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7-09-05赵国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胜任职称指标体系

赵国琴,李 青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赵国琴,李 青*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目的 验证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以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为依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92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核心胜任力水平现状对比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绩优组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绩平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整体核心胜任力处于较高水平,职称、最高学历是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研究前期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规范、实用性强,可作为检验高职护理教育效果的测评工具。

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核心胜任力

护理核心胜任力是一种入门胜任力,是新入职者成为一名优秀护士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及发展潜能,也是基础护理教育(包括中专、高职和本科)应重点培养的护理基本能力[1]。截至2012年,全国临床护理队伍中超过45%的护士为大专毕业,高职护理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教育层次。因此,将护理核心胜任力作为高职护理教育的评价指标,检验高职护理教育效果,对提高高职护理教育质量、推动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对前期已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实证调查,为今后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效测评工具,为高职护理院校培养核心胜任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护理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10家江西省、周边发达地区(如浙江、广州、上海等)的综合性二甲及以上级别医院中抽取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共200人)进行核心胜任力水平调查。其中,100人为所在医院上级领导对其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3方面考核结果绩优者,另外100人为所在医院上级领导对其从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3方面考核结果绩平者。纳入标准:(1)高中毕业经高考录取读三年制高职大专,毕业时获毕业证书者;(2)已取得护士资格证并在临床工作一年及以上的注册护士;(3)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初中毕业后经中考录取读五年制高职的护理专业毕业生;(2)高职单招毕业生。最终获得有效被试者192例,有效率为96%,其中,绩优者98例,绩平者94例。

1.2 方法

经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调查表。故本研究根据前期建立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2],设计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调查表。经16名专家(7名护理教师,5名护理管理者,4名临床护士,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对此表进行评定,内容效度为0.95。经小样本预试验,调查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值为0.965。调查内容:(1)毕业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2)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情况,包括专业知识(3个条目,权重=0.33),专业技能(4个条目,权重=0.43),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权重= 0.10)和专业态度与行为(4个条目,权重=0.14)4个维度,共17个条目。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采用5级评分法,4分为“很有能力”,3分为“有足够的能力”,2分为“有一些能力”,1分为“有一点能力”,0分为“没有能力”。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将各维度加权后的得分转化为百分制进行对比,即各级指标和总分的实际得分都乘以常数6.46。同时,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3],决定将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分为4个层次,<60分为不合格,60~69分为合格,70~85分为良好,>85分为优秀。本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目的,征求同意后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或多组间核心胜任力得分差异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于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相关因素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推测。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绩优组毕业生98例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10± 5.21)岁;绩平组毕业生94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21±4.24)岁。两组毕业生一般资料见表1。经t或χ2检验,两组毕业生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最高学历、职称、工作科室、岗位编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绩优组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绩平组,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总体较高,见表2。

表2 两组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专业技能42.43±1.82 30.31±3.70 28.578<0.05绩优组绩平组t值P 95.40±2.41 69.40±4.83 46.831<0.05总分 专业知识24.76±1.25 19.16±2.37 20.325<0.05专业发展能力14.29±0.71 9.68±0.96 37.628<0.05专业态度与行为13.93±0.67 10.24±1.37 23.578<0.05

2.3 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毕业生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最高学历、所在医院级别和工作年限对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有影响。

2.3.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解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核心胜任力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筛查后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自变量赋值,无序多分类变量需设置哑变量。引入水准0.05,剔除水准0.10。最终发现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现状

调查发现,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总体较高,这与涂丽霞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绩优组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为优秀,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绩平组,说明本研究前期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规范,实用性和操作性强,能作为检验高职护理教育效果的测评工具。

3.2 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因素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和最高学历是影响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其中,职称越低(护士)、最高学历越低(大专),其核心胜任力得分越低。相反,随着职称和最高学历的提升,核心胜任力得分逐渐提高,说明职称和最高学历的提升对提高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的体现[5]。我国现行护士职称晋升制度规定,护士要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达到该层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要求,这也是护士核心胜任力水平提高的表现。调研中,大部分初始学历为大专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虽然实践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相对不完整,当通过继续教育将学历提升至本科、研究生水平时,不仅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基础扎实,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变强,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而且提高了自身核心胜任力水平。因此,建议学校与医院今后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与管理上,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培养。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192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既验证了前期已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又为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效测评工具,还为今后培养核心胜任力强、素质高的优秀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2]李青,赵国琴,汪爱琴,等.护理高职毕业生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05-407.

[3]乔安花.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涂丽霞,庄梅宝.高职毕业护生工作三年内护理核心胜任力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67-68.

[5]渠利霞.长春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通讯作者:李青)

G420

:A

:1671-1246(2017)17-0079-02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3801)

猜你喜欢

胜任职称指标体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