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章村的贴心人

2017-09-06马丽文

中国扶贫 2017年17期
关键词:工作队村民群众

马丽文

“今天下着小雪,夜出奇的冷,炉火没有压住,后半夜冻得在被窝里蜷了一晚上。千里之外,看来第一堂课是要学会自我生存……”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派驻西吉县震湖乡第一书记李进海驻村的第一篇日记。

李章村地处“苦甲天下”的西吉县西北部,距县城近60公里,地处国家六盘山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核心地带,与甘肃省会宁县接壤。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天旱少雨,沟壑纵横,地域偏僻,学校、道路等公共设施基础差,农业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建设滞后,制约全村人脱贫致富的瓶颈很多。

2014年12月,自治区教育厅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向1100个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要求,李进海积极向组织申请,带着铺盖被褥和锅碗瓢盆来到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一扎就是两年。两年来,他带领工作队以积极的态度、严格的纪律,与李章村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以务实的作风、耐心的方法,先后争取资金197万元和协调资金约1160多万元,捐助物资60万元为民办实事,博得了全村人的认可和赞扬,唱响了帮扶工作的主旋律。

解民忧 惠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人离开水无法生存。李章村230多户、近千口人,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常年干旱、靠天吃饭。老百姓多年来靠打窖集雨维持人饮,吃水成了全村祖祖辈辈的老大难,好多人视水为命,舍不得洗澡,基础建设更是无法开展。看到这一幕,李进海非常震撼,为了从根子上解决吃水问题,他把这一情况迅速汇报给了厅党组、厅领导。全厅上下齐心协力,精心安排,节约开支,特事特办,从日常性办公经费中挤出24万元给全村6个组和小学打饮水机井7口,村民看到机井喷出清澈的井水,个个笑开颜,激动的泪花和喷涌而出的井水溶在了一起。随着饮水问题的解决,各类建设项目也如期有序进行。

要想富,先修路。李章村自然村社多,农户居住分散,依山而居,组(队)多面广,山大沟深,山道崎岖,交通不便。每逢雨天路滑泥稀,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特别是给孩子上学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李进海多次协调西吉县交通局,目前已对5.2公里的村级公路进行了沙化硬化。当看到孩子们雨后不再是踏着满是泥水的鞋子进入校园,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扶贫工作就是良心活,多干一点,离脱贫就更近一点”。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在教育厅的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近80万元,硬化校园、修建围墙、修建公共厕所;先后捐赠图书1万多册,完善校园图书室;为学校配备会议桌、电脑40台、打印机、体育器材;为学生捐赠校服、学习机、初级书法教程;配备安装了学校信息化远程教育设备等等。目前,李章教学点已经成为震湖乡最好的乡村学校,看到孩子的笑容,听到一声“叔叔好”,是扶贫工作队最开心的事。

整村容,换新颜,树民风,促带动,是李进海和工作队的又一个新目标。到村后,他们跑路子、磨嘴皮、赔笑脸,给村干部、村民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积极带领大家精心策划、统筹协调,责任到人,连夜奋战,先后硬化文化广场300多平米、栽植绿化树种600多棵,新建村部功能室6间180多平米,新建老年活动室一个,牛羊舍140间,打土窖120个,累计协调资金600多万元,进一步夯实了李章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老百姓的家,如何建设这个幸福的百姓之家,李进海彻夜辗转反侧。思路决定出路,没魄力就干不成任何事,不彻底解决村上多年形成的顽疾就无法带来新的气象,面对村干部不支持,老百姓不理解,他暗下决心,先从进村入户开始,广泛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并积极召开村干部会议,统一思想,抓落实。经过大量的工作,村民一致决定拿出15万元扩建翻新村部、兴建文化广场。目前,村部、舞台、广场成了李章村的文化、政治、活动的交流中心。按照李进海的话说,“吸引老百姓围绕支部转,村干部就要解决老百姓的日常事,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不然村支部、村委永远打不了翻身仗。”村部和文化场所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堡。他还积极协调县委组织部、乡政府带领部分村书记到同心县、平罗县、彭阳县学习抓党建促脱贫的经验,大胆提出利用荒地培育村集体经济,改变村“两委”没抓手、群众没盼头的格局。

知民情 达民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帮扶中,帮扶工作队突出重点,破解难题,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李章村当前工作的重心,在走访群众、同群众交心中,注重发现影响农村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积极采取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有效措施,变“上访”为“下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两年来,李进海扑下身子进农家,开展走访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上门宣讲党的富民政策,上门宣传增收致富门路。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及服务群众的本领,办了一批聚民心暖民心的实事。他们多次与群众座谈,多次化解矛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纠纷,不规避、不推诿,受理快、反馈快,调处及时,方法得当,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李进海坦言,帮扶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群众解决一时的困难,破解一时的难题,而且要通过走访接待群众,真正掌握民意实情,把维护一方安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为一件大事全力做好。为了调节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他们先后多次到现场做村民思想工作,并与村民谈心,听取村民的诉求后,极力化解。在实际工作中,他与老村党支部书记姜正强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热心接近群众,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和农业普惠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确保李章村的稳定。

懂民需 利民生

“这个工作队和我以前见的不一样,不是来我们这里混日子的,这两年也是这个村多少年来各方面变化最大的两年。”老村党支部书记高维忠高兴地说。

“我们不能把帮扶当走过场,既然来了就得干个样子出来,不能白混两年。”工作队队员谢磊如是说。为全面了解李章村村情,他们组织召开党员及村干部大会,为了彻底掌握村民的户情家情,多次深入村户走访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李章村三年帮扶规划》,即:第一年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第二年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年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扶智为先,扶贫为本,扶产业促发展,把帮扶的着力点放在增加造血功能上,把帮扶的思路放在理清发展逻辑上,群策群力,制定适合李章村实际的发展规划,全村上下形成了干群合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深入农户 “挖穷根”、“找出路”,帮助他们私人定制切实可行的“扶贫攻坚作战图”和“增收项目统筹表”,避免盲目追风,造成越扶越贫。根据实际,出台了《李章村产业扶贫奖励实施办法》,融资40多万元对产业大户进行奖励,采取重点培养、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方式,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发展格局,在全村范围内树立一批产业发展的典型,争取每年在全村培养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5户以上种养殖大户,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10户以上“53321”扶贫示范户。他们积极鼓励群众集中连片种植小秋杂粮,马铃薯和覆膜玉米;打造好珍珠鸡、黑山羊、肉牛、小秋杂粮合作社,带动近100家农户增加收入,农户平均收入从2014年的4200元增加到4900元;对种养大户采用补贴鼓励。村民蒙永平,抓住机遇,封山养殖珍珠鸡,半年来净收入3万元。他们还先后协调银川一中、银川二十一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开展“送课下乡”和同课异构活动,推动李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多方籌措、多方争取是工作队帮扶的法宝之一。他们主动出击,联系部分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募捐到8万元的学生学习用品及校服,辐射震湖乡9个教学点,他们充分利用文化广场落成、节日庆典活动,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计划,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李进海因扶贫工作突出,被固原市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队村民群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