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7-08-31赵冬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规培神经外科护士

赵冬霞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外科,山东枣庄 277606

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赵冬霞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外科,山东枣庄 277606

目的 分析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神经外科实习的规培护士30名,依据教学模式差异性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教育的15名护士为参照组,予以PDCA循环模式的15名护士为实验组,对两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两组护士通过不同方法教学,实验组护士的教学满意(100.0%)同参照组护士对的教学满意度(53.3%)比对明显较高,护理质量同参照组比对也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应用PDCA可以使科室带教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也有所提升。

PDCA循环;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应用效果

在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中PDCA循环管理较为常见,同时该模式也属于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1]。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其难度相对较大,且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提出了诸多要求。为此,要想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需充分掌握护理特点,并将护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PDCA循环是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将存在的不足进行反馈,随后结合该院精神外科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通过对规范护士进行PDCA循环教学,可以使护士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对新护士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护理实践期间还可以对各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使教学满意度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2]。该研究分析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对神经外科实习的规培护士30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抽取的规培护士30名均为该院神经外科,依据教学模式差异性将30名规培护士均分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护士15名。实验组15名规培护士中,最大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23.0±0.8)岁。参照组15名规培护士中,最大年龄为25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22.6±1.3)岁。统计工具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护士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模式为常规教学,实验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模式为PDCA,具体教学内容为以下。

P(计划):①将培训目标予以拟定。就神经外科而言,其临床护理工作相对特殊,其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与此同时,该科室患者的病情变化多端,病情不易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依据规范化培训指南,并将该科室的临床护理特点相结合,对训练目标予以制定。在培训期间,需将评判性思维能力予以建立,同时还需将我院的职业素质和医德医风进行树立[3]。②带教管理网络予以建立。临床带教教师主要由护士长和科护士长组成,在其带领下需建立管理网络,而后结合实际情况拟定教学计划,在此期间,还需对规培护士进行组织,开展教学会议。③带教教师。规培护士的带教老师需具备以下条件,如:有足够的热爱程度、学历至少在本科及以上,资历较深且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随后依据“一带一”的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

D(执行):①需加强带教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在带教教师带领下召开护士规培会议,这样可以使教师的重视程度予以提升,认识也会更加深刻,而后学以下内容,如:《护士规范化培训指南》等,最后通过模拟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②规培护士教学管理需确保严格。在培训期间,规培护士需将医院和科室的体系与制度进行掌握,并严格遵守,上班需同带教教师一起。③带教需确保规范性。护理操作技术带教教师需重点讲解,同时还需将注意的事宜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手卫生护理、输液护理以及静脉抽血,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口腔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冲封管技术,除此之外,需对护士的操作进行监督,各个环节的动作确保规范和熟练,其速度也需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时间维持在10 min,此外还需对规培护士进行问题的提出。④心理疏通需加强。在培训期间,部分规培护士会产生倦怠感,因此,带教教师需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并加强两者之间的交谈。对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掌握,这样可以使师生感情得以增强[4-5]。

C(检查):神经外科需将完成的考核网络予以建立,其不仅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可以使培训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带教教师需将《专科护士培训登记手册》发放给规培护士,记录其日常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可以将培训经历详细记录。在此期间,对护士进行监督,最后对其评价,并将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此外,每月还需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护士轮转科室结束需对个人进行评价,最后由带教教师签字送至护理部。

A(处理):依据考核结果将护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馈,而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随后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在此期间,护士长需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将护士存在的共性问题反馈给带教教师,随后并将整改方案进行制定,在教学期间,交流经验和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教学期间若带教教师的评选较为优秀可予以奖励。

1.3 指标评价

对实验组和参照组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其结果为以下3项,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教学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相加。随后对两组规培护士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主要为:服务态度、沟通技能、应急能力等[6]。

1.4 统计方法

此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均由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的呈现形式分别为百分率(%)、均数±标准差,组间检验选择 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常规教学和PDCA循环教学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15名规培护士接受PDCA循环教学模式,参照组15名规培护士接受常规教学,结果显示:前者服务态度评分、沟通技能评分以及应急能力评分同后者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结果由表1可知。

2.2 常规教学和PDCA循环教学的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15名规培护士接受PDCA循环教学模式,对教学满意度经计算后为100.0%;参照组15名规培护士接受常规教学,教学满意度经计算后为53.3%;组间各项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结果由表2可知。

表1 常规教学和PDCA循环教学组的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常规教学和PDCA循环教学组的护理质量比较(±s)

组别 服务态度 沟通技能 应急能力实验组(n=15)参照组(n=15)t P 96.46±1.76 83.33±2.87 15.104 6<0.05 95.74±2.50 87.99±3.46 7.031 6<0.05 88.48±0.96 65.22±0.64 25.602 0<0.05

表2 常规教学和PDCA循环教学两组护理的教学满意度[n(%)]

3 讨论

神经外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科室的患者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且不易观察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护理要求。因此,对该科室的护理操作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此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PDCA循环教学)、参照组(常规教学),前者的教学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后者的(53.3%),从护理质量结果来看,实验组服务态度评分、沟通技能评分以及应急能力评分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以研究结果与以往的报道存在一致性[7-8]。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应用PDCA可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也会有所提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1]王琳琳.PDCA循环在神经外科规培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4):12-13.

[2]张英梅,杨骏.PDCA循环在骨科新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097-1099.

[3]赵蕾.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169-170.

[4]方会玲,谭丛珍.导师制结合PDCA循环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86-888.

[5]李晓茵.PDCA循环在骨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107-108.

[6]赖晓娟,黄燕梅,刘向群,等.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99-102.

[7]任雪飞.PDCA循环在ICU新护士主班工作能力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164-165.

[8]周涛,马智群,袁萍,等.PDCA循环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7上旬刊):132-134.

R47

A

1672-5654(2017)07(a)-0074-02

2017-04-1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9.074

赵冬霞(1977-),女,山东郓城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护理。

猜你喜欢

规培神经外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及规培生就业情况分析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