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05刘改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产科显著性风险管理

刘改玲,任 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刘改玲,任 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产科住院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产妇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86.67%),观察组专科护理质量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结论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母婴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及医疗纠纷发生率,适合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患者满意度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案,是指在一个确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认定、量度、评估以及制订相应有效的处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1]。目前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于临床存在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2014年,我院产科引进风险管理模式,受到患者与同行的一致好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2]:(1)明确风险管理点,确定风险管理责任到人;(2)张贴风险提示,强化风险意识;(3)规范护理各项操作规程;(4)制定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并且定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5)建立重点患者巡查、监测制度[3];(6)加强健康宣教工作;(7)规范护理文件书写;(8)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的人数,护理风险出现一次即可统计。以两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早期发现和预防意外、不良事件,保证母婴安全,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2.2 风险管理实施效果

风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理管理科学化。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产科属于高风险、高强度的临床科室,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传统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应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4],减少医患纠纷。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降低产科护理风险。

(1)加强科室护理管理,避免风险发生。各项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护理风险的根本原因。

(2)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科技能培养。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过硬操作技能密切相关,也与新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的服务意识以及应对风险能力不足有关。

(3)加强病房巡查,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认真执行“三查八对”,避免发错药、打错针等意外发生,如发现患者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4)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提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技巧。医务人员态度冷漠,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增加治疗及护理难度。

(5)加强孕产妇健康宣教,建立产前、产时及产后无缝隙全程服务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杜绝不必要医疗纠纷的发生。

(7)其他因素。医院环境不洁、地面湿滑等风险因素,会提高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药品配伍使用不当、药物不按规定存放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5]。

综上,强化风险管理,明确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能力,能明显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小护理风险的危害,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6]。

[1]黄碧萍,陶艳玲,万海霞.风险管理在产房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9-70.

[2]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S].2010.

[3]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4]姜秉芬,段红霞,岳文芳.加强产科护理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88.

[5]朱月林.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10-311.

[6]秦学玲,王秀梅,刘雅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3):210.

R197.323

:B

:1671-1246(2017)17-0118-02

猜你喜欢

产科显著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