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

2017-08-31杜宝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杜宝兰

摘 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中实现的文化转向是一个随着现代人的文化境遇改变而逐步深化的过程。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或核心,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做出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理论定位 文化批判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1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为了摆脱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必须实现“哲学转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这种“哲学转折”并非像佩里·安德森断言的那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实际退回到书斋的标志。恰恰相反,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20世纪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所探寻的一条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的革命变革思路。准确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关注着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和文化境遇,而这种文化转向使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以深刻而敏锐的方式切人了20世纪的核心问题,即普遍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统一为特征的总体性革命理论,一种深刻的哲学立场。但在相当长的时期,第二国际理论家受现代实证主义思潮影响,否认马克思主义包含一种哲学立场,他们把马克思的学说归结为一种以“经济决定论”为特征的经济学说或社会学说。忽视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丧失总体性的实证性理论。丧失了哲学性的理论必然丧失其革命的和批判的维度,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摆脱危机,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自觉地实现“哲学转折”,恢复马克思学说本应包含的哲学性。深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逻辑中会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決不是逃避现实、单纯理沧演绎的结果,而是分析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特点和总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从以卢卡奇和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到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工业社会普遍的异化结构和现代人文化困境的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关注着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和文化境遇,关心着发达社会条件下人的解放和自由。

卢卡奇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他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的关系,人受制于自己的产品。这种物化现象无所不在和不断加深,其结果是物化结构内化到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与现状认同的物化意识。这种物化现实和物化意识使社会现实和社会进程支离破碎,丧失了历史的总体性,这是影响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因素。卢卡奇从这个分析得出结论,要扬弃物化就要依赖于历史的总体性的生成,而总体性的生成又取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自觉。这样一来卢卡奇把文化革命提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地位,对传统无产阶级革命观提出了很大的修正。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中实现的文化转向是一个随着现代人的文化境遇改变而逐步深化的过程。应当说,以卢卡奇和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理论定位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理论批判侧重点则发生很大差别。在文化批判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把主要精力依旧放在阶级的意识形态上,强调意识革命和争夺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落脚点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逐步把批判视野从阶级的意识形态转向全社会普遍的文化境遇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前后期的这种变化,深刻体现了20世纪社会进程某些深层变化。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现代人遭遇到普遍的文化困境,社会张力和冲突的焦点从单纯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扩展到人的生存的意义、价值和根据所代表的文化层面。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已经谈到物化的普遍性问题,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此有更深刻更直接的体认。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低估了异化的力量和异化的持久性。针对现代人这种文化困境,更多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或流派开始超越传统阶级分析和政治革命的视野,开始从文化层面切入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以萨特、梅洛一庞蒂,以及列菲伏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或核心,并不简单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各种理论探讨中强调了文化批判的主导性线索,而是进一步断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克思本人一样。首先不是思辨性理论家而是实践性的革命批判家,他们的其他理论建树都是服务于文化批判这一主题的。具体说来,他们是在反思20世纪初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教训、分析20世纪人类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提出文化批判的主题基础上,展开各种理论探讨。他们的哲学理论研究许多方面都不同传统教科书哲学体系,例如卢卡奇的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等,都不是一般意义的思辨理论体系,而是定位于文化批判的实践性理论建构。在这种意义上,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逻辑和主题,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出深刻的理解和合理的理论评价。

猜你喜欢

西方马克思主义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英国新左派文化批评的安德森印记
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争的横向考察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探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