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2017-09-05辛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思想

辛月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古人说:“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孟子也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他的学问集历代圣王学问之大成,他修订的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孔子在继承了历代圣王思想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以仁为本的仁爱思想。其思想在以后的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孔子建立的儒家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在黑暗的长夜里为中国人指引了光明,这就是孔子的伟大。所以,孔子是我们中华文化人格化的象征,孔子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若用一个人来代表,那就是孔子。

要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那就必须读《论语》。三字经里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其二十篇,是孔子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李里先生说《论语》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读了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论语》在传统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后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这么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家在思想文化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可见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之大之广之长。那么,《论语》对于今天的教育是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呢?

众所周知,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反应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孔子生活的时期——春秋,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与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差异很大;其次,孔子的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的教育,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而如今培养人才实际上是使学生掌握未来能找到一个职业为实际的指导方针。无论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无不以此为圭臬。总之,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培养人才的理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那么《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究竟有没有意义呢?答案肯定是有的。《论语》虽然不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但他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曾说:不管对孔子和《论语》看法如何,无人会否认《论语》的经典地位。所谓经典,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百世而不磨。就如李里先生所说,经典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深度,广度和永恒性上。经典就是能够超越时间空间,长期存在,任何时代的人,任何地域的人读了经典都会觉得有价值,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比如西方的《圣经》,印度的佛经,中国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凭借自身的价值,并借助政治或宗教力量影响着本民族。经典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论语》作为这样一部经典,对现代教育肯定是有意义的。李里先生在《< 论语>讲义》一书中说,为什么世界上的古文明都断代的断代,灭亡的灭亡,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屹立于世界,就在于中国文化讲究继承性,强调对前辈的肯定,所以中华文化史肯定之肯定之肯定。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论语》的前十篇是孔子弟子第一次把孔子的话进行结集,第一次编辑,后十篇实际上是第二次编辑。是将第一次编辑过程中遗漏的部分再集结起来。在前十篇里孔子的精神,思想体系基本上都完备了,后十篇很多都是对前十篇的补充,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就从《论语》前十篇讲写教育的话中来探讨一下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第一篇《学而》第五篇《公冶长》第六篇《雍也》是讲治学和培养人才的标准。学什么呢,标准什么呢,是立志,是学习人生大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李里先生把这句话讲得很详细,他说这句是整部论语的提纲,灵魂。说人只有学习人生大道,并实践于人生中,真正地受用,才有内心的喜悦。孔子所讲的学习,是学习人生大道,小到日常习惯的养成,大到健全人格的培养,仁、礼、义、孝等等,都是学习的内容。《明朝那些事儿》中写朱元璋的部分,有一句话,无论你拥有怎样的才华,都不算强大,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论语》教给人们的正是使人们内心的强大,而现代教育追求的仅仅是表面的强大。

从前辈大师的言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现代的大学所学习的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很少涉及人为教养和关怀。思想道德素质的缺乏,综合素质的低下,这怎能是只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所能代替的呢?现代的教育强调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而现实更多倾向于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导致很多不良现象的出现,大到出卖自己的国家,背叛民族,贪图享乐,小到诚信缺失,背叛朋友,离弃父母。即使这样的人掌握再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试问,又有谁能说他不是一个狭隘无知的人呢?这样的人,谁敢说他能为社会做贡献呢?

我们再来看第七篇《述而》,这篇是孔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集中记录,《述而》在《论语》中有极重要的位置,我们来看一下孔子怎样来看待老师的。“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忆,反复地去体会,思考,学习圣人之道,一点儿不感到厌烦,教诲人也不感到厌倦,不管他怎么问你,都耐心细致地给他解答。孔子认为老师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就如《学记》中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儒家强调的是教学相长,要求老师要博学,要有耐心。那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老师,论文造假频频传出,为了自己科研,教学质量下降,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够教书育人,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如果深究如今老师的种种不足,那么与我们当今的教育体制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要从《论语》中提取智慧,并且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培养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员,更要着眼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心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思想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