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

2017-09-05徐明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动力学

徐明霞

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通许 475400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

徐明霞

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通许 47540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0例择期行LC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应激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为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LC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并可降低心血管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康复。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丙泊酚;心血管应激

腹腔镜手术多需在全身麻醉和二氧化碳气腹下实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大,心血管应激反应也较为强烈。因此,尽可能减轻麻醉及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血管应激反应程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我院对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2016-11间在我院接受择期LC治疗的110例患者,ASAⅠ~Ⅱ级。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7~66岁,平均45.89岁。体质量42~79 kg,平均52.42 kg。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6~65岁,平均45.28岁。体质量41~79 kg,平均52.40 kg。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等。面罩吸氧3 min,0.04 mg/kg咪达唑仑、维库溴铵0.08~0.12 mg/kg、丙泊酚0.5~1.0 mg/kg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同时加用瑞芬太尼2~4 μg/kg,观察组加用舒芬太尼0.8~1.2 μ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接麻醉呼吸机械通气,麻醉后约5 min开始实施手术。术中对照组以微量泵静脉持续给予瑞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200 μg/(kg·min)。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0.065 μg/(kg·min)。2组患者均维持药物麻醉至手术结束,术后均带管送回麻醉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术中(T3)和手术结束后(T4),2组患者的心率、MAP等指标。(2)在患者非输液侧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浆后进行皮质醇、血糖和去加肾上腺素水平检测。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组患者T0、T1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观察组患者的波动幅度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去甲肾上腺、皮质醇均是机体应激反应的敏感指标。同时在应急反应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变化剧烈[1]。舒芬太尼是瑞芬太尼的衍生物,其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瑞芬太尼显著提高且亲脂性更强,进而透过血脑屏障更为容易,促进了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2]。舒芬太尼经肝脏代谢后,其中间产物也可起到类似麻醉作用,因而有助于增加麻醉的持续时间,同时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有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程度,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以及术后镇痛[3]。

我们采用的两种复合麻醉方法均能够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T2~T4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应激反应指标波动幅度较对照组轻微,说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刺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剧烈波动。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提示对照组患者虽可较早苏醒,但药物浓度下降较快,易出现切口疼痛而导致心血管应激反应,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3]。

[1] 贾雁冰.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13(31):60-58.

[2] 黄冠英,覃凯仁.甲状腺手术全麻中选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苏醒质量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16-117.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0.

(收稿 2017-02-01)

R614.2

B

1077-8991(2017)05-0035-03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