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修辞 扮靓标题

2017-09-0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0期

师:“文题善,佳篇成一半。”近几年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由拟题或半自由拟题。

生:怎样拟一个靓丽的作文标题呢?

师:今天我教大家一招:运用修辞。

1.运用比喻。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子”,除了实指,还有比喻意义,十分耐人寻味。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了比喻,除了显示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外,更突出了人“能思想”的寶贵和伟大;作者把人和苇草联系在一起,也增加了悬念。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了比喻,不仅回答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而且委婉地指出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和光明前景,字里行间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

生1:《森林中的绅士》《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等文的标题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说得对。比喻生动、形象,能美化文题,吸引读者的眼睛。

2.运用拟人。如陆蠡的《囚绿记》、高士其的《庄稼的朋友和敌人》、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和巴金的《小狗包弟》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具体事物拟人化,语言颇为生动形象。

再比如这道高考作文题: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有人就拟题为:“喷泉的自述”“泉水聚蓄竞风流”“风光总在沉默后”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冰心的《我们把春天吵醒了》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以“旧书”为话题的写作练习中,我拟题为“我与旧书的恋情”。

师:运用修辞手法拟高考作文的标题,确实是高招。

不少名人、大师给文章或作品取的标题,都喜欢用修辞,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鲁迅的杂文,有些标题就很亮眼。如《论“他妈的!”》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吸引力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用了反问,理直气壮;《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用了仿拟。由于“帮闲文学”一语系鲁迅“仿拟”自创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读者阅读兴趣大增。毛主席的《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别了,司徒雷登》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对美国佬充满了蔑视和嘲弄。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标题用了反问,很有吸引力。

来看下面的材料: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却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子叫“一年竹”。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峭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然而由于缺少了历练,“身子骨”没有经受过风雨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

我们先来审准题意。从竹子的角度看,“一年竹”生长周期不足,没有经历过寒冬的历练,虽然外表光鲜,却没有成熟的内心,难成良材。由此可围绕生活的历练或困难坎坷对成人成才的重要性确立论点,展开写作。然后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拟标题,如“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用典);“不经风雨,怎成栋材?”(反问);“竹子刚从苦寒来”(化用)。

从种竹子人的角度看,立意还可以这样想:种竹人为了牟取更大利益,不顾竹子的生长周期,一味追求“速成”,过早砍下竹子送往市场,殊不知,竹子因此夭折,购买者也终会发现自己受骗。由此可围绕“培养人才成长的规律”构思,可拟题如:“拔苗助长要不得”(用典);“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比喻);“大器晚成,何必性急?”(反问);“板凳要坐十年冷(引用)”;“梅花香自苦寒来”(化用)。

从买竹人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年竹”会受人青睐?因为很多人无论看人还是看物,往往只看外表,不去审视里面,于是上当受骗。据此立意,再加修辞手法的运用,就可拟题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典);“莫让浮云遮望眼”(化用);“知人知面贵知心”(化用)。

用修辞手法拟文章的标题,不仅可以增强文章标题的形象性,而且使文章充满吸引力。

生1、2:老师讲得好。我们受益匪浅。

师:再看这个材料:

2017年2月17日,一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某某小区逮到一个小偷,从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出,该嫌疑人身穿黑色衣裤,胸前挂有“我是小偷”字样的牌子。起因是嫌疑人偷自行车。

要求对上述材料中给小偷挂上“我是小偷”的牌子这件事,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可以拟题为:“软刀子杀人”(比喻);“浪子回头金不换”(引用);“善待一颗憔悴的心”(借代)。

当然,也可从“小偷被抓挂牌”立意,再用修辞,就可拟标题,如:“不吃一堑,不长一智”(引用);“不撞南墙头不回”(比喻);“羞辱是成长之母”(化用)。

生1:用修辞手法扮靓作文标题,很有必要。谢谢老师。

师:现在我们来练练手。

来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生1:我选“美丽乡村”“广场舞”“中华美食”这三个词,我会引用歌词“谁不说俺家乡美?”、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把这三个词语共同包含的“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然后行文。

师:你能举一反三,很好。在这里给大家拓展一点,运用“列锦”的修辞手法(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拟标题,如“长城——一带一路——高铁”“美丽乡村——广场舞——中华美食”。

再来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生:我会选用“一枝红杏出墙来”“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辈岂是蓬蒿人”“春风得意马蹄疾”“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等诗句中的一句作标题,来抒发“我的高考”考试时和录取后的喜悦心情。

师:你真聪明。一点就通。

生2:老师,还可不可以用其他的修辞手法拟高考作文标题?

师:当然可以。如2015年山西高考作文父亲开车玩手机女儿报警,可用“呼告”的修辞手法拟标题,如“爸爸,您再也不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