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画欣赏培养幼儿审美兴趣

2017-09-05巫向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2期

巫向红

摘 要:名画是艺术家用他们的灵与肉捕捉和创造的作品,记录人类文明的脚步,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名画欣赏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受表达美的主要形式,把不同美术大师、不同流派、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带给幼儿,拓展幼儿欣赏的范围,让幼儿产生对艺术美的兴趣。

关键词:名画欣赏 审美兴趣 表现和创造美

欣赏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绘画、手工,忽略欣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名画理解不深刻;二在具体的活动中缺少正确引领与幼儿审美能力的结合,使幼儿体验不到名画蕴涵的情感艺术价值。三、缺乏对名画欣赏的科学安排与实际接触,就不能使幼儿产生对欣赏活动的热爱。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大大不利的。[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审美教育已越来越被重视,审美素质教育也被提到今天幼儿园教育的日程上来。《新纲要》艺术领域中对老师的作用也做了具体阐述:“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特别是名画欣赏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也有别于成人,选择能引发幼儿进入审美状态,获得美的体验的美术作品,促进幼儿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学习名画可用之处,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2]

一、制定合理计划,建立美的方案

名画欣赏:是对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名人之作进行仔细的观察、具体的分析等活动。

审美兴趣:是在一切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爱好。比如爱看、会说、能想、想象、创作等具体行为表现。

预设目标1.能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名画中艺术形式的独特美。对美的事物能进行大致的分析与理解。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欣赏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激发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艺术表现活动。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热爱。

在众多的名画中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的。对名画作品要取舍,科学的安排、合理的计划,包括:

1.合理的“时间”

时间上分两方面走,一是作品时间上的的选择;二是教学时间上的选择。作品时间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欣赏视觉进行选择,作品在构线、色彩上都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容易被幼儿接受喜爱。比如:小班吴冠中的《春如线》、蒙德里安《格子画》,中班霍克尼《整洁的靠垫》,莫奈的《日出》,大班莫迪里阿尼的《戴帽子的女人》、齐白石的《虾》、保罗克利的《空气精灵》。在教学时间上,我们安排了每学期新作品的欣赏内容,每月有欣赏后幼儿的理解与表达,巩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随着时间的转移对画面也能产生更多的感知与理解,以利“日久生情”。

2.具体的“内容”

不同的作家能画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品代表着不同时期艺术发展的形式和局面。不同的作品中蕴涵着不同的艺术语言。选择不同的作品形式进行典型性的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世态情形与发展变化,务在必然。在内容上选择有关动植物、人物、自然风景的;在同一人物题材中选择中西方不同人物的表达方式;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等让孩子时刻充满着好奇,把幼儿带入到了一幅又一幅名画的意境中。

3.教师的“艺术修养”

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离不开班级美术老师,美术老师具备好的艺术修养。从职业学校毕业的我和只有中专文凭的老师们,深感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不足,进修了大专文凭,利用暑假在专业老师处学习提高绘画技能,一起讨论的欣赏名画作品,观看学习学前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审美的兴趣从老师抓起。老师艺术修养的提高,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名画有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能科学合理安排名画进入计划中,对名画的构图分析、色彩运用、明暗关系、情感共鸣能正确把握。[3]

二、营造多元环境,输入美的信息

在周围环境中,接触不到大师的作品是遗憾的。在幼儿身边,完全能拥有大师作品。打开欣赏之门,从以下做起:

1.墙饰中欣赏

通过走廊墙面的布置、幼儿园班级美术区角的建立,改变了外部环境,把名画欣赏融入到了幼儿的视线中,让幼儿有第一时间接触名画,给幼儿艺术上的碰撞。如:看到走廊上悬挂的《星空》,孩子们会惊奇的问:“老师,那是银河吗?是夜晚的天空吗?”幼儿迫不及待的去接近大师,把幼儿自然引入了欣赏之中。

2.课件里欣赏

多媒体教学的推广,给欣赏活动带来新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看——说”教学形式,欣赏中给幼儿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轻轻点击画面,就有可能跳出米罗的许多作品随着鼠标的移动,孩子们局部重点的欣赏及播入式的整体欣赏,孩子们快乐极了 。

3.报刊、杂志上欣赏

名画在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这也是幼儿欣赏的主要资源。幼儿通过手、眼、口合一的翻阅、交流,给幼儿更多与同伴交流欣赏的机会。活动中,他们通过一个人欣赏,几个人和小组的集体欣赏,表达了自己的体验与感知,孩子们不同的理解和视角带给其他孩子的更多的想象,促使幼儿积极性语言的发展。

三、主体化参与,激发美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使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充满欢乐。”所以,在请幼儿有意识的欣赏时,我们就要迎合幼儿的视线,让欣赏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浅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实践证明,以下活動可以激发幼儿欣赏:

1.融入主题之中

主题教学使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对事物的敏锐度更精确,所以把有代表性、季节性的名人之作融入其中,不愧为一个好的选择。在开展《夏天》的主题时,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种植观察向日葵的活动,适时把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融入主题,幼儿经验与艺术大师名画的结合,幼儿也能感知大师有力的笔触、强烈的色彩、火山般的激情。用自己在生活活动中的观察与习得,与艺术大师的艺术创作结合,孩子们创作出了更别具一格,有各自特色的《向日葵》作品,加深并巩固了主题教学内容的扩展。

2.引入生活点滴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艺术家像你我一样生活,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亲人、朋友、亲戚,有烦恼、快乐,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周围有趣的事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和孩子们的“素材”,名画中艺术家独特观察引发幼儿捕捉的视角,名画作品中的动植物、景物、人物等不是我们平时都能看到的吗,我想画的吗,一次聚会,一盘美食,一只小鸟,我的小床,发烧打针,好香的玫瑰花,嫦娥姑娘,火箭发射等等都进入孩子们的话题和画面。[4]

四、创造化理解,丰富美的空间

1.尊重幼儿思维,挖掘想象源泉

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的体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平衡均等的。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勇敢的创造。在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中,画面鲜明、亮丽的色彩给了幼儿许多理解、想象源泉。黄色的阳光地带、绿色的树阴处,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此时,幼儿感受到了作品表达出的亲情、友情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回报感恩的心的最好时机,他不仅富有爱的传递而且拥有孩子最纯真的智慧。孩子欣赏完后,会跑过来愉快的说:“老师,下次邀请你一起去公园”“我也要去这么好的地方,那里空气一定很新鲜”,孩子语言的传达,表达了他们内心深深的渴望与想象,这些思维活动正是挖掘想象的最好见证。[5]

2.走进幼儿的心灵,释放智慧之花

名画活动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就要集他人与自己的理解、想象、创作于一体,在感悟与创作中提升自己。给孩子一方自由的天空,他们就会去感受、去发现;给孩子一份权利,他们就会去选择、放弃;给孩子一些机会,他们就能大胆表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释放出来。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活动《三只鹿》中,通过引领幼儿观察、幼儿语言表达,肢体模仿动物再现表达,把孩子引入到浓烈明快色彩、奇特神话般的意境、简单突出局部特征的的动物世界里。

五、情感化体验,丰富美的视觉

1.顺应幼儿年龄,呵护情感之花

有了思维才有了创造,要尊重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快乐的体验。在蒙特里安的《红黄蓝》中,鲜明的色块、简单的画面给了幼儿许多情感体验的快乐。孩子还小,他们的思维过程很直接,快乐就是快乐,伤心便是伤心,对于他们的情感我们要学会呵护。当他们愿意表达心中的一切时,他们的情感已经寄托在心灵深处,震动灵魂了,对于他们的回答,老师既要肯定又要及时引领。

2.吻合幼儿心理,播撒兴趣之苗

幼儿对作品表现出情感是幼儿开始欣赏、探索的基础,他们对作品的感知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随意的、自由联想的、由感而发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具有精神自由的表现。童年时期的经验体会对幼儿个体成长来说至关的重要,这种经验“也是艺术的萌芽,即使是原始的、初级的,仍然包含了幼儿可以获得愉快感受的希望,那就是美的经验。”尽管幼儿对凡高、修拉生活的年代人物不熟悉,但孩子们却能以一颗最敏锐的心去感受作品,真情的难能可贵。

3.游戏和再创造中体验情感

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熟悉名画,了解不同的美术绘画风格,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新游戏,例如:拼图、复制品、名画与作者对对碰、中国美女与外国美女秀等游戏活动,唤起了已有经验,领悟了画家的表现手法,保持了学习的基本兴趣。通过与“大师一起画”“寻找身边的名画”等活动让幼儿把在欣赏活动中产生的不同情感,不同理解、不同想象,通过简单的线条、鲜明的色块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孩子和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在于画的具象,只会翻版来进行表达,孩子们感受创作原来是这么简单。黑与黄,红与蓝,不同的组合就是一个不同的故事。有限的画面、无尽的遐思传递给幼儿的是欣赏后最大精神启迪。当提问:“不同的色块你有何感想?”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马路上的霓虹灯”“我发现停电了”……不同的回答让幼儿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霓虹灯的回答让幼儿进入了快乐情绪;停电的回答让幼儿感受了紧张情绪。

通过幼儿自由的创作,大胆的表达,在他们作品里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个小艺术家的缩影。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体现童言的天真,用单纯的心灵让老师欣喜万分,让大画家们自叹不如,让欣赏充满了活力与想象。

在幼儿园开展名画欣赏活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有助于幼儿主体参与学习,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激发;有助于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欣赏活动成了幼儿喜爱的审美活动,不但培养了审美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开展过程中还深刻的体会到:1.因为幼儿思想感情和行动往往不稳定,我们还需要反复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潜移默化的过程。2.幼儿期是培养各种美感、道德、情操的重要时期,教师抓住了这个时期,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教育中,要注意使用各种适合幼儿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兴趣与关注。4.注意家园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评价的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审美兴趣的形成。

我们希望在幼儿的心田从小播下“美的种子”,每个孩子内心都藏着无限丰富的画面和梦想,在感受名画所表达心声的同时,捕捉灵感,挖掘潜力,讲述故事,幼儿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自己的风格,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现代儿童审美艺术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制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少儿美术》中國少儿美术艺委会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