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7-09-06金丽铃

新一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众化网络环境马克思主义

金丽铃

摘 要: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快捷,我们更应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目前各大高校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逐渐呈现出内容多元、形式个性、效果边缘化的状态。为此,更应对其采取优化手段,包括加大宣传,树立典范,与时俱进和实施有效监管。

关键词:高校;网络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而在高校的网络环境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即是让抽象、理论性的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学生群体接受、理解和运用,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人民性和通俗性。不仅应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来关注高校学生的需求,回应其关切,解答其困惑。同时,正是由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营,将现实和虚无、线上和线下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轻松实现实际生活和数字技术中自由地身份转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捷手段丰富其自己的特点,同时,高校是培养人才、建设智库的核心单位,也是教育辐射的核心环节。所以更应将高校网络环境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从而在高校中的宣传面广泛,渠道多样,速度快捷。本文将就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如何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论述,为日后高校网络部门展开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一、加大网络宣传,实现文化认同

在校园官方网站及校内电子杂志、校报中,一定要以主流政治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学生树立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网站及电子刊物中,也要留存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还可以刊登校园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院的研究成果、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以及宣扬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还要以中华民族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而成的文化正气来引领校园网络建设中的健康舆论导向,其中可以以校园网站中的网络专栏为阵地,跟紧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可借鉴因素,以此来滋润校园风貌、学生精神,塑造出更多的文化成绩与精神品质同样优秀的有志青年。在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理论指导的科学探索和实际效果的及时反馈,将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效开展的班级课程发表至校园网络上,在高校校园里及时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价值取向。也就是在高校的网络环境中要通过多样化渠道和途径,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正面宣传,促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覆盖和格局。

二、传媒树立典范,提高政治觉悟

教育者发现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少的追星现象,然而当问及刘胡兰、董存瑞等马克思主义战士时,学生们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其为革命事业做出英勇贡献,却不会将这些真正的英雄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然而青年学生还是需要一个典型人物,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范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优越性,其内涵中所特有的思想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对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利用网络时代中,对典型人物事迹、好人好事的宣传速度更为迅速快捷,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典型人物的事例。为此,高校要善于利用传媒网络为青年学生加大对典范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中开展“学习好榜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通过网络及线下宣传、网上投票、网上公布结果,来选取出“榜样青年”。在此情况下发现,不少学生会仔细阅读该活动的内容,并认真比对候选人,而后投出宝贵的一票。这样潜移默化中,也使得好人好事的马克思主义新社会风气蔓延在校园之中,同时还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

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政治理论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坚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需要把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马克思原理和时代特征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充分汲取时代精华,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的挑战。这也就要求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及时更新的马克思主义。高校网络部门也应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一特性,与校园政治教育管理部门互相沟通,在校园的网络环境中及时更新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教化作用。比如在校园官网中,及时更新习近平书记的讲话,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状态进行解读,对学生开展导向性更强,更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在高校官方网站及学生常浏览的软件中,进行网站政治建设,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更新在界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而且这一行动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对于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生活、贴近每一个人。

四、加强监管,完善新型媒体作用

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网络的快速发展着实为学生提供了便捷,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学习资料,进行校园选课,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等,但同时由于网络其特性又给学习增加了监管不良信息、过滤虚假信息的难度。故此,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说,在高校的网络环境中,应给予学生言论自由的平台,但也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上的学生言论和新闻报道的监控。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网络舆论疏导小组,对校园内学生在论坛、网站等平台发表的言论进行监控,从而了解学生心理的主流思想动态;而且要及时阻止网络上可能对学校、校内学生或教师等产生不良影响的不实信息,以免不实报道的进一步扩散产生恶劣影响。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需要利用新时代下方便快捷的网络技术,但对此要妥善利用和处理,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政治人才,让马克思主义之花蓬勃开放。

参考文献:

[1]樊新华,孙雪玲.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话语权建构[J].西部素质教育,2017,(9):42-43.

[2]邹媛媛,陈翔.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路径建设对策[J].文化学刊,2017,(2):118-120.

[3]刘大勇,马子越.网络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途径研究[J].知与行,2017,(2):5-11.

[4]季金丞.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J].才智,2017,(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化网络环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