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

2017-09-02梁凡

卷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英灵声律风骨

摘 要:唐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是重要的唐诗选本,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诗学思想以及文学观念,极具诗学价值。本文对殷璠的《河岳英灵集》进行简单的概述,重点论述《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从“风骨”、“声律”、“兴象”、“三来”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领略其在唐诗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殷璠 ;《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歌发展到唐代,臻于顶峰,诗作繁多,产生了众多的唐诗选本。从唐诗选本可以窥视唐代诗学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来的研究者甚多,在众多的唐人选唐诗中,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就属其中一部,该集展示了盛唐诗歌的创作面貌,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诗学范式,本文将简要论述其诗学思想。

1 《河岳英灵集》的概述

殷璠,生卒年不详,编成《河岳英灵集》名于后世,该集从开元二年到天宝十二年,选录了王维、孟浩然、李白、储光羲等二十四家诗人共二百三十四首作品。1殷璠处在开元、天宝时期,政治清明,国家繁荣,以其高度的自豪感和文学批评意识,遴选优秀诗篇展现给世人,“若王维、王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集为号……纶次于叙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表明了编者所编诗集的意旨。选录的诗人,风格鲜明,特点突出,有李白、王维的飘逸奇幻、空灵静美,有储光羲、高适的宏伟壮丽、遒劲骨力,有常建、孟浩然的蕴藉委婉、兴象玲珑,有刘昚虚、李颀的声律铿锵、清新自然等等。所选诗歌兼容并包,乐府、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律、七绝等。所选题材丰富多样,边塞风光、山水田园、咏怀言志、情爱悼亡、赠别思归等等。从这些诗人作品,足以看出唐诗诗坛之繁盛。

此书作为重要的唐诗选本,集中体现了编者的编选原则及审美标准,《河岳英灵集》所编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选评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了理论价值。书前有《序》和《集论》,这两篇文章对魏晋以来的诗歌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评论,揭示了初盛唐时期诗歌不同阶段的各自特征,盛唐诗歌出现了新的风貌,其入选作品最能代表这种新的风貌。

2 《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

《河岳英灵集》作为唐人选唐诗的重要选集,有自己的诗选标准和批评原则。殷璠强调“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兴象”“声律”“风骨”。在对诗人诗作进行评论时,常用“风骨”、“声律”、“兴象”等诗学术语,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展开论述,集中概括了盛唐诗歌的诗学风貌。

(一)“风骨”

在《河岳英灵集》的《序》中,殷璠强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2他批判了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声律、风骨兼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盛唐诗歌做出了理论总结。殷璠并不是首次提出“风骨”这一内涵,南朝的刘勰、钟嵘推崇“风骨”;初唐四杰提倡“刚健骨气”、陈子昂主张恢复“汉魏风骨”等,他们都曾倡导“风骨”,到了唐朝,“风骨”才逐渐成为盛唐诗风的代表。

“风骨”作为盛唐诗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是盛唐所具有的刚健爽朗、兴象玲珑的时代精神在文学中的反映。殷璠用以评诗人作品,如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评崔颢“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评王昌龄“饶有风骨”,这些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刚健豪迈、雄浑壮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摒弃了绮靡文风,形成盛唐诗风边塞诗的杰出代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选录较多的边塞诗,这些诗作呈现了一种慷慨壮阔、刚健爽朗、骨气端翔、气势宏大的风貌,内容充实,涉及雄美壮阔的边塞风光、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浴血奋战的将士风采,思乡思远的离别之苦等等。殷璠的“风骨”继承了刘勰、钟嵘、陈子昂等人的思想,强调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爽朗的风格,表现诗作的真实感情,同时注入了盛唐的审美意蕴,表现盛唐诗歌昂扬向上,壮志豪迈的美学特性。

当具体谈到诗人作品时,殷璠还提出“文有神来、气来、情来”,和“风骨”联系起来,表现盛唐诗歌丰富的思想内容。关于“三来”,殷璠并未做解释,继承了前代各家文学批评的思想,如李白的诗,“《蜀道难》等篇,奇之又奇”;“气来”是诗人内在之气,发而作文,是风骨的基础,如边塞诗人高适“气骨凛然”;“情来”是情发于中,借景抒情,殷璠称储光羲,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赞“昚虚诗,情幽兴远”。

总之,殷璠的“风骨”和“神来、气来、情来”概括了盛唐诗歌的总体面貌并结合相关作品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二)“声律”、“兴象”

殷璠在《集论》中谈到“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宁预以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3可以看出他重视诗歌的格律化,了解音律是诗歌创作的必要条件,但是,他同时说到“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或须避之,纵不拈二,未为深缺。”4他反对过分追求音律化,为求音律而牺牲内容的方法并不可取,会阻碍诗歌的健康发展,他主张突破永明体的限制,追求和谐的音律之美,认为“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诗歌的格律为内容服务,欣赏诗歌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诗篇,如评刘昚虚“昚虚诗清幽兴远,思苦语奇,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诸公”,赞王维“词秀调雅”,祖咏诗“调颇凌俗”等,这充分体现了诗歌讲究声律,经过初唐诗人的不断完善,到盛唐时期,盛唐诗人运用娴熟,不拘于声律格式的限制,热情豪迈的抒写生活,表达情感。

殷璠诗学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兴象”概念的提出,如评孟浩然“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 ,兼复故实”。何为“兴象”之文,殷璠在《序》中论及绮靡文风时指出“理则不足 ,言常有余 ,都无兴象 ,但贵轻艳”,可见兴象之文主要指感情深厚,意象丰富,语言质朴,韵味无穷的作品,而“兴象”是诗人有感于外界事物,在作品中寻求能够表现自己思想意趣的、情感所托的艺术形象。殷璠提倡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欣赏诗人清新自然,意蕴丰富的兴象之文。“兴象”概念的提出,说明殷璠关注到了文学本体,重视诗歌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意境深厚隽永,语言优美凝练,标志着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批评进入了新的阶段,推进意境理论的形成,影响了后世的皎然论意境,司空图论滋味,严羽论兴趣,乃至明清人论情景、意境等等。

综上所述,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所彰显的诗学思想,内容上标榜“风骨”,用“神来、气来、情来”对具体作品进行评析,形式上讲究声律又不拘于声律的限制,提倡“兴象”,展示了盛唐诗歌的整体风貌。

注释

①傅璇琮,李珍华.《河岳英灵集》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1992.

②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

③同上.

④同上.

参考文献

[1]傅璇琮,李珍华 .《河岳英灵集》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

[4]殷璠.河岳英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程火钗.《河岳英灵集》在唐诗学史上的地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作者简介

梁凡(1994-),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明清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灵声律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The Intralingual and Interlingual Construction and Spread of Du Fu’s Images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浅谈《诗品》中的“自然声律”论
词人的风骨
烈士英灵 浩气长存——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