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2017-08-31谭秀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门诊

谭秀芳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北京 10005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谭秀芳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北京 100054

目的对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该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1—12月的门诊处方共计7 200张,并且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点评不合理处方87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2.17%。处方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时间无备注或备注错误、给药剂量不合理)、开具处方未书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重复给药的。各种不合理用药中重复给药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1.10%,其次是开具处方未书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和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分别占17.47%、13.24%。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中重复给药所占的比例最高,社区基层医疗管理者应当了解并找出原因,加强合理用药观念,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社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基本用药制度,确保社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满足广大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如何合理使用基本药物,除医师要认真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外,药剂科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医疗服务、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服务[1]。随着中国的医药的发展,社区基层医生数量的增加,临床常用药物种类的增加,临床中的处方用药越来越复杂,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加,同时滥用药物、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解该社区门诊使用药物不合理的情况,现选取该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1—12月的门诊处方7 200张,并将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1—12月的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查取12个月中每个月的600张门诊处方,共计7 200张处方。

1.2 方法

用药合理性评价依据来源于《新编药物学》(第17版)[2]《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 版)[3]等书籍,以及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对该社区门诊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进行了统计,包含用药不合理类型及张数。并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

2 结果

在抽查的7 200份处方中,有876张处方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抽查的处方总数的12.17%。其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有: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时间无备注或备注错误、给药剂量不合理)、开具处方未书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适应症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重复给药的。详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数

3 讨论

由表1统计可知,该社区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8个方面,现将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3.1 遴选药品不适宜

该类处方有12张,结构比为1.37%。如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15岁,处方中使用了左氧氟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禁用于18岁以下患者,该药物会影响软骨发育、性发育,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18岁以下患者禁止使用。对于该类处方的数量不多,但是可能会导致未成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基层医生应当熟练掌握药物的禁忌证,不要乱用药物,药剂人员应加强处方审核和干预。且该社区未设立儿科,对于儿科用药应建议患者去设立儿科的机构就诊,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3.2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此类处方有96张,结构比为10.96%。如诊断:冠心病,处方中使用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口服。此种给药方式无法迅速达到治疗作用,且药物经消化道易遭到破坏,治疗效果远不及舌下含服。

3.3 给药时间无备注(备注错误)

该类处方有84张,结构比为9.60%。医师在处方时没有备注使用时间,或者备注使用时间书写错误。如:①宜清晨服用的药物。例如高血压药物、利尿药、强心药等。人的血压上午9:00-11:00、下午16:00-18:00时会达到峰值,因此像氨氯地平等抗高血压药物宜清晨和午饭后服用;②宜晚上使用的药物。胆固醇的合成主要是在夜间,所以大部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最好;使用钙制剂多于夜间服用,且在睡前服用最好,因为午夜到清晨之间人体的血清中钙离子水平最低。③宜空腹使用的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容易受食物影响,吸收速率减慢,因此应空腹服用。④宜餐前服用的药物。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胃药应餐前30~60 min服用,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协调食管、胃、幽门和十二指肠运动的功能,餐前30 min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达到高峰,对恶心,呕吐和食后闷胀等,均有良好的疗效[6]。⑤如医生开具左氧氟沙星片和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未备注间隔3 h服药,由于地衣芽孢杆菌为活菌,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会大大降低其作用,同时开具处方,必须标注使用时间。基层医生应当了解药物的服用时间,从而增加药物的疗效,药师发药时应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确保患者正确合理用药。

3.4 给药剂量不合理

该类处方有53张,结构比为6.10%。如诊断:慢性胃炎,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用量为1~2次/d,如果过量可能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诊断:支气管炎,处方中使用头孢克洛缓释片0.75 g/次,3次/d,头孢克洛缓释片成人用量0.375~0.750g/次,2次/d。增加给药次数,给药剂量过大,不仅可能增加不良发应,且降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加大了发生耐药的风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2次/d。氨氯地平半衰期健康者为35 h,高血压患者延长为50 h,老年人65 h,肝功能受损者60 h,应1次/d给药,如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则应考虑联合用药,不宜增加给药次数。

3.5 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

该类处方有116张,结构比为13.24%。如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中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上呼吸道感染并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做血象检查后,有明确感染指正才能应用抗菌药物,直接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基层医生应当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不要随便使用抗菌药物,这样不仅会造成耐药,还会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3.6 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的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该类处方有89张,结构比为10.16%。如诊断:支气管炎,处方中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和茶碱缓释片。左氧氟沙星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而茶碱缓释片经该酶代谢,二者合用使茶碱代谢减慢、堆积,易引起茶碱中毒,应避免联合使用。基层医生应该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谨慎联合用药。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提示医师合理用药。

3.7 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相符)

该类处方有153张,结构比为17.47%。如诊断:感冒,处方中使用感冒清热颗粒+复方双花片。感冒清热颗粒主要治疗风寒感冒,复方双花片主要治疗风热感冒,寒热辨症不清,可能加重感冒症状。如诊断:左膝外伤,处方中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主要治疗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痛经、牙痛,而不适用于外伤疼痛。

3.8 重复给药

该类处方有273张,结构比为31.10%。如诊断:高脂血症,处方中同时使用辛伐他汀片+血脂康胶囊,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为红曲,而红曲中亦含有他汀类成分,两种合用大大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如诊断:冠心病,处方中同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牛黄清心丸,3种中成药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该种药物联用作用重复,应当选择1~2种药物使用即可,过多使用加大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如诊断:扁挑体炎,处方中同时使用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颗粒+蓝芩口服液,3者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重复使用功效主治相近的中成药,不符合中成药的联合用药原则。如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同时使用酚麻美敏片(泰诺)+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散利痛),两药均含有解热镇痛作用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使用加大了给药剂量,增加了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基层医生在开具处方的时候应当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来开具中成药,不能不辨证就开中药,也应当注意不要重复使用成分相同的药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药物副作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中西药并用时,要注意是否含有相同成分药品,避免重复用药,给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4 总结

在该次调查中,在各种不合理用药中重复给药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1.10%,其次是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和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分别占17.47%、13.24%。而郭先锋[7]的研究发现,不合理用药中比例最高的为重复给药,占47.39%,与该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各种不合理用药中重复给药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和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这样会使患者病情不能得到缓解,甚至加重。造成重复给药、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和医师未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原因,多是由于社区医生、药师专业水平有限,对于药物的适应症、功能主治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使用药物。卫生服务社区中心应当引起重视,要对社区医生加强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疾病合理用药的学习,对于使用中成药,要加强全科医生在中医知识方面的学习,对于辨证论治应当加强学习,防止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出现滥用、用错。药师应该同样加强学习、培训,做好事后处方点评工作,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务必反馈给每一位医师,减少不合理处方率。更应该做好事前处方干预工作,工作多汇总、多沟通、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监督,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1]肖和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263.

[2]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M].2012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20-22.

[6]车宁.常用几类口服药物的服用方法[J].首都医药,2004,7(4):36-38.

[7]郭先锋.分析社区门诊处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1026-1030.

R969

A

1672-5654(2017)07(b)-0190-03

2017-04-17)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190

谭秀芳(1971-),女,河北献县人,大专,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常见药品合理使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差评不合理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处方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