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2017-09-06马倩美

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走出去高等教育中国

摘要: 中国与马来西亚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逐步进入全面、稳定与务实的发展轨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两国关系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提升两国在经贸、金融与教育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中马两国在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形成交流合作平台成效显著、人员交流与合作扩大、合作办学形式多样等特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两国政府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奖学金覆盖范围较小,合作办学数量偏少等。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双方需进一步夯实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平台,完善留学奖学金资助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中国-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4-0057-04

收稿日期:2017-05-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重大课题“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划研究”(2013JKZ004)

作者简介:马倩美(1979-),女,河南商丘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八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1]。1974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更是共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最丰硕的国家之一[3]。2017年5月14~15日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深化中国-马来西亚的全面合作提供重要平台。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推进两国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同时双方在促进设施联通、实现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与深化民心相通等方面达成《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水资源领域谅解备忘录》《关于加强标准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倡议》以及重要领域产能合作融资合作协议,举办“一带一路”专项双多边交流培训,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等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4]。在中马两国的多领域合作中,高等教育在推进两国民心相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马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力量。

一、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马来西亚政府视中国为友好国家,对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相当重视,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为中国与马来西亚进行高等教育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21世纪后,中马两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加快。

(一)交流合作平台成效显著

为推动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并促进两国学生的交流,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于2009年11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1年,两国在前期探讨的基础上,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6]。为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双方建立了一系列多边的务实性交流机制与平台,以政府部门间合作为纽带的高等教育合作颇有成效,双方自2008年起连续举办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果显著,如组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委员会”,开通了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宣布设立中国-东盟共同奖学金,搭建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7]。

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之一的马来西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通过参加“教育成果展”与“大学校长论坛”等具体活动,推动中马双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朝着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趋势发展。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双方成立了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教育服务中心。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中马两国高校已经开展了很多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互派、学術交流、教育展览及大学校长研讨会,充分利用交流平台提供的优势与契机,开展教育与文化交流,探寻双方教育合作的可能空间[8](P198-201)。2015年中国·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论坛在安徽大学开幕,2016年中国·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论坛在陕西举行,期间中马高校代表就加强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研究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

(二)人员交流与合作扩大

中国与马来西亚互派留学生往来频繁,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均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末,马来西亚籍来华学生数量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中国招收马来西亚籍留学生632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016年中国招收马来西亚籍留学生6 880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6%[9]。从2001年至2016年,来华学习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人数增加近11倍,而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增幅不足1倍。由此可见,招收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在数量上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另外,来华学习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的层次较高。据统计,2014年度来华留学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6 645人,学历生比例达56%,比全国来华学历生比例水平(43.7%)高12.3%,这与马来西亚拥有发达的华文教育和众多华裔人口密不可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2015年马来西亚共招收60 244名国际留学生,排名前十位的来源国中,中国籍留学生在马来西亚的人数位居首位,占留学生总数的19%[10]。马来西亚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是马来西亚大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开设学分转移和双联课程的特色教育模式,毕业后转入第三国大学学习的手续简便,办理周期短[11]。

(三)合作办学形式多样

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办学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境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截至2017年1月11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马合作办学项目有10个。从办学层次和类别分布来看,10个项目均系专科层次的项目;从专业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酒店管理类、会计类和软件技术类等马来西亚的品牌专业。中马合作办学的开展有利于丰富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12]。

二是马来西亚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马来西亚设有2所——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发展历史都较为短暂。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加强了马来西亚民众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了解,进而促进相互间的文化交流[13]。

三是相互设立海外分校。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教育枢纽,马来西亚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14](P26-28)。英迪国际大学学院在1993年曾在中国设立分校,双威大学学院2008年在中国上海设立分校,开设计算机、商业管理等应用类学科专业[15]。2016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运行,这是第一所中国名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16]。互设海外分校为两国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了两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中马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国政府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和“中国-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论坛”为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诸多机遇,但是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平台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工作规划,缺乏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构架,在两国高校开展的实质性合作与交流的项目上也缺乏双方政府的扶持机制,有待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平台,加强中马两国教育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二)奖学金覆盖范围小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密切,马来西亚政府为了鼓励中国留学生赴马来西亚留学,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如放松打工政策和鼓励企业和高校设置奖学金[8](P201-205),但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马来西亚政府奖学金的名额依然很少,覆盖范围较小。而在华留学的马来西亚籍学生的奖学金覆盖范围也相当有限。2014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共有283人,占马来西亚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3%,低于全国范围内的来华奖学金获得比例(9.8%)近六个百分点,95.7%的来华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均系自费留学[17]。

(三)中国赴马来西亚的合作办学量少

合作办学量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外合作办学数量少,即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少。目前,中国高校赴马来西亚的合作办学机构仅有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1所,合作项目也仅有湖南中医药大学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合作开展中医学专业本科境外教育项目1个。二是马来西亚孔子学院数量少。马来西亚孔子学院仅有2所,且发展历史短暂。

三、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策略

通过剖析中国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两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进一步夯实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平台

随着中马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不断深入,中马高等教育平台的建立是大势所趋。该平台建设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中马高等院校联盟,二是中马高等教育论坛,三是中马大学校长论坛。平台建设应从三个方面打造中马高等教育共同体。首先,依托现有交流平台,在中马两国教育发展经验、校际互访、学者交流、优势专业领域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其次,通过此平台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两国高校学术流动规模增长,密切两国校际和语言文化合作。最后,通过完善专业科研人员与学生交流机制,组建两国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留学奖学金资助体系

各种资助与奖学金制度对两国的留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除了“双一万”奖学金外,中馬双方还应互相扩大政府奖学金名额和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为了促进中马两国留学生双向流动,建议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拓宽筹集资金渠道,逐步增加留学生奖助学金配比与名额。除国家层面的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外,还应鼓励各地方政府、各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企业等主体出资设立专项基金,设立覆盖面积广、层次多的奖助学金制度,扩大受资助马来西亚留学生范围。其次,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确保留学教育的招生、签证与工作等环节的衔接,规范学生的合理流动。最后,利用“一带一路”合作热潮,建立相应的留学鼓励计划,允许优秀留学生在当地实习、就业或创业[8](P201-205)。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交流与合作是双向的。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化不仅仅依靠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更需要中国政府和中马两国高等院校的积极作为。

首先,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政府对“走出去”办学活动的财政投入,为高校“走出去”办学的筹建与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二是深入研究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市场、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等,为“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与决策支持;三是规范在境外办学的模式、审批权限和程序,以规范中国赴马来西亚的境外办学行为[18]。

其次,高等学校“走出去”。一是高校积极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通过社会募集、校内拨款、设立基金等多渠道形式增加对中国赴马来西亚办学活动的教育资金投入;二是高校之间要形成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项目推向马来西亚;三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合作,探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瞄准双赢的目标,精准培养专业对口和同时通晓两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的人才[18]。

最后,孔子学院“走出去”。一是增加马来西亚孔子学院数量。建议在马来西亚的东北部、西北部与东南部分别组建一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让更多的当地民众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14](P24-25)。二是开发本土化汉语教材和项目配套教材。进行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时,编著一套适合马来西亚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国别教材以契合当地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19]。三是孔子学院应通过与马来西亚当地社区的互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其社区和社会发展,如邀请当地居民参加中国民俗活动,或与当地民俗相结合,将中国元素融入当地社区活动[20]。

参考文献

[1] 张志文.中国连续8年成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N].人民日报,2017-02-09(22).

[2] 中国外交部.中国同马来西亚的关系[EB/OL].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716/sbgx_676720/,2016-12-01/ 2017-06-22.

[3] 蒋涛.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推动中马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更多实效[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5-13/8223084.shtml,2017-05-13/2017-06-22.

[4] 新华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16/c_1120976848.htm,2017-05-16/2017-06-22.

[5] 张进清.中国—马来西亚教育合作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87-18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57/201301/146812.html,2015-06-01/2017-06-22.

[7] 吕慎.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N].光明日报,2015-08-04(12).

[8] 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第四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98-20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

统计[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

/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

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2017-03-01/2017-06-22.

[10]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Inbound internationally mobile students by continent of origin[EB/OL]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69,2016-12-17/2017-06-22.

[11]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赴马来西亚留学每年增20% 大马留学优势分析[EB/OL].http://l.gol.edu.cn/dongtai_6346/20130108/t20130108_891159.shtml,2013-01-08/2017-06-22.

[12] 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机构及项目名单[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017-01-11/2017-06-22.

[13] 北京外國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协办“2016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习营”[EB/OL].http://oci.bfsu.edu.cn/archives/9603,2016-03-14/2017-06-22.

[14] 李静.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5.

[15] 姜丽娟.亚太国家国际学生流动与跨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探讨与启示[J].教育资料与研究,2010(6):129-130.

[16]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黄惠康大使出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首批新生开学典礼[EB/OL].http://www.fmprc.gov.cn/ce/cemy/chn/sgxw/t1342497.htm,2016-02-23/2017-06-22.

[17] 教育部.2014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M].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5:231-237.

[18] 吴林红,黄永礼.全面推进合作办学“走出去”[N].安徽日报,2015-03-08(02).

[19] 叶婷婷,刘慧芳,叶俊杰.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4(02):187-199.

[20] 吴瑛,提文静.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05):28-33.

(下转第69页)

猜你喜欢

走出去高等教育中国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