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低年级视角谈幼小衔接

2017-08-31王宁董筱玲王春雪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管理小学教育

王宁 董筱玲 王春雪

摘 要:因教育体制不同,幼儿园与小学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个性等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小学低年级教育特点,分析了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的多种差异,阐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幼小衔接;教育管理

当前幼小衔接是教育界的热议话题,也是幼儿园与小学相关群体的关注问题。幼小衔接是孩子一个进步的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教机构和小学低年级的都要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理论助推幼小衔接科学高效的良性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学前教育泛指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小学低年级教育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下的1-2年级阶段的小学教育。孩子由幼儿园升入小学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过程即是幼小衔接过程。

1.身心发展的差异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3-6岁是孩子心智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脑的结构与全身行为逐步协调。语言能力发展最快,认知形成、词汇积累和语法结构形成,随着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发展,能够精力充沛的从事各种等活动。在思维与想象方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进行一定目的性和预见性的思考。在游戏上喜欢新奇的、愉快的、刺激的、模仿性、创造和拆装等探究性的游戏。在记忆力和辨别力方面,受成人的引导或熏陶,能够简单分析出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情绪和情感方面呈外显性,道德观念和理智情感逐步产生。社交能力方面尚待发展,会随年龄增长和自身喜好自由选择玩伴,也会根据情景、人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际方式。

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7-9岁是孩子心智发育的转折时期,生理发展继续趋向成熟,脑重量接近成人的80-90%,运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迅速发展,神经系统处在完善期,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期。语言能力开始成人化和社会化。思维与想象方面具体形象思维飞速发展,主要以经验性逻辑思维为主。在游戏上个性体现鲜明,游戏中衔接性和探究性体现出自身主导特点。在记忆力和辨别力方面,能够意识到整体与局部及事物之间产生的连带关系。道德观念和理智情感随年龄而提升,孩子的言行是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观点的重要依据。在社交能力方面,6-8岁的孩子开始成人化,开始建立自己的交际圈。

2.环境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环境差异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教室環境。幼儿园的教室以形象、美观、童趣为主,色彩绚丽,图案活泼,而小学低年级以教室主要以教具、设备和展板为主,一方面是教学所需,另一方面是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

(2)课间活动环境。幼儿园的课间活动主要由幼师主导,有组织有监护的进行活动。而小学低年级小学生课间活动呈自由性,老师只起部分监管作用,孩子主导活动形式和伙伴选择。这是孩子活动环境的差异性。

(3)授课环境。幼儿园授课以游戏、故事、引导为基础,以帮助孩子认知和情感培养为学习目标,而小学低年级授课环境正式规则性特点突出,以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为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上幼儿园以图文、故事、形体为主,而小学低年级则开始以书面语言、课本章节、网络平台等为媒体,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性和作业性。

3.行为规范上的差异

孩子在幼儿园由于年龄小表现出幼师主导、家园协作的行为约束特点,升入小学后孩子的个人行为开始严格要求,如上课状态、用品摆放、体活实现、伙伴沟通等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主要训练内容。

二、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由幼儿园、小学、家庭共同关注,是拓展孩子认知范畴,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适应差异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工作。幼小衔接教育管理不单是知识的衔接,更是习惯行为能力的良好引导,因此幼儿园、小学、家长都要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通力协作、勤于交流,及时纠正和克服孩子的不良习惯和性格偏差等消极反应,做好入小学前的充分准备和小学后的科学管理,做好家庭成员的引导监管,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

理论意义:幼小衔接蕴含了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幼儿向小学生过渡。其理论研究有助于缩减两个教育阶段的差异,形成理论参考依据,使孩子在转折期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孩子的终身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教育实践中幼小衔接工作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遏制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为小学低年级的教育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在项目细化实践切实改变了孩子入学前后的受教育状态,科学的规范了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的衔接任务,使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经过幼小衔接的研究与贯彻实践,使孩子在转折期得到良好引导。

综上所述,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类型不同的教育机构,有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孩子顺利的完成幼小教育过渡,帮助幼儿园、小学、家庭适应和经历这些变化。因此,我们要认真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研究,贯彻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衔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怡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01.

[2]范明丽,庞丽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挑战与改革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3(6).

[3]王宁.浅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J].中外交流,2017.04.

作者简介:

王宁(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董筱玲(1982—),女,辽宁沈阳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王春雪(1968—),女,辽宁建昌人,专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教育管理小学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