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7-09-08李小华彭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球囊心肌梗死病情

李小华 彭莉

(云梦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孝感 4325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李小华 彭莉△

(云梦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孝感 432500)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69例为对照组,另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5%)、院内复发率(4.7%)均优于对照组(81.2%,19.7%);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护、转运、院内接诊、转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的重点是尽快疏通梗死血管,尽早恢复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1]。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来说,抢救效率、抢救时间以及治疗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这不仅与医生诊断治疗过程相关,也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密不可分。近年来,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35-79岁,平均58.7±9.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 h,平均3.7±1.1 h;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35-80岁,平均59.1±8.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 h,平均3.8±0.9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患者院前抢救并接回,护士根据医嘱予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化验与用药、通知会诊等抢救护理流程,待病情缓解并稳定后转入相应科室观察治疗。

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如下:(1)优化院前急救及转运流程:安排专人管理救护车,定期检查急救物品,保证其品种、数量及摆放位置固定;接到电话后,迅速询问患者病情及详细地址,指导家属现场实施急救,保证120急救车在5 min内出诊;到达现场后,询问病情,立即予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解除心肌疼痛,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现场抢救结束后立即转运,搬动患者时,动作需轻柔、平稳、迅速;患者上救护车后取平卧位,保持头偏向一侧,迅速接通车内氧气,连接心电监护,保持各管道通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发展状况,与院内医务人员提前沟通,做好患者入院准备;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备好各急救物品,连续救治、护理、监测并注意记录。(2)优化院内接诊流程: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在救护车即将到达医院时于停靠处接诊,用平车迅速转移患者至急救中心,通知医生及时做好准备;协助医生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快速进行鉴别诊断,根据评估状况联系各相关科室会诊。(3)优化院内救治及转科流程:采取“定人、定时、定责”模式,迅速有效落实每一流程。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由接诊护士负责抢救。要求患者进抢救室1-2 min 内给氧、3 min内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5 min内完成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肌酶学等项目。床边备好除颤仪、呼吸机,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预见性准备急救药物和设备。15 min内遵医嘱予血管活性药物,疼痛剧烈者予吗啡镇痛,20 min内心内科医生会诊,30 min内追踪检验结果。若需手术治疗,迅速通知导管室准备手术,患者或家属签手术同意书,安全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转科前评估病情及转运风险,检查各管道,转运过程中携带急救药品及器械,持续吸氧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管道通畅。到达导管室,与导管室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用药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接到呼救电话至患者接入院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患者进入抢救室至完成初步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患者进入抢救室至首次行球囊扩张的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抢救成功、失败和院内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分析

观察组抢救成功64例,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3例,抢救成功率95.5%,院内复发率4.7%;对照组抢救成功56例,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11例,抢救成功率81.2%,院内复发率19.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分析(例(%))

2.2 抢救过程各指标的时间分析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指标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较为严重类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随着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血运重建手段在临床的应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在发病6h以内得到治疗,其病死率可降至5-6%,若能在发病1 h内有效治疗,其病死率可进一步下降至1.2%[3]。因此,有效地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实施临床抢救是临床医护工作人员的研究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将重心放在治疗技术、器械及药物研究方面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但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时间窗理念更深入地认识,现在我们也在不断地优化急诊流程,缩短治疗外时间从而尽早对患者实施治疗。研究发现[4],传统急救的缺点有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护理工作缺乏标准化流程,只是按医嘱机械地执行各项处理,没有计划性,没有明确的护理目标及时间要求,易出现重复或遗漏处理,拖延时间等弊端。除此之外,各科室配合度低,使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

我院分别从院前急救及转运、院内接诊及院内救治及转科三个方面对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安排专人管理救护车,5 min内出诊,迅速现场急救及搬运患者,转运途中与院内医务人员提前沟通等积极院前救护,在第一时间将患者安全送到医院,减少院前救护及转运时间;通过优化院内接诊流程,避免了挂号、缴费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采取“定人、定时、定责”模式,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等院内救治,护士按照科室制定的规范抢救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救护理措施,与医生诊断治疗同步。护理人员由过去与医生的依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由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抢救,多种救护操作同步进行,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的治疗护理时间,实现整个抢救过程的最优化[5]。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使护士明确其工作职责与内容,细化每个抢救环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主动、有计划、有预见性、快速地实施的无缝隙护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救治过程更严谨,密切配合医生,实现抢救时间最短化[6,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徐美玲[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护、转运及院内接诊、救护、转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罗曚悦,游斌权,陆士奇,等. 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35(10): 959-961.

2 万书文,张梅,李雪,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作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8): 163-163,165.

3 Cannon CP, Braunwald E, Mc Cabe CH.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 investigators.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 J Med, 2004, 350(1): 1495-1504.

4 赵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7): 1919-1921.

5 陈秀娴,关万香,陈敏,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2(28): 4327-4327,4328.

6 胡娟娟,吕君.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研究[J]. 全科护理, 2015, 8(33): 3360-3361.

7 薛雅瑜,徐琼英.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32): 3637-3638.

8 徐美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分析[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18(03): 52-54.

Effects of emergency nursing care on rescu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Li Xiao-hua, Peng Li△

(Emergency Departmen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meng County, Hubei Xiaogan 4325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mergency nursing care on the rescu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9 AMI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 as control group treating with traditional emergency care procedures. In addition, other 67 AMI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6 when optimized emergency care procedure implemented were chosen treatment group.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time, emergency room rescue time, balloon dilat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95.5%) and hospital recurrence rate (4.7%)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81.2%, 19.7%, P<0.05). In addition, the tim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time of emergency room rescue, the time of balloon dilatation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P<0.05). Conclusion: Optimized emergency care process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hospital care, transport, hospital admissions pre-hospital rescue, transport,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department transfer, and improve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AMI patients.

Emergency care proces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cue effect

李小华,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相关的护理,Email:179732296@qq.com。

△通讯作者:彭莉,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诊科的相关护理,Email:wwyloveyoupl@163.com。

2017-5-10)

猜你喜欢

球囊心肌梗死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