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

2017-09-07包洪超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包洪超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療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胆囊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慢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发病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腹胀、口干口苦等症状,对其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单纯使用疗效欠佳,不能有效的改善预后[1]。本次研究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21.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7.5±21.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阿莫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治疗,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口服解痉药以及止疼药,针对合并结石的患者可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具有溶石排石的效果。

实验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柴芩利胆汤加减治疗。药方为甘草

6 g、败酱草12 g、茵陈蒿12 g、大黄9 g、枳实12 g、炒香附10 g、金钱草15 g、砂仁7 g、法半夏9 g、金银花12 g、黄芩12 g、柴胡15 g。针对气滞较甚患者加郁金12 g以及木香

10 g;针对呕吐较甚患者加陈皮9 g以及竹茹12 g;针对胆囊区疼痛较甚的患者加延胡索15 g,以上药物用水煎服,

1剂/d,分早晚温服。叮嘱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禁食辛辣油腻食品,治疗以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

1.3 疗效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左上腹疼痛22例(73.3%),腹胀16例(53.3%),食欲不振14例(46.7%),恶心以及呕吐10例(33.3%);对照组治疗前左上腹疼痛23例(76.7%),腹胀15例(50.0%),食欲不振15例(50.0%),恶心以及呕吐11例(36.7%),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x2=(0.089,0.067,0.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左上腹疼痛1例(3.3%),腹胀0例(0.0%),食欲不振0例(0.0%),恶心以及呕吐0例(0.0%);对照组治疗前左上腹疼痛6例(20.0%),腹胀4例(13.3%),食欲不振3例(10.0%),恶心以及呕吐5例(1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043,4.286,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共发生1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以及过敏,共发生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6/3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5)。

3 讨 论

慢性胆囊炎西药治疗缺乏显著的疗效,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胁痛”以及“胆胀”的范畴。病变的位置在胆部,与患者的脾胃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胆囊炎的发生多与患者的饮食不节以及劳逸失当有关,由于上述现象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胆气机不利以及湿热瘀滞的现象,长时间就会造成胆汁郁滞以及气血失调的发生,所以治疗应该以和降通腑以及疏肝利胆为主。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柴芩利胆汤是治疗该病的中药汤剂,其药效持久,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方中柴胡具有疏肝利胆的功效,金钱草具有淡渗利湿的功效,此两种药物可很好的排石利胆、清热解毒以及利湿退黄;大黄在清热以及导滞通便方面有一定的功效,枳实以及砂仁可有效的和胃醒脾、理气和中,黄芩、法半夏、败酱草以及金银花可有效的消炎镇痛以及清热解毒,炙甘草以及炒香具有行气缓急止痛的功效,以上诸药合用可取的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振霞,赵振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2):117-118.

本文编辑:刘欣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螺旋CT鉴别诊断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