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7-09-05于瑞洪雒江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

于瑞洪 雒江菡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相关制度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而不断变革,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相关教育机构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来说,其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了更多样性的特征,本文重点就对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食品类专业 建设模式 探讨与实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业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造成其对于食品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食品检验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等问题,会造成毕业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

一、食品产业的现状分析

食品專业的建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离不开食品专业和食品安全性的建立。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真正懂得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知识的技术机构和人员比较缺乏,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关注的越来越广泛,国家对食品专业模式的建立逐渐重视起来,全国各个地区已开始对食品产品已经实行了QS制度管理,全国已普遍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特别是各高校对食品专业的分类与规划也更加驱于专业和细致化,随着《中国营养改善法》和《中国国民营养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我国对食品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大幅加大。[1]

二、传统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学历与理论,轻技能与实践

在实际的食品类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犯的普遍错误就是重学历与理论,而轻技能与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学习理论性的知识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欠缺性,所学内容深度也不够深,当有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时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掌握。与此同时,食品类专业基本操作课程专业知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问题。[2]

2. 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职院校中,通常对于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教师配备不够充分,相应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一些技工院校因为自身学校的一些原因,通常会对教材的选择上有滞后问题的存在,这也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食品类专业课程知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高职学校因为学校效益问题,并没有进行教学设备及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对于食品类专业基本操作课程的教学还只是简单的通过黑板讲解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知识的充分,而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实践性,这对于学生食品类专业的学习及培养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也就导致学生所学习的食品类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要求。

3.职业规划不够清晰

许多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这也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后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相应的规划,也并不关心,只是等到毕业之后才会确定。

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1.以师生关系为基础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其后才是实践教学,进而实现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整体性。在实际的食品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就需要以食品类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进而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掘,在保证学生自身基础课程完成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对食品类专业教学的提升。

2.以高效课堂为目的实现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

进行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所以,要保证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要能够与不同的食品类专业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有效表达,然后再进行学生专业知识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食品类专业知识整体训练。这些理论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保证食品类专业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3.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定位食品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在单位实习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实习的单位也都是相应的用人单位。对于食品类专业来说,其专业的特殊性造成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各校除了实践教学外,学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就业定位方向的确定,有意的进行学生能力的区别培养。例如,一些学生想要在食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就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及竞争合作能力的培养,而想要到食品类专业部门工作的学生,就需要对其进行食品类专业专业知识的重点培训,只有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才能够实现对食品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准确定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类专业需求量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显丽.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1,(08):13- 16.

[2] 王立晖,牛红军,刘皓.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5,(11):6- 7.

通讯作者

于瑞洪(1979.1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教师,讲师,硕士,食品生物技术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高职院校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