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2017-09-08黄连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成都市耦合

黄连云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成都 610041)

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黄连云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成都 610041)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表现为延续的小幅下降。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常态下成都市应树立新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协同合作,发挥热门景区辐射作用;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成都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2025规划纲要》提出旅游产业要强化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工程,确立成都生态国际品牌的产业新使命。2015年,成都市旅游业接待国内游客19130.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986.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7亿元,旅游吸引力排名居全国第5位。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对于学界而言通过定量分析成都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成都市旅游业实现生态旅游发展,确立成都生态国际品牌的产业新使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学术界在以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为研究主题,并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杨小英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生态旅游[1]。唐毅通过对北湖湿地公园的修复与再生过程分析,得出北湖湿地公园的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休闲,还应该包括生态保育、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2]。庞林通过市场调查分析认为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应该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3]。杜远林、钱妙芬通过回归分析法,研究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旅游建设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成都市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城市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李咏红、李岱青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成都市西部盆周山区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5]。翁中银、李维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2008—2012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做出综合评价[6]。

运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成果不多。耿松涛、谢彦君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1年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比较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成都市处于中级耦合度[7]。张玉萍、瓦哈甫·哈力克根据吐鲁番2001—2011年相关数据,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8]。周成、冯学钢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认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在时空上保持相对稳定,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9]。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关于成都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有研究者通过耦合度模型进行分析,但数据已相对陈旧,另外未对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也难以针对当前发展形势提出更多的建设性建议。本文采用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即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做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为成都市旅游业创建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工程,确立成都生态国际品牌的产业新使命提供相关发展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阈值法是数据分析研究中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之一,主要原理是通过每一指标数据与特殊值相比较实现数据的无量纲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maxAi是该系列数据中的最大值,Ai表示该系列数据中第i项值。使用此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所得到的数据最大值为1,且所有标准值不为0。

(二)权重确定方法

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反应该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能够客观分析研究对象,采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作为权重确立方法。熵值法能够在相对宽广的范围内,对同一研究对象在横向静态和纵向动态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计算公式如下:

熵是信息讨论中用于测度不确定性的量,与指标信息量成反比。主要是通过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值和效用值,进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公式为:

第二,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信息熵,公式为:

第三,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效用值,公式为:

第四,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权重,公式为:

(三)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10-12],对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主要是通过线性加权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7)中,ui为系统第i年的综合发展水平,wij为权重值,uij为第指标j在第i年的标准值。

(四)耦合协调模型

在借鉴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容量耦合概念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8)中,C表示耦合度,取值范围0到1;当C= 0时,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无关联;当C= 1时,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最佳。

式(9)中,T表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是待定系数,因为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对于城市发展都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因此,α和β的值分别取0.5。

式(10)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0至1;D的取值越接近于1,则表明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在整体上耦合发展程度越好。在生延超[13]、周成[14]等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关系,本文对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等级划分(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二、数据来源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来源

在遵循研究数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选取成都市政府公布的《成都市统计年鉴》(2006—2015)作为旅游经济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同时,选取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统计公布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5)作为生态环境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以及在周艳丽[16]、李淑娟[17]和李悦铮[18]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选取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外旅游人数、旅游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等5个评价指标作为旅游经济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共7个评价指标作为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三、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一)耦合协调度计算

首先通过阈值法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再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项指标的权重。在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当中,国内旅游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2727,说明国内旅游收入是影响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的最大因素。在生态环境系统各项指标的权重值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权重为0.0985,是最大值,说明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影响成都市2006—2015年生态环境系统的最主要因素(见表3、表4)。

其次,再由式(7)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在得到相应数据后,根据式(8)、式(9)和式(10),计算出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而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见表5、图1)。

(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保持小幅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0.4136上升到2015年的0.5806。耦合协调度等级也由濒临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等级,表明成都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虽有所改善,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后,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值上升趋势越发明显,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为0.7910。但是,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2008年旅游经济系统各项评价指标均出现下降情况,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下降幅度最大,为34.6%。因此,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为0.1822。到2010年,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成都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市内交通设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以及成灌高速铁路通车运行。同时,成都市经济圈的建设成为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因此,2010—2015年,国内外游客数量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成都市共接待国外游客6818.5万人次,至2015年增加到19130.1万人次。与此相适应的是国内旅游收入上涨239.8%,达到1986.6亿元,高于四川省旅游经济同期增长水平①;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由24.67%上升到32.85%,表明成都市旅游业在四川省内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表3 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各指标标准值和权重值

表4 成都市2006—2015年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标准值和权重值

表5 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

图1 成都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

其次,2006—2015年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在整体上表现为延续小幅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出现在2010年。与此相反的是,2007年和2009年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出现上升情况。2007年,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评价指标出现下降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出现大幅度上升,其余评价指标都保持小幅度上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因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下行的压力。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4553万吨,同比上一年上涨16.8%。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项评价指标分别下降6.4%和13.3%。在剩余的几项评价指标当中,除公园绿地面积继续维持在两位数的上涨幅度外,其他评价指标均是小幅度上涨。

2010年,工业污水排放量出现大幅度下降,降幅为48.8%;然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项评价指标出现了反弹,分别实现15.8%和19.5%的增幅。截至2015年,评价指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和污水厂集中处理率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并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自2010年以来的100%水平。同时,成都市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51.70%上升到2015年的71.74%;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06年有2630家,创造工业总值2111.42亿元,2015年成都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56家,创造工业总值11235.93亿元,同比2006年分别实现27.89%和432.1%的增长。因此,2010—2015年,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持续下降。面对此形势,2006年成都市在环境治理上投资总额是19.83亿元,2015年则增长到356亿元。巨额的环境治理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由于旅游经济、城镇化率和工业化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成都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可以得知: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此趋势日趋明显。同时,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在整体上表现为延续小幅下降趋势。因此,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却处于上升状态,不过仅是勉强协调的状态,因此在整体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建议

1.在新常态下树立新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在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成都市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践行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结合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世界田园城市”的目标,发展城市近郊农业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以龙泉山-邛崃山为核心的林业生态旅游和城市生态旅游等多形式的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也需结合文教、服务等社会经济功能,争取形成多方位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完整体系。

2.加强旅游景区协同合作,发挥热门景区辐射作用。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游客数量超过景区生态环境承载量。因此,需要有计划、有成效地分流热点景区的客流量。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对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优势,打造新的旅游品牌。成都市游客较多集中于中心五城区和都江堰市等县市区的旅游景点,相对较偏远的崇州市、金堂县等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则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景区直通车等方式对游客进行分流,满足景区对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对景区旅游的体验度。

3.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要条件。2016年,成都市政府印发了《成都20条措施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将加大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补助力度,提升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原则,特别是历史文化类和自然生态类景区。同时,有必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以“天府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为示范点,更新城市交通生态建设。努力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注释:

①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1)和《四川统计年鉴》(2016)计算出2010—2015年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增幅为229.6%。

[1]杨小英.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6(5):9-11.

[2]唐毅.恢复·重生·延续:成都北湖湿地公园景观修复与再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307-311.

[3]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4]杜远林,钱妙芬.城市发展对生态旅游环境影响的主成份回归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783-788.

[5]李咏红,李岱青.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1):236-241.

[6]翁中银,李维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15(4):12-13.

[7]耿松涛,谢彦君.副省级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1):91-97.

[8]张玉萍,瓦哈甫·哈力克.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人文地理,2014(4):140-145.

[9]周成,冯学钢.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186-193.

[10]苏建军,孙根年.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185-191.

[11]韦福巍,周鸿.区域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5(3):24-28.

[12]胡振鹏,黄晓杏.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2):2012-2020.

[13]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23-29.

[14]周成,金川.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7):203-208.

[15]容贤标,胡振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的地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16(8):189-194.

[16]周艳丽.生态经济视角下海南热带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21-23.

[17]李淑娟,李满霞.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6(2):185-192.

[18]李悦铮,徐凯.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4):99-103.

(编辑:徐永生)

Chengdu’s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

HUANG Lian-yun

(School of Tourism,History and Cul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with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this paper shows that Chengdu’s 2006-2015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is on the rise bu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a slight decline.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Chengdu’s tourism economy and eco-environment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but needs improving extremely.In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Chengdu should embrace new ideas to boost eco-tourism,strengthen cooperation among scenic areas and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and plan and build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rationally to improve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engdu City;tourism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F 592.7

A

1671-4806(2017)04-0034-06

2017-06-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对成都市近十年旅游产业的动态分析”(2017ZYXS120)

黄连云(1990—),男,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成都市耦合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