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08刘行海买文丽刘红刘华郑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能实验班医学

刘行海 买文丽 刘红 刘华,2 郑倩,2△

(1.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000; 2.川北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教学与管理

微课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刘行海1买文丽1刘红1刘华1,2郑倩1,2△

(1.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000; 2.川北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探讨微课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川北医学院2015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班、27班分别设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班人数30人。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微课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机能实验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微课;医学机能学实验学;应用

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1]。微课(Micro course)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微课已经成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新热点。为提高医学机能学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在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该年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7班作为实验班,采取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两班均为30人。对照班女生12人,男生18人;实验班女生14人,男生16人。两班学生所有理论课在同一合班上课,且主要医学基础理论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和授课教师

对照班和实验班均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郑倩主编的《医学机能学实验》双语版第2版。两班机能实验学课程由同一教师担任,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均相同。

1.3 方法

1.3.1 微课的准备

按视频资源和辅助性教学资源两部分准备。微课教学的核心是视频资源,视频时长一般为3-8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3]。一个实验内容一般包含5-8个视频,主要包括:实验重难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与实验相关的仪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辅助性教学资源包含与该实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及练习测试(微练习)[4]。课题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参与课件制作,教案、讲稿以及练习题的准备。最后集体备课讨论,确定最优方案。教师与视频拍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录制视频资源并进行后期加工剪辑。

1.3.2 实验班教学实施

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前:建立师生QQ群,将微课资源传上到QQ,布置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完成微练习;课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顺序,但以提问的方式讲解,随机抽学生回答,并将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然后教师示教,紧接着学生操作实验,学生可根据各组实验的进程播放微视频,协作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课堂总结。课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利用QQ群将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并针对学生疑问,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1.3.3 对照班教学实施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不进行微课学习,课中利用传统教学法逐步讲解,然后示教,接着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课堂总结。

1.4 评价方法

(1)考试:期末总成绩包括25%的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完成实验情况、实验报告成绩),60%的期末考试成绩及15%的实验技能考试成绩。教考分离,集体阅卷。(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微课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

1.5 统计处理

运用SPSS15.0 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期末总考试平均成绩为91.42±6.15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82.33±9.73分(P<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结果(人数)

3 讨论

以上评价表明,微课教学模式提高了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微课短小,方便学生下载,也充分考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课前下载预习微课资源,完成微练习,熟悉实验的内容,避免了实验中的茫然。课中分组操作时,可以根据各自组实验进程播放微视频,从而避免到讲台观看操作视频,耽误操作时间。课后的师生互动形成微反馈。教师在互动中找到不足,进而改进,这就是微反思。从以上的实践过程可以得出,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微课教学中一些问题:(1)由于时间的限制,微课仅能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展开,微视频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5]。(2)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如果不利用微课资源,就达不到教学效果。(3)没有教师示教,完全由学生看微视频指导操作,学生会质疑教师实践能力,以及出现学生逃避实验的现象。因此课题组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而是将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教学法给学生串好实验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现场示教,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实验。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为了今后在各专业中推广应用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李旭伟,郑倩,唐建平,等. 学分制与医学机能实验室教学改革设想[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 34(3): 138-139.

2 蒙洁琼,谢海涛. 利用微课在高等中医院校搭建中医与公共外语相结合的平台[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7(3): 119-121.

3 辛敏,王勇,郭艳红,等. 生理学实验微课的开发与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5): 397-399.

4 李旭伟,郑倩,刘华,等. 微课在医学机能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 38(2): 124-126.

5 庞玉艳,甘彬良,冯振博,等. 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5): 431-433.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teaching of medical functional experiment*

Liu Xing-hai1, Mai Wen-li1, Liu Hong1, Liu Hua1,2, Zheng Qian1,2△

(1.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Nanchong 637000; 2.Functional Experiment Center,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Nanchong 637000)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4-109)

刘行海,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理学及医学机能学教学,Email:459166092@qq.com。

△通讯作者:郑倩,女,教授,主要从事生理学及医学机能学教学,Email:373969568@qq.com。

2017-3-17)

猜你喜欢

机能实验班医学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行知实验班
医学的进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