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

2017-09-07曲丽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新时期

曲丽娜

[摘 要]信息化不仅属于一种管理模式,还属于一种管理思维。新时期对图书管理来说,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图书进行系统及立体的管理,才能真正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管理的需求,且图书馆采用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潮流,符合时代发展所需。但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相关人员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基于此,本文从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12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快速发展,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对信息化的应用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而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承载着丰富人们文化知识的重要任务,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相关人员要结合图书馆实况,建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图书馆的功效及为人们服务的质量。因此,探究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实用价值。

1 管理信息化对图书管理带来的挑战

1.1 对管理方式的挑战

图书管理由对图书管理设施的管理和对图书资源的管理两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对图书管理的现状不是很好,我国在不断展开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所具有的设置与安排,大都落后于对图书资源的建设。这表明,当图书外在设备先进于图书信息的开发时,所谓的信息化“形象”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它会直接导致广大的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能通过获取的数字信息得到很好的索取和反馈。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进度,这是在加速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2 对管理技术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兴的媒介载体不断涌现,同时各类信息的数量每天都在迅速增加,各类信息内容每天更是以难以形容的速度进行变化,且我国与图书信息相关的各大系统、机构逐渐增多,向着各种类型互相杂糅的方面发展。因而,当各个机构都以各自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起始点,进行信息功能的设置时,就会有其各自的检索管理系统,使系统互不兼容的情况发生,给图书资源的整合和信息资源的集约带来了挑战,因而,信息化建设真正的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

1.3 对管理者的挑战

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图书管理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我国目前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构成以及现状,可以看出,其现有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知识结构体系,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共享性,都是影响他人乃至整个图书管理行业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因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广大管理者的网络安全维护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2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各级图书馆管理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况来看,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佳

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资源馆藏、资源查询以及资源分类,是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得以存在和体现的重要表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图书资源向着信息内容数据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因而,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的对象,逐渐包括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视频影像、电子图书等,而不仅限于以纸质为载体的书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各类图书资源在实现共享性时,其受制于许多的技术条件,一方面传统纸质图书实现全面数字化和电子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我国不同的图书收藏渠道,其内部都具有各自独立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可以和虚拟空间以及网络进行对接,但与其他图书馆或者图书收藏单位之间的一对一的定性对接却不能得到保证,这给数据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带来了一定阻碍。

2.2 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不高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共同协作而完成。也就是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依靠管理人员单方面去完成,其真正目的是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信息化服务,认识到其为自身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方面的便利。根据我国图书管理经验和现状来看,读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是否熟练、文化程度的高低,都会对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实现其最终意义造成影响。一旦管理人员忽视了对广大读者信息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只将其看作自身的单方行为,那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会出现用户计算机操作、检索应用不熟练;信息获取信息能力低等现象,最终导致图书管理与读者之间严重的“失衡”现象。

2.3 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低

就目前中国图书管理事业来看,虽然正在逐渐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也慢慢完成了资源向电子化、数字化的转变和过渡,但从现实结果来看,这些数字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就是说,在图书馆中能够真正用到这些资源的读者非常有限,这说明了我过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没有跟上数字化的发展进程。追溯其原因,笔者认为当代媒介的多樣化现状,导致信息的来源渠道不单单只是图书,所以才会存在数字资源利用率与图书资源电子化发展趋势没有呈正比的现象是最主要的原因。

3 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强化对策

3.1 开发可行的管理系统

就目前我国图书管理的现状来讲,实现图书馆之间彻底、全面的共享具有一定的挑战,所以我国应该先各个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因此,广大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逐步构建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图书管理系统。虽然说是具有自身特色,但也必须遵循两点共通的发展要求:一是必须要形成一个互动机制,将图书管理部门与读者、市场,以及出版社之间的互动全面反映出来,让图书管理系统在信息化过程中能够将图书出版的使用情况及其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能被展示给大家;二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保证联动,最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图书出版和读者以及市场反馈,能根据这个系统快速了解到大家的需求,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图书管理活动。endprint

3.2 规范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基础,但我国的图书管理制度十分不完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丢失图书、借阅不归还图书及损坏图书。而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图书管理机制,图书管理人员借助这种管理机制,可以建立一套针对图书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对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以及一些特殊的损坏情况做出明确且严格的规定。当然,规定的目的并不是惩戒个人,而是重在督促广大图书使用者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护图书资源。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自身的实际信誉息息相关时,才能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预防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

3.3 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方式和模式,首先,图书管理人员需要运用新媒体和各种终端设备建立一个可以让读者进行自由言论的平台,同时这个平台应该具备图书借阅和订阅的功能,这样,读者不仅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网络对话,图书管理者也可以从读者对图书的订阅以及评论中获得一些反馈,从而改进管理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要通过利用现代化科技,争取实现办公的电子化和科学化,通过浓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来提高其工作效率,让图书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先进化。

3.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深,要求要有与之匹配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因此,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势在必行的。当然也不能只提高专业素质,还要学习现代化网络技术,这样一来,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的同时,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会逐步掌握必要的网络技术和知识,这样的管理人员是现代信息化管理所需的管理人才。图书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看待和认识图书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创新意识,增加其知识储备量,以为每一位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读者提供更加准确和细致的服务和引导;另一方面图书管理机构要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者个人的基本业务能力,做出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让每一位图书管理者能熟练运用网络科技技术,架起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协助广大读者找到所需的各种电子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2]杨阳.浅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3(26).

[3]刘立军.加強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析[J].智富时代,2014(7).

[4]李俊华.基于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浅析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5]王苑芬.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J].学理论,2013(34).

[6]孙辉英.关于强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新时期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