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面的凉

2017-09-03迷雾

城市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酸辣粉凉面芝麻酱

迷雾

凉面的凉

Random Thoughts on Cold Noodles

迷雾

迷雾,月亮双鱼上升天蝎的狮子男,80后非著名影评人、媒体人、傲娇型吃货,被他拖入黑名单的食店已有上百家,偶尔会怀旧。

在我6岁左右的时候,夏天的开始来自于一声吆喝。

当某个下午,你躺在凉席上开始百无聊赖,忽然听到一声“凉粉凉面酸辣粉!凉粉凉面酸辣粉!”这时你就知道,夏天到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卖凉粉凉面的大叔面前,“要一碗凉面”,大概20秒,一碗凉面就打好了,黄澄澄的面条上面铺着盐巴、味精、酱油、辣椒、胡椒粉,最后是一大勺白糖,等不及拌匀就迫不及待地往嘴巴里面塞,吃得满身汗,风一吹一阵舒爽。

到了现在也差不多,当你看到街边小铺子开始摆上一碗碗油光满溢的凉面时,也就知道,夏天真的开始了。有时候中午热得不想吃东西,要一碗凉面,配上早上熬好的已经凉透的绿豆稀饭,简直是治疗夏季厌食症的首选套餐。

不过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搞懂凉面和“凉”到底有什么关系。

七十年代的《中国小吃》上面记下了当时凉面的配料表,“机制面条:一斤;红油辣椒:二两;醋:七钱;芝麻酱:一两;蒜泥:四钱;葱花:三钱;糖:七钱;酱油:一两;味精:一钱;花椒粉:三钱;绿豆芽:五两;芝麻油:六钱;菜籽油:一两”。30年后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不外乎多加点碎花生、酥黄豆、榨菜颗颗或者一勺子芝麻酱,不过辣椒、酱油、葱花和糖的标配依旧。你看看,除了白糖之外几乎和小面没有任何区别。

后来才知道,“凉”有一半指的是凉面的做法。

据说凉面的做法大概有三种,一种我在楼下的面铺子见过,把面放在锅里煮熟透,然后挂在架子上面,对着风扇猛吹,吹凉后,抹上菜油保证面不会粘成一坨,待到热气散完,面条被油浸成油黄色,就可以吃了。我甚至吃过因为店里凉面卖完老板用宽面现做的凉面,不过可能是面条太宽,吃上去更像是西北一带的拌面。

另一种在贵州吃过,面不是煮的,而是用蒸,蒸到五六成熟捞出来,等到要卖的时候,下锅煮成全熟,抹上菜油吹凉。这样做成的凉面口感要比重庆的绵一些,而且因为凉的时间不够久,吃到嘴里会带有一丝面的温热。

最后一种大概是现代所有凉面的祖先,古代称之为“冷淘”。毕竟古代没有电风扇,要给面降温,古人的办法是把煮好的面丢进冰凉的山泉水或者井水里面浸凉。据说遣唐使把这种办法带回了日本,就成了鹿儿岛上流传至今的流水素面。其做法是,老板把面煮好,然后倒进竹子搭建的水渠,大家围着水渠捞起顺水而下的素面,蘸两下昆布酱油调好的酱汁,听着就清凉入骨。

比起流水素面这种古人的风雅,凉面似乎就太过世俗了。不过这也让我想通了“凉”的另外一半意思,其实和重庆夏天为什么还要吃火锅是一个道理,“凉”不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代表着一种舒坦,就算你被工作折磨得精神枯萎,就算肠胃什么都不想接受,就算明知道你会被辣得大口呼气,一碗凉面总是能够让人取得短暂的愉悦和满足。

当一种食物,被镌刻在一个季节之上,它一定是一种让人感到安稳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凉面。

猜你喜欢

酸辣粉凉面芝麻酱
洪江酸辣粉
北京人离不开的芝麻酱
春季吃点芝麻酱,补钙防衰老
麻辣鸡丝凉面
夏日的百搭选择内行人的台北凉面
一碗酸辣粉的耻辱
北京人离不开的芝麻酱
该不该付钱
女皇蒸凉面
天价酸辣粉158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