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2017-08-31卢春歌李少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流动领域

卢春歌,李少梅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我国近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卢春歌,李少梅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为了能够真实、清晰地展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在380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BICOMB软件对关键词进行了共词分析,并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绘制了我国近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社区学前教育”、“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非正规学前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以及“‘四环儿童’研究为代表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等5个方面。我国研究者应该在研究领域界定和内涵上形成对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共识,并提出相应能够指导实际的理论体系,同时促进非正规学前教育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大力推动高校在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开展研究,为我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非正规学前教育;“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非正规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非政府或个人发起,是以无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0-6岁儿童为对象,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如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儿童等),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的学前教育形式[1]。近年来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也不断出现,但由于相关成果分散在各个周边领域,研究方向和脉络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客观梳理,归纳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为未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采用学术上比较流行的科学知识图谱法,绘制和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如表1。

表1 出现频次大于5的53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资料来源

依托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百度学术搜索引擎,检索主题为“非正规学前教育”所有发表的文献,包括期刊、国际和国内会议论文。总共检索出452篇论文,剔除无关主题的论文,其中符合相关主题要求的论文数量为380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在这些文献基础上,对不同文献源的相似关键词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二)研究工具

通过使用BICOMB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和SPSS数据统计软件来进行。其中,BICOMB软件是由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研究工具,能够对从学术文献数据库(如PubMed、SCI、CNKI、万方等)下载出来的大量文献记录进行批量处理和信息提取,以及一定程度分析。

(三)研究过程

首先,从文献中提取和统计高频关键词,然后利用BICOMB针对出现频次大于5的高频关键词的共词频矩阵,接着将共词频关键词矩阵导入SPSS2.0中,对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采用样本聚类方法,得到关键词的聚类树图,进而结合聚类结果,运用SPSS2.0对近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最终绘制出关键词的知识图谱,最后根据知识图谱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相关解释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在380篇文献中总共出现了969个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标准化之后,对其中频次大于5的53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53个关键词总呈现频次为641次,占到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34.5%。这些高频词汇中,前10位高频词出现均大于15次,依此为学前教育(104次)、残疾儿童(81次)、幼儿园(22次)、特殊儿童(20次)、非正规学前教育(20次)、早期教育(19次)、幼儿教育(19次)、流动儿童(17次)、学前儿童(16次)、学前特殊教育(15次)。其余的如社区资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等关键词也都高频出现。这一统计结果初步说明,在我国非正规的学前教育主要围绕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我国城市和农村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贫困和少数民族等特殊处境学儿童的学前教育展开。但要更深入地揭示高频关键词之间隐藏的重要联系和信息,还需要对提取出来的数据进一步挖掘。

(二)高频关键词近似系数矩阵分析

为了进一步地探寻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使用BICOMB分析软件对53个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将该文本矩阵导入SPSS2.0,选取Ochiai系数将其转化53x53的近似矩阵,如表2所示。矩阵中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反之数值越接近0,表明关键词之间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

从表2中可以得到,所罗列的关键词距离“学前教育”由近及远依此为:残疾儿童(0.414),幼儿园(0.188),幼儿教育(0.119),流动儿童(0.119),特殊儿童(0.110),早期教育(0.090),学前特殊教育(0.076),学前儿童(0.049),非正规学前教育(0.022)。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包含在非正规学前教育概念领域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前教育和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城市和农村的流动儿童、特殊处境儿童的特殊教育几个方面。通过对表中更多系数的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残疾儿童”与“特殊儿童”、“早期教育”联系比较紧密,在文献中经常呈现在一起;狭义中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常常与“流动儿童”经常在一起呈现,说明很多学者通常在研究城市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研究来特指为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同时“特殊儿童”常常与“早期教育”、“幼儿教育”联系在一起,说明文献中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儿童早期教育和采取非正规的教育手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也可以归于广义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利用近似矩阵分析可以看到,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残疾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城市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在非正规教育研究领域中得到较多关注。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

(三)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研究所提取的高频关键词之间紧密程度,本研究将表2中的关键词近似矩阵导入SPSS2.0中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键词聚类树状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简洁地看出学前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分为7类,在这7类中包括的关键词具体分布见表3所示。

表3 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结果

第一类主要是关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政策和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的扶助制度。这一种类也是当前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包含资源短缺、少数民族地区、残疾儿童、资助制度等关键词。在该研究种类的总体结论为国务院在2011年下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当中,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在发展中困难重重,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与民族特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多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3];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2015年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4];非正规学前教育在我国依然发展缓慢,其原因在于政府的政策方针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同时也是由于参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组织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之前探索出的发展形式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因此非正规学前教育在中国没有形成体系[5]。

第二类文献研究主要是针对利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学前教育。这一个研究方向是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该方向的研究总体结论为,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只重视发挥教师的正规作用,轻视发挥家长、社区的非正规作用,忽视了园外幼儿的品德教育工作,因此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上需要重新调整[6]。国外如美国不论是男性家长还是女性家长,都能经常带孩子到公园里玩;充分利用公园中的各种资源促进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7]。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作用是幼儿园自身正规教育无法实现的。深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让社区成为幼儿进行真实的场景化探索的重要基地,这也是很多国外基于社区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一[8]。

第三类文献研究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以及这些地区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主要结论为: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推进的重点应该放在快速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这种非正规形式上,但是必须突破小学附设学前一年教育的旧有模式上[9]。同中国相似,印度也存在成片的贫困区,针对这些贫困区儿童,印度政府开展了以非正规学前教育为主要形式的ICDS项目,以“社区发展组”和“安格瓦迪”形式来接入贫困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10]。在我国许多基于社区对非入园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探索已经开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由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对3岁-6岁非入园幼儿进行非正规教育,在楼子店村256名3岁-6岁幼儿中,有144名幼儿因各种原因未能正常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接受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些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11]。

第四、五、六类研究主要是学前特殊教育、利用非正规学前教育来进行康复教育以及在普通幼儿园实现融合教育。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为学前特殊儿童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还很有限,并且以服务聋哑儿童为主,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不容乐观,学前特殊专业人员匮乏等情况,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资助体系,支持民办教育事业以及高校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12]。有些学者在部分地区如河北,普通幼儿园针对特殊儿童非正规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条件优异的幼儿园还是小型私立家庭幼儿园在无生源之忧情况下开设学前特教,招收适龄特殊儿童的动力不足,并且也面临着着教育理念、师资、设备、生源等方面的问题,困难重重,阻力重重,具体运作中还可能有许多令决策者顾虑重重的不可预测因素,如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较差,不好管理, 幼儿园的声誉与形象、残疾儿童可能出现的意外伤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等等[13]。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幼儿园无法负担、高校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滞后、国家支持系统不完善,从根本上是特殊教育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幼儿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可以通过建立特定资源教室、组织巡回服务等方式来使矛盾得到缓解[14]。此外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目前尚是一块处女地,没有形成规范的办学模式、缺乏训练教材、方法和经验,师资严重匮乏,再加上儿童的残疾种类,残疾程度等各不相同,均给康复教育带来了障碍,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处在个别幼儿园的摸索阶段[15]。

第七类是以“四环游戏小组”为代表的对非正规学前教育中流动儿童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四环游戏小组自成立之日就一直致力于为北京润得力综合市场上农民工2—6岁的学龄前子女提供补偿性学前教育,面向的是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态,分析流动儿童特点,游戏小组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即教育孩子和引导家长同时进行,并形成以参与者为中心、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实践证明,这种因地制宜的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是适合他们的好的幼儿教育模式。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模式也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乃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本[16];流动学前儿童和正规教育机构里的儿童不同,他们大多数是处于散养的状态,行为习惯比较差。对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及自身特点出发,关注流动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一条适合他们的培养之路[17]。非正规学前教育因其低投入、重实效,可以因地制宜地为处境不利的孩子提供受教育机会。基于以上特点,家长应是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18]。

(四)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进一步探寻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内涵,在SPSS2.0软件中对53个关键词形成的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选择Z分数作为标准化方法。因为其能反映出各个研究领域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学者Law等人将这种知识图谱称为“战略坐标”。在坐标图中,各个小圆圈代表各个关键词的位置,圆圈位置越近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反之越疏远。图2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在图中坐标的第一象限的类团代表非正规学前教育已经研究过的热点;而第二象限中关键词则是整个研究领域中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比较活跃的方向。第三个象限中的问题虽然联系紧密,但并不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第四个象限包含的方向则比较疏散,是这个领域内比较边缘的问题。

具体分析知识图谱可知,在第一象限中“流动儿童和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一(对应I类和VII类关键词)等方向具有比较高的密度,是现在国内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热点和中心。在第二和第三象限中的领域二“处境不利儿童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应III、IV、V、VI类关键词),在这一领域中可以看出联系比较紧密的关键词在第二象限,表明对于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是当下研究发展的方向,表明这一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未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第四象限中领域三“家庭和社区幼儿教育”(对应II类关键词)是目前非正规学前教育比较边缘的方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随着家长素质和社区组织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参考西方国家中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依托家庭和社区的非正规教育也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方向。

图1 非正规学前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热点知识图谱的制作和分析,可以发现近些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研究主要在三大领域、七类关键词中展开。主要结论如下:

(一)理论研究层面分析

我国目前非正规学前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少数民族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的研究。但同时我国现有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研究亟待整合,缺乏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很多实质属于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分散地存在于其它领域中;很多研究成果是以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为主,对国内非正规学前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相对不多;同国外相比,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同周边领域比如心理学、医学等结合较少,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使得研究向更深入的理论层面推进。

(二)政策分析和制定实施

各个地方已经对非正规学前教育展开有益的探索,如河北省将正规办园与非正规幼教机构相结合,如新疆为少数民族开展了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浙江、江西、甘肃等都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来支持家庭困难儿童的学前教育。但相比于国外,如美国的“开端计划”、印度的“儿童发展综合服务计划”,我国目前还缺乏国家层面的支持计划。特别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参与者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多元性(儿童、老师、家长、医务、志愿者等),使得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下很难持续地发展。同时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下出现的多种非正规学前教育形势,很多政府管理者制定的政策比较僵化单一,职能过窄,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图2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三)参与者分析

包括家庭、社区街道、村委会、社会公益团体等多方面都在积极推动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参与者较少。同时社会各方面的参与者也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阻碍了非正规学前教育向更高教育质量上发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9]指出,以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规划中所指出的重点扶持地区和对象也正是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对象。在这些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和人群中,非正规学前教育以其灵活、因地制宜、低成本的特点,整合教师和志愿者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可以成为优先开展的学前教育形式或者成为正规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公平性、发展可以惠及更多地区和人群的学前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们还应做以下努力:在领域界定和内涵上形成对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共识,并提出相应能够指导实际的理论体系,同时促进非正规学前教育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借助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得非正规学前教育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最后,大力推动高校在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开展研究,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在非之正规学前教育领域的进步。

[1] 程敏.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 2006(11):20-22.

[2] 教育部将出台学前教育、残疾儿童的相关资助政策[EB/OL].http://chinanews.com/edu/2011/03-01/2875997.shtml.

[3] 赵敏,姜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 2011(13):50-52.

[4] 郑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4(8):34-43.

[5] 李姗泽, 衡若愚.孟加拉国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9(3):52-55.

[6] 刘爱云.H省A市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公园进行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3):52-53.

[8] 曾莉.国外幼儿社区教育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 2008(1):3-5.

[9] 周兢, 柳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质量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9):4-8.

[10] 黄媛媛, 蔡军.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计划的目的、实施及其对我国的启发[J].学前教育研究, 2013(3):33-38.

[11] 尹彦瑛.社区如何对非入园幼儿进行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 1998(6).

[12] 张丽莉.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 发展学前特殊教育事业[J].现代特殊教育, 2010(12):12-14.

[13] 焦云红, 唐键, 赫红英,等.河北省城市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4(2):91-94.

[14] 曹漱芹.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1(3):31-35.

[15] 王海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实践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 2004(12):42-43.

[16] 张怡.适宜流动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构建——以四环游戏小组为例[Z].首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2010.

[17] 刘莉.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以四环游戏小组为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0.

[18] 刘羽.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中“家长教师”培训的行动研究——以四环游戏小组为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8.

[19]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ndrc.gov.cn/feggge/fzgh/gojgh/201705/t20170511-847116.html.

[责任编辑 雷润玲]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Based on the Hotspots Research of Non-Regular Preschool Education

LUChun-ge,LIShao-mei

(InstituteofPreschoolEducation,ShanxiNormalUniversity,Shanxi710069),China)

To clearly present the research works of no-regular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support the Chinese 13thFive-Year Pla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completes the keywords co-word analysis and maps the research hotspots’ domain of 380 papers by using Bicomb and Spss software.The research find out that recent hotspots center around five specific areas.So, in the future, it will be a critical step to support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by formulating concordant definition and theory system, conducting cross-over studies and encouraging more graduate to devote into this area.

non-regular preschool education; 13thfive-year pla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hotspots;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2017-03-24;

2017-03-27

卢春歌,女,河南焦作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李少梅,女,陕西蒲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和幼儿游戏理论。

■教育理论

G619.2

A

2095-770X(2017)08-0020-06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8.005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流动领域
流动的光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领域·对峙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