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08付志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江规模

付志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付志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

城市是当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经济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城市规模、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正相关,而产业结构比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负相关。要将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挥武汉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缩小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城市规模;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11年首次超过50%,这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刻。城市作为第二、三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国民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制定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不能以大小论英雄,关键是看何种规模的城市更具效率和成长力[1]。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2]。规划体现了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要从“量”转移到“质”,也就是更加注重城市的经济效率。关注城市效率,是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文献综述

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按照生产函数理论,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那么这个城市就能像一个企业一样运转。城市效率是城市创造或增值单位价值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戴永安、张曙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将城市的经济效率理解为城市利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实现经济产出的能力[3]。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综合体,其经济效率受到城市规模、结构因素、区位因素、发展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影响作用,经济效率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也可能存在累积因果关系。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从实证的角度运用计量方法探究城市经济效率究竟受到哪些主要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首先,城市作为第二、三产业最为重要的集聚地,其规模对城市经济效率作用显著,而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正是通过城市集聚经济与不经济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马歇尔(Marshall)把集聚经济的来源归结为专业劳动力的集聚、中间产品的规模经济与技术的溢出效应[4];王业强、柯善咨等学者通过对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分析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规模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5-6];俞立平等学者利用DEA分析发现,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阶段,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呈现正相关[7]。虽然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也可以从中提取较为一致的观点,即城市规模过小显然不利于城市效率的提高。其次,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徐丽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活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印证基础设施对城市效率的积极作用,如戴永安、孙久文、李姗姗、张和侦等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水平越发达,越有利于城市效率水平的提升[9-10]。本文选择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经济效率的因素,使城市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更加完善,同时也为制定提高城市效率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城市的选取与变量的选择

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范围,不同的学者对此持有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借鉴何胜、魏后凯等学者确定的范围[11-12],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下发的《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中指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13],结合地理邻近性、功能互补性、联系紧密度、共同利益诉求、发展基础和潜力等因素,考虑了数据的可获取性,最终选择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宜昌、荆州、荆门等9个城市,长株潭城市群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等8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抚州等9个城市市,共计26个城市。

本文解释变量的选取如下:市辖区总人口作为城市规模的衡量指标,第三与第二产业比值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市辖区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为市辖区人均GDP,并且把各省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折算为以2000年为基础的实际值(见表1)。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由于年鉴数据截至2014年,所以本研究选取了2000—2014年的数据。

表1 所选指标的统计描述

三、数据分析

(一)模型回归分析

本文学习借鉴柯善咨、赵曜设定的模型[6]: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将模型设定为如下的形式:

利用Hausman检验来检验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结果拒绝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14年城市经济效率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规模呈现倒U型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经济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先增加、后减小,这与许多学者结论是相符的。这是因为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产生集聚经济:专业劳动力的集聚、技术外溢以及中间产品的规模经济,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

由(1)式可以看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效率的增长率是逐渐减小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的经济效率呈现负相关,这是因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大多数的城市规模偏小,服务业的比重虽然高,但却无法为任何产业的集聚提供有效支撑,而且这些中小城市的制造业普遍较为落后,大量劳动力只能流向一些无法与制造部门产生实际关联效应的低附加值服务业。

在城市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经济效率随基础设施的改善而提高。人均产出对市辖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弹性约为0.5474,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城市经济效率有促进作用。城市交通的改善会显著降低城市居民的通勤成本,同时也为企业的运输提供了便利。而城市公交对城市的经济效率无显著影响。

城市经济效率与人力资本也显著正相关,弹性为0.3123,可见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二)影响城市经济效率因素的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20万人以下的城市平均规模为17.53万人,人均GDP为7221.91元,100~200万人的城市平均规模为135.95万人,人均GDP为12137.07元,大约是20万人以下城市的1.68倍。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均GDP也在增加。2007年虽然100~200万人的城市人均GDP要小于20~50万人与50~100万人规模的城市,但200~500万人的城市以及500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人均GDP要远大于规模小于它们的城市。且从折线图的走向来看(见图1),人均GDP随着城市城市的规模达到较高水平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租金等问题就会日益突出,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企业都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成本,同时也使得经济效率变得更低。利用模型的参数估计可以进一步得到(1)式:规模的扩大呈现增加的趋势。2014年与2007年情况类似,人均GDP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各个规模城市的人均GDP水平较2007年差异更加明显。不难看出,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产生极大促进作用。但由表4可以看出,市辖区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城市,只有武汉1个,市辖区人口在200~500万人的城市有长沙与南昌,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仅占所选26座城市的11.54%。因此,要促进中小城市快速发展,推动城市效率的提高。

图1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率关系

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三与第二产业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城市只有武汉、长沙、九江、鹰潭、宜春以及上饶等6个城市,不及所选城市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城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小于其第二产业的产值。从第三部分的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比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负相关。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来说,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临界水平之后,产业结构比与城市规模呈现正相关,要适时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才能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

表3 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规模比较(单位:万人,万元)

表4 2014年各城市影响因素状况

2014年各城市市辖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差异明显。有18个城市的市辖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低于平均水平721.17人,其余的8个城市均超过1000人。在26个城市中,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最少的萍乡市仅有128.26人,而最多的南昌市有2218.07人,是萍乡市的17.29倍,由此可见不同城市的人力资本差异巨大。但是,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必须缩小不同城市人力资本的差距。

四、政策建议

城市经济效率是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而城市的发展质量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致力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提高城市效率至关重要。为实现各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将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挥武汉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中国地理格局中居于中心位置,而京九线与长江则使武汉成为连接南北、承接东西的重要枢纽。此外,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经济基础最好的城市,高校众多,拥有足够的科技人才,比其他城市更具有成长为核心城市的潜力。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武汉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吸引投资,引进人才,积极推动城市发展。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首先,加强长江中游港口群建设。长江中游江阔水缓,适宜航运,鄂、湘、赣三省毗邻长江,又有汉江、湘江、信江等支流,非常利于货物的运输,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强港口建设,促进要素流通。其次,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以汉长昌高速环路为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增加支路建设,缩短26个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发挥武汉、长沙、南昌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群的融合。最后,加大铁路建设。目前,京广、京九、武广、武九、沪昆等国家铁路干线在武汉、长沙、南昌基本形成铁路环线,有效沟通了三大城市圈(群)。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加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建设,优化铁路交通网络,实现各城市的互联互通。

第三,缩小人力资本差距。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人力资本差异巨大,武汉、南昌、长沙等几个城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优秀大学生毕业,这些毕业生主要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而萍乡等城市却缺少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也就缺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进而制约本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武汉等城市的高素质人才要面对激励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萍乡等城市却缺少人才,因此各地政府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人才交流机制,促进人力资本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缩小人力资本差距。

[1]杨学成,汪冬梅.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成长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3):9-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J].农村工作通讯,2014(3):32-48.

[3]戴永安,张曙霄.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1(5):17-21.

[4]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 1890.

[5]王业强.倒“U”型城市规模效率曲线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2(11):127-136.

[6]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4):81-84.

[7]俞立平,周曙东,王艾敏.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6(8):51-57.

[8]徐丽.长江城市群16城市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9]戴永安.中国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 103-132.

[10]孙久文,李姗姗,张和侦.“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损失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54-62.

[11]何胜,唐承丽,周国华.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4(4):46-53.

[12]魏后凯,成艾华.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江汉论坛,2012(4):5-15.

[13]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J].改革,2009(9):5-23.

(编辑:王志伟张雪梅)

City Cluste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U Zhi-m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s,Wuhan 430073,China)

Citie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City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public concerns,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cities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study shows that city size,human capital and infrastructur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city’s economic efficiency,and that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ity efficiency.Accordingly,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uhan should be built into the core cit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ringing its leading role into full play.Wuhan should strengthen i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specially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reduce the human capital gaps among the cities of the area.

city cluste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city efficiency;city size;industrial structure

F 292

A

1671-4806(2017)04-0023-05

2017-04-10

付志民(1992—),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江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长江之头
规模之殇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