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军经历对朱德革命生涯的重要影响

2017-09-06刘家贺

党史文苑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朱德

刘家贺

[摘要]朱德早年在滇军从军十年,经历了从初级军官到高级将领的成长历程,培养和锻炼了他开展游击战争、指挥大规模战斗和带兵治军等方面的才能,树立了他在军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对中国社会认识的加深也促进了其思想上的转变。滇军经历是朱德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后来他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等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滇军 朱德 革命生涯

朱德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荣的一生。从1911年参加滇军起,朱德开始了他的从军历程。在滇军十年,朱德从初级军官成长为高级将领,培养锻炼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树立了在军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后来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滇军的经历使朱德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促进他思想上大转变,放弃高官厚禄转而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当中。可以说,滇军从军的这段经历对朱德漫长的革命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和锻炼了军事才能,为领导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讲武堂学习和辛亥革命洗礼为优秀军官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为成为一名优秀军人而努力学习训练。他常常挑灯夜读,各科成绩优异,术科尤为出众。他和同期的朱培德被称为“模范二朱”,深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的器重,凡有外宾来访,李根源就指令朱德和朱培德指挥队列。1910年7月,朱德因品学兼优被选入特别班,于1911年10月11日毕业,被分配到新编陆军第十九镇蔡锷第三十七协当副目(相当于副班长),不久任排长,成为滇军的初级军官,正式开始了他在滇军的军旅生涯。

10月30日,朱德参加了蔡锷领导的昆明起义,经受了战斗考验。昆明起义是为响应武昌新军起义。起义当天晚上,朱德被蔡锷指定为本协第七十四标第二营临时连长,率部攻打总督衙门,活捉了总督李经羲,起义一举成功。朱德在战斗中才华初露,深受蔡锷赞赏。11月中旬,朱德随云南援川军入川,次年4月返滇。因为战功卓著,朱德在云南军政府召开的庆祝援川胜利大会上受到蔡锷赞扬,被授予“光复”和“援川”勋章各一枚,并晋升为少校。1913年夏任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开启了他军旅生涯的新阶段。此时,朱德已经成长为具有良好军事和思想素质,并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锻炼的爱国军官,为他后来成为滇军的高级将领,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指挥员打下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基础,是朱德革命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阶段。

(二)滇南剿匪为开展游击战争积累经验。朱德的游击战思想和实战经验来源于驻守滇南剿匪。1914年初,朱德奉命驻守滇南边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同当地土匪展开了斗争。朱德根据当地山高林密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同土匪斗争,取得了极大成功,积累了开展游击战的实战经验,磨炼出在复杂环境下带兵和运用灵活机动战术的能力。1915年升任副团长、团长。在接下来的护国战争棉花坡之战中,朱德也发挥了善于灵活机动作战的特长,指挥部队采用夜袭战、突击战、声东击西、伪装迷惑等战法打败了北洋军,使其一战成名,成为护国名将。驻守泸州期间,朱德根据滇南剿匪的经验,率军剿灭了危害百姓的恶霸土匪,当地士绅百姓树立“救民水火”和“除暴安良”两块石碑,以表彰他剿匪的功绩。

滇南剿匪开展游击战的实战经历,为他后来指挥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战争积累了宝贵经验。脱离滇军后,朱德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对以往在滇军剿匪、开展游击战的作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回国后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主张,深受教官的赞赏。1927年12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移到韶关西北30里的犁铺头,开展以游击战为重点的练兵活动,传授游击战经验。后在宜章暴动、湘南起义的数次战斗中,多次采用游击战,屡战屡胜。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朱德深刻领会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把他以往游击战的实战经验,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毛泽东一起总结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中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在军事作战上的问题。抗战爆发后,朱德先后公开发表了《抗日的游击战术》《论抗日游击战争》等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著,指挥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他的游击战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参加护国战争为指挥反“围剿”战争积累经验。朱德在回忆护国讨袁战役时说:打大仗我还是在那时学出来的。护国战争中,朱德的指挥才能突出表现在纳溪县棉花坡战斗。1916年2月,在护国军被敌军偷袭,退守纳溪的危急时刻,朱德奉命率部赶赴火线,在棉花坡高地与敌军血战,指挥部队以少胜多,打败北洋军。此战震动全国,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讨袁,加速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朱德也因此一战成名,被誉为护国名将。1917年8月升任滇军旅长。

这段“打大战”的经历,对朱德指挥红军作战、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红军高级将领中,只有朱德、刘伯承等几位屈指可数的曾经指揮大规模战斗的将领。朱德在护国战争期间“打大仗”的经验,毫无疑义地对指挥红军的反“围剿”战争具有很大的帮助。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经过大小多次战斗,历经艰险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担任红四军军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指挥员。在和毛泽东一起领导井冈山斗争中,粉碎了江西、湖南两省敌军对根据地的大规模“会剿”,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随后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指挥红军反“围剿”战争中,朱德以其曾经指挥过“打大仗”的经验,同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思想实现了有机结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从第一次反“围剿”红军以少胜多打败敌军10万,到以后打败30万、40万敌军的一系列胜利,都体现了朱德卓越的军事才能。

(四)严谨治军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朱德在滇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带兵、治军经验,为后来他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从讲武堂毕业加入滇军后,已是同盟会会员的朱德按照同盟会的指示加入了哥老会,以方便同士兵中的哥老会兄弟交朋友。他平时非常关心爱护这些贫苦的士兵,经常给不识字的士兵写家信,在士兵中有较高的威望。这段经历,养成了朱德注意同士兵接触、善于团结士兵的作风。

朱德在滇军带兵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治军风格。朱德主张官兵一致,废除打骂、体罚士兵的制度,做到与士兵同甘共苦,曾经把自己的马让给生病的士兵骑,平时与部属同餐,随时下连队厨房检查油盐柴米蔬菜,深得士兵们的拥护。朱德特别强调严守纪律,要求部队保持良好的军民关系,严格执行“守纪律、爱百姓、戒贪幸、勤操演、敦友爱”的五条训令。朱德善于启发士兵的觉悟,调动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在棉花坡战斗中,面对严峻的敌情,朱德激励部属说:北军不经一打,他们从平原跑到山地来,连走路都成问题,而我们反袁是义师,他们是师出无名,所以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在朱德的激励和指挥下,他们终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朱德在滇军的带兵、治军经历为他后来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1927年10月朱德所率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只剩下七八百人,军心涣散。朱德凭借其治军才能,激励士兵的革命斗志,克服艰难险阻,为党保存下来了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井冈山会师后,朱德成为红四军军长,以后又成为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德高望重的红军总司令,他的许多治军经验在人民军队建设中得以体现。比如,红军制定的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有朱德的重要贡献,反映了朱德一贯坚持严格军纪、官兵一致、爱护百姓的治军原则,是朱德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促进了从同盟会会员到共产党党员的转变

青年时期的朱德即抱有拯救社会之心,这是其思想倾向革命的基础。早在1906年,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学习的时候,就受到留学日本、具有强烈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长张澜和刘寿川等教师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聆听了关于同盟会纲领的讲解,借阅了《革命军》《天演论》等革命书籍,思想开始倾向革命。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在同盟会老师的影响下,阅读《民报》等革命书报,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朱德还和杨如轩、曾钦仲、杨池生、宋永康、唐淮源等同学结拜为兄弟,组织成立旨在“富国强兵,拯救中华”的“五华社”。从讲武堂毕业后,朱德入滇军,在蔡锷领导下参加了响应武昌起义的昆明起义,成长为经受民主革命锻炼的爱国军官。讲武堂的学习锻炼和辛亥革命的洗礼,使朱德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积累了投身到社会革命的进步思想和实践基础。

参加护国战争促进了朱德的思想倾向于革命。1916年1月,朱德任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相当于团)支队长,率部入川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朱德在川南纳溪棉花坡、朱坪山、朝阳观等地对北军的战斗中,常出奇兵、以少胜多,立下卓越战功,战后因军功被提拔为少将旅长,驻防川南重镇泸州,被誉为“护国名将”。此时,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朱德,立志救国救民,写下了“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砒柱正中流”和“振兴东亚中华”的豪言壮语。

护国战争后,朱德对军阀混战导致的社会动荡局面深感失望,对封建军阀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护国战争虽然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破产,但是北洋军阀段祺瑞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的行为,引发了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所统率的“靖国军”打着护法的旗号,进行争权夺利的军阀战争。此时的朱德虽然身处滇军将领的高位,但对时局和国事十分苦闷和忧虑,发出“叹中国版图,诸君各怀异志,政客多门枉用心”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1920年,朱德结识了孙炳文,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两人朝夕相处,共同研讨时政,一起学习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朱德的思想逐渐转向共产主义。朱德和孙炳文、戴与龄、陈玉珍等人在自己家里秘密成立了学习小组,学习有关俄国十月革命、民族平等方面的书刊,订阅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一道阅读研讨,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觉悟的提高。朱德和孙炳文都赞赏俄国革命,认为中国也应该进行俄国式的革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俩商定,尽快脱离旧军队,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去考察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下定决心后,朱德毅然脱离滇军,1922年6月,乘船抵上海,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寻找共产党未果。7月,朱德抵达北京和孙炳文会合,他们在北京也没有找到共产党,又返回上海,有幸见到陈独秀,但陈独秀拒绝了朱德要求入党的申请。9月,朱德和孙炳文乘海轮到法国,转乘火车抵达德国首都柏林。11月,在张申府、周恩来的帮助和介绍下,他俩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朱德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三、树立了在军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统战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滇军的十年经历是朱德步入社会的重要起点,由此奠定了他在军界和社会的地位。从最初的讲武堂学员,到初级军官,再到高级将领,是朱德军旅生涯重要历程。朱德后来还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要职,树立了他在滇军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在军界和社会有影响的人物。同时,由于长期在旧军队任职,对军阀内部情况比较了解,发展了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些都为以后他利用这种旧关系为党做统一战线工作打下基础。

参加革命后,朱德充分利用自己的广泛人脉,积极为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26年,朱德回国后,接受中共中央安排,去四川到军阀杨森的部队中做统战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南昌起义爆发时,朱德利用身为军官教导团团长和公安局局长的身份,控制了两名敌团长,为起义的顺利举行作出了重要贡献。起义军南撤时,朱德给讲武堂的老同学杨如轩写信,结果给起义军让出一条路。后来,范石生给起义军余部安排营地、接济弹药等,使得这支部队得以保存。红军长征途中,朱德利用与杨森、邓锡侯的关系,为红军顺利经过四川提供便利。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品格的影响力,对国民党将领卫立煌、王瓒绪、龙云、程潜、阎锡山、范汉杰、孙殿英、李家钮、蒋鼎文、谷正鼎、邓锡侯等开展统战工作,积极争取他们与八路軍配合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朱德对国民党将领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等开展统战工作,为减少损失早日实现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朱德
不一 样的嘎嘎
特殊的生日礼物
聆听东方与西方的朱德群
钥匙不见了
酸酸甜甜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