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9-09马莹芬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马莹芬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切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通过多途径、多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80-1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隶文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问题出在哪里?至今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作业,每月都要面对接二连三的考试,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动手?哪里有精力去创新?可见,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是因为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质量评价手段,没有留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出路在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挖掘学生的多种智能。

一、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弃传统的自我中心意识,不能把课堂演变成自己练习演讲的场所,而要树立学生的学生观,更要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健康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面对挑战,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形式。创新思维不仅仅是表现对知识的改组和运用,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和善于把握问题的洞察力。所以创新能力一种综合素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靠思维活动来进行的,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靠提问来调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具有导向性,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启发学生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起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挖掘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众所周知,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打破了传统的将智能看作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认识,从新的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的独立的九种智能。在这里,我们不去研究把人的智能究竟分为几种,而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强势智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有优秀和强势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

总之,在当今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精神无疑是人的最主要素质。对基础教育而言,创新精神是新的教育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和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

[2]李新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學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