得乞讨流浪就可以获取经济来源,无需去努力费劲地工作。在奇巧诈骗这类乞讨流浪人群可划分三种类型:一是自愿或者受他人利用,利用自身长相或是身体上的残疾或者奇特疾病,来博取路人的关注和同情,他们其中有的可能受到国家政策的补助或者是亲人的资助,但是觉得乞讨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来源;二是一些自身有所生存技能的人群,本身更是无缺陷、没有失去生产能力,但自身愿意挟艺乞讨,不投入社会生产队伍中去;三是让人最为痛恶的欺诈乞讨人员,例如自我摧残博取同情乞讨、组团家庭乞讨或者以谎言故事博取路人同情,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针对流浪乞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于社会上的好吃懒做和奇巧诈骗等现象没有管制调查,后期处理方式也没有得到延续,使惯犯人群异地再犯。

(五)为盈利而组建的乞讨流浪人群

这类乞讨流浪人群,在社会乞讨流浪具有团体性质,有组织行为、有区域划分、有组织原则规矩,更有地位等级划分,很像武侠小说中古时候的丐帮,但是他们乞讨流浪的行为方式却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更是不惜触犯国家法律制度。造成这类乞讨流浪人群的原因在于国家法律制度管制的程度不够严格,没有针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惩处制度。endprint

三、探讨当代中国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

(一)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实行经济辅助救助,并严格监督落实到位

对于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来说,一是自身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当地种植业或者手工产品的收入,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景气或者是天气的原因,往往当年或者几年来的经济来源便会切断,而当地的人民自身又难于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做到当地的经济辅助救助可以缓解當地人民的生活压力。辅助救助资金可以由政府或一些慈善机构支出,加强监督和落实到位主要是防止在经济支援到当地的时候,受到各方面的缩减而实际惠及到当地居民的资助不足以满足当地的基本生活所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当地政府切实普查当地的经济实际收入,以防养成当地居民过分依赖经济援助的恶习。

(二)改善医疗保障制度,对特大疾病或特困人群给予更多救助

对于减少疾病型流浪乞讨人群,首先需要改善的便是医疗保障水平,对于特大疾病或特困人群给予更高水平的保障和救助,在这一社会救助路径中关键是医院治疗机构或者是由针对疾病而建立的慈善机构共同出力。但是由于社会上的疾病患者数量过于庞大,所以对于这一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或者是专设的机构针对疾病患者的经济情况和家庭背景进行全面的调查,使得社会资助的力量得到缓冲,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对待,使无法承受巨额医疗费用的家庭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社会乞讨流浪的管制,制定针对性的法律制度

社会流浪乞讨的现象愈加严重,但是年轻力壮的乞讨流浪人员也越来越随处可见。加强社会乞讨流浪人员的管制,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具有生产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管制手段,并加强对其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制定针对乞讨流浪人员的法律制度,对好吃懒做或是奇巧诈骗的流浪乞讨人员给予相应的法律制度惩罚管制,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或者是“旧业重操”的、不服管制的乞讨流浪人员给予更严格的法律惩处,并对其加大教育改造。

四、结语

总而言之,流浪乞讨的人员在社会上无法从本质上解决,但是对于现象的关注和救助路径的提出是必要的,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或社会人士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泉然.精准扶贫视阈下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J].中州学刊,2017(01).

[2]刘中兰,郝江军,丁继国.发达国家城市流浪乞讨救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

[3]甘尚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行政救助政策的运行效应——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救助生活质量
老龄化背景下保定市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性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社工介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