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性校园欺凌的有效应对

2017-08-31贺志勋

中文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应对

贺志勋

摘 要:校园欺凌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行为。本文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从案例——深度分析——有效应对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键词:单纯 校园欺凌 应对

中图分类号:B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 2017 ) 08-0-01

一、单纯性校园欺凌案例

小林的班主任是一位脾气火爆的老师,制定班规中涉及到许多体罚的内容,如每周给各个小组打分,考得好可以加分,上课讲话要扣分等。班规规定每周得分排最后的一个组的最后一名同学,每天罚蹲马步三百次,连续罚一周,而且马步要一口气做完,中间停顿休息了就要从头罚。小林由于非常顽皮,常常违反班规,被罚就成了家常便饭。班主任由于工作较为繁忙,将惩罚的权力交给了班干部负责。渐渐地无论小林犯错大小,班干部都要惩罚,甚至班干部们以惩罚、戏弄小林为乐,这种现象变得愈演愈烈,以至于班级其他同学也加入到对小林的欺凌上来。小林因为惧怕班主任,变得逆来顺受,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感到腰酸背痛。

二、深度分析

1.类型

所谓单纯性类型,是从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角度上来界定的,即欺凌行为的参与者身份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一方就是施害者,另一方就是受害者。解决这一类型的欺凌行为可以分别从施害者和受害者两个方面入手,寻找造成施害者出现欺凌行为的原因。对待受害者主要加强他们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并提供有效的渠道和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

2.产生的原因

2.1教师法治意识淡薄

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案例中小林虽然顽皮、好动,但毕竟是未成年人,班主任由于自身性格特点,对待小林的教育简单粗暴,甚至将小林与同组同学、班级干部,甚至班级其他同学划分为两个阵营,将同学关系上升为敌我矛盾,为该校园欺凌埋下了最为重要的伏笔。

2.2班主任错误的榜样作用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是非辨别能力弱,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体罚,也许初衷是让小林等同学改正错误,但班级其他孩子在班主任无形或有形的引导下演变为对小林单纯性的欺凌,使学生成为了集体无意识的单纯性校园欺凌者,班主任错误的榜样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3面对校园欺凌的群体无意识

在群体中,个体不会去对群体产生的错误的想法、认知或选择等做出反对,因此群体中一个错误或者非理性的观点往往能流传很久。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仍被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认同,面对难以管教的学生,体罚成为了教师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常用办法,学校其他教师似乎也是极为认同的。案例中面对班主任制定的涉及体罚的班规以及具体的体罚行为,学校以及班级其他老师均采取默认的态度;班级干部、其他同学不但听之任之,甚至积极参与;班级家长也没有反对,导致体罚这一明显违反法律的行为不断在学校上演,老师、家长、同学均陷入了群体无意识的境地而无法自拔。

2.4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对不利于自身成长的环境,缺乏相对理性的判断。案例中小林由于所处的是校园生活的环境,参与对自己欺凌的是自己在学校里最为熟悉的班主任和同学,所以他对自己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实判断是非常模糊的。未成年人既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也要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对错误的教育方式,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判断,积极向能够维护自身权利的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三、有效应对

1.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师必须要有最起码的法律意识,方能依法从教,否则将无法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法律专业毕业,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法律。只有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严格监督教师依法执教,才能避免类似于小林同学等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和監督制度。如设立师德举报箱,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要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要予以批评教育,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1]

3.建立校园欺凌监督机制

设立教育、公安等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班级、学生五位一体的校园欺凌监督机制。[2]校园欺凌并不是没有苗头,很多校园欺凌如果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其实是非常容易发现的,之所以很多校园欺凌愈演愈恶劣究其实质就是面对校园欺凌学生、家长、老师苦无帮助解决的门路,很难及时处理,亦或如案例中的班主任,由于大家都对他的做法听之任之,实则是对他的行为放任自流。良好的监督机制会及时发现校园欺凌并及时处理。

4.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求助法律,通过向父母、老师、警察等成年人寻求帮助,依法维权。案例中,小林应辩证的对待班主任老师的教育,自己调皮捣蛋是不正确的行为,应该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增强纪律观念,对自己行为有约束;当然,班主任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对自己教育时,尤其是最后发展为班级同学对自己的欺凌时,自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向父母、学校等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Z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3

[2]Z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6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应对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