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呼吸化为空气》:死神面前的身份互换

2017-09-05张元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死亡

张元昕

摘 要:关于死亡的探讨是文学创作的永恒命题之一,诚如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类个体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中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人类个体逐渐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书中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朋友他人的看法,引发着每一个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死亡概念的追寻。

关键词:当呼吸化为空气 死亡 故事叙述

引言

死亡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终结?亦或是对一生的总结。每个人的心中都不曾有过肯定的答案,很多人直到走到生命尽头是也无法说出对自己而言死亡到底是什么。人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不同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体,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和追寻始终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永恒话题。从原始社会人类对死亡的仪式性崇拜,到文字的首次出现人类对死亡的记录从图像变为字符。可以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个体对死亡的记录得以更为充实和具体,也得以让后人传递和阅读,死亡经验得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和分享。《当呼吸化为空气》正是一本记录和分享作者人生经验和面临死亡时人生感悟的书籍。在2013年年轻的医生保罗奋斗在医疗事业的第一线,并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的外科教授职位以及自己的医疗研究实验室。除了职业上的成功外医生保罗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还拥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然而就在医生保罗的生活逐渐走向生活巅峰的时候,一次寻找的常规身体检查,保罗却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在被检查出身患癌症的前十年间,保罗医生始终工作在医疗事业的最前线,借助个人的医疗知识挽救别人的生命于死亡边缘。

在被检查出身患癌症后,保罗离开了深爱的医疗事业,成为了每天与病痛顽强抗争的癌症病人。在这样的身体情况下保罗开始尝试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对死亡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书籍前半部分,医生保罗回忆了自己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以及后期踏入医学院学习的经历。从一个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当呼吸化为空气》书籍的后半部分,则记录了医生保罗关于以病人和新手父亲的身份度过人生的人生时光的经验。《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一经出版便迅速成为热门畅销书籍,得到了各国读者的阅读和喜爱。值得讨论的是医生保罗在《当呼吸化为空气》写作并没有去尝试众人如何接受衰老和死亡,更多的是以平淡的语气讲述自己如何离开医生职业,走出手术室,在这个世界俯仰呼吸,继续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一、生命故事叙述中的我者与他者转换

在《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书籍中作者尝试从本我的视角出发去回忆生活,去探讨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借助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他者的视野,去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升华。

1.从本我视角出发的外部世界思考

《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是由医生保罗很多已发表文章,整理形成书籍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与癌症展开顽强斗争了整整 22 个月之后,在2015年3月,年仅37岁的医生保罗与我们的世界挥手告别。而就在其即将离世的前不久,医生保罗在文章中写道 :“我开始意识到,与死亡面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了一切,又什么都没改变。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萨缪尔·贝克特的话‘我无法继续前行,我将继续前行。”医生保罗在书籍写作找那个并没有过多地谈论死亡意味着什么,而是从本我视角出发展开对外部世界的思考。正如他在文中所写 :“我以为,在生与死的空间中,我一定能找到一个舞台,不仅能凭怜悯和同情来采取行动,自身还能得到升华,尽可能远离所谓的物质追求,远离自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直达生命的核心,直面死亡的抉择与挣扎……在那里,一定能找到某种超然卓越的存在吧?”死亡到底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就是终结?关于死亡,我们甚至不能从自身出发来设想自己的这种“终结”。我们不可能设想自身完全消失的情形,因为从我们的自身出发来看,死亡是完全的虚无,因此无从去进一步设想和界定。

2.从外部视角介入的自我升华讨论

在全书的后半部分一生病保罗从自我的回忆视角脱离,开始从外部视角介入去对人生的自我升华展开讨论。诚如他在文中所描述的我想象的未来和个人的身份认同轰然崩塌。我面对着我那些病人曾经面对过的,有关存在的窘境。在未来一片光明的时候,黑夜突然来临,将所有的光驱散,只留下一片黑暗又孤寂的世界。保罗没有掩盖他的无助、愤怒、绝望,他非常坦然的承认并且直面这些情绪,最终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天早上,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逼迫自己,回归手术室。为什么?因为我做得到。因为那就是我。因为我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还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他又重返了他的岗位,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地方,也许他无法战胜死神,但他没有向死神屈服。在关于如何实现个人的自我升华。达尔文和尼采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读完保罗的书,我发现生命最大的意义,其实跟长短没有太多的关系,我們每天都在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自己过得不麻木,并照亮身边的人,每一天的生命才有价值。因此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要积极的转变个人的人生态度,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时,去努力点亮自己的生命。而当遇见疾病的时候,更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的态度。即使是走到生命尽头我们即将看见死亡的时候,也要保持着从容的人生态度。

结语

《当呼吸化为空气》,生命的消逝诚如指间的清风,无法被人所察觉和掌握。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会在生活中忽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该书告诉我们当在生活中不断前行时,也要记住短暂的停歇去回顾自己的生活或是思考一下生活的真谛和意义。诚如书名一般当呼吸化为空气,每一个人都会重归于自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一定必须要去界定死亡的概念和意义,而是要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亡
暴力、死亡、轮回
不同的选择,未必有不同的结果
浅析《在细雨中呼喊》中的死亡状态
黑暗的艺术
永恒,美与悲剧之源
青春电影中的“死亡”母题解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