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7-09-05张新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导针髓内高龄

张新勇

河南兰考县中心医院骨科 兰考 475300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张新勇

河南兰考县中心医院骨科 兰考 475300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0例。PFNA组实施PFNA治疗,DHS组实施DHS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6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低能量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病,故好发于高龄人群[1]。选取2014-01—2016-01间我科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现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81岁,平均73.23岁。摔伤38例,车祸伤2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且在受伤后一周内入院。EvansⅠ型6例,Ⅱ型17例,Ⅲ型34例,Ⅳ型3例。合并高血压12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后遗症4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5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30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患肢胫骨结节或皮肤牵引制动。积极完善术前检查,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24 h停用)。请相关专科会诊,协助治疗内科疾病和评估手术及麻醉风险。PFNA组予PFNA: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中立位内收约15 °。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满意后,股骨大转子外上方做约5 cm纵切口。股骨大粗隆顶点中央或稍前外侧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并确定导针在髓腔后,沿导针扩髓。选择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插入近端髓腔内。拔除导针,C型臂机透视位置良好,经导向器置入1枚克氏针于股骨头软骨下约0.5 cm。正侧位透视位置良好,测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敲入合适长度螺旋刀片并锁定。远端锁定孔对应处皮肤刺一小切口,依次钻入远端螺钉并锁定。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及PFNA固定满意后安装尾帽。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DHS组实施DHS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C型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并维持复位状态。以大粗隆为起点沿大腿外侧向远端逐层切开长6~10 cm切口。股骨大粗隆顶点以下3 cm处为进钉点,用130 °导向器打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5~10 mm处。C型臂机正侧位透视下导针均应位于股骨颈的正中位。沿导针方向使用DHS扩孔器扩孔、攻丝,置入DHS钉以固定钢板。冲洗术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2组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2~3 d,继续规范控制血压、血糖及抗凝等治疗。术后48 h内拔引流管。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舒缩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床上CPM被动活动。定期复查X线,根据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术后4~6周可开始部分或者全部负重行走[2-3]。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物松动、髋内翻、感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2)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判随访期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手术一般情况 PFNA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n(%)]

2.2 并发症的发生率 PFN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注:aP<0.05

2.3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随访12~16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PFNA组:优12例,良1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33%。DHS组:优10例,良14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常见的一种类型。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不仅易导致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增加髋关节内翻、下肢缩短等畸形发生率,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4-5]。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及时实施内固定手术,能早期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并提供坚强内固定以利于早期活动,有效恢复患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术方法有髓外和髓内两种固定系统。DHS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髓外固定技术,主要由滑动螺钉和侧钢板等组成,具有一定的滑动加压能力,不仅可利用钢板将骨折远近端牢固固定、增加骨折端的稳固性,同时通过加压系统获得较强的稳定性,且抗弯曲强度好,成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术式。但因其缺乏有效的内侧支撑,导致抗扭转力量不足。加之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亦增加术后感染、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愈合时间和影响髋关节功能的顺利恢复。PFNA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髓内固定系统。由主钉、近端防旋螺旋刀片、远端螺钉等组成,其中主钉与螺钉之间力臂小,符合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而螺旋刀片宽大的表面积在敲入时旋转进入骨质,压缩疏松的骨质,使骨质更加结实,加强了稳固性,并具有更强的抗弯和抗旋转能力,有效减少了髋内翻及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率。PFNA主钉易插入股骨髓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6-7],尤其适合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8]。

[1] 丁文峰. 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114,2116.

[2] 段文江,吴宇,赵红军,等.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41-44.

[3] 梁志军,沈圣兵.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48-50.

[4] 赵洪普,徐秋玉,吕玉明,等.三种内固定方法(PFNA、LPFP、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6):500-502.

[5] 罗从风,朱越,王磊.459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88-191.

[6] 沈艺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E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7]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03-904.

[8] 黄兴锐,徐浩,蒋元斌,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84-185.

(收稿 2017-03-04)

R687.3

B

1077-8991(2017)05-0027-02

猜你喜欢

导针髓内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