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专项检测与分析

2017-08-31陈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电源线电击医护人员

陈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007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专项检测与分析

陈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0072

目的 通过不同类别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比较监测数据,改进日常维护方法,切实提高医护人员使用安全,保障患者免受电击伤害。方法 针对全院5大类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注射泵)共822台。利用福禄克ESA-615型电气安全检测仪现场采集各项电气安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对比。结果急救设备的电气安全存在明显隐患,漏电电流受多项安全因素影响,必须规范日常工作,从而降低医疗设备的电击风险。结论持续对急救设备的电气安全进行质量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电击隐患。帮助临床工程师找到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盲点,持续改进。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同时,确保患者的医治过程安全有效。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分析

急救设备是救治重症病患的重要工具,如果设备的有效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抢救效率,甚者可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临床工程师平时巡检保养关注的焦点大都落在了设备运转的有效性上,针对功能性的检测占据了主导,从而忽略了在用设备本身的电气安全状况,可能增加电击伤害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医用电气设备,防止电击事故,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1]。该文针对全院5大类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注射泵)利用福禄克ESA-615型电气安全检测仪现场采集各项电气安全数据,通过不同类别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改进日常维护方法,保障患者免受电击伤害,从而提高医护人员使用安全,现报道如下。

1 电气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1.1 电击伤害

人体本身是良好的导电物体,当身体接触用电设备,并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产生危害性的电击伤害。电击伤害隐蔽性高,事前不易察觉,伤害发生时间短,对人体损害极大。研究数据表明0.5 mA/50~60Hz是人体感知最小电流,电流达到10mA/15~100 Hz时人体无法自我摆脱电流,超过35 mA/15~100 Hz时可能导致心室纤维颤动直接危及生命。日常工作中电击伤害主要来源于外壳漏电流与设备应用部分漏电流。外壳漏电流主要伤害直接接触、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应用部分漏电流主要伤害与设备连接的正在接受医治的患者。电击伤害产生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电流流过部位、电流强度、作用时间、电流频率等因素。

1.2 医疗工作中影响电气安全的多种因素

医疗设备使用时突发情况多,各种意外因素均可能导致危险发生,设备自身电气安全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决定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安全。

①日常医疗活动中患者大多需同时连接多种监护、治疗设备,床旁人员的走动更易导致电源、导联的拉扯。电气设备间的互相干扰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②抢救过程中时常发生患者呕吐物、血液、药液溅落在急救设备上,形成漏电风险,甚至直接导致设备意外短路,严重影响救治患者工作的效率。

③患者接受皮肤穿刺时或穿戴金属饰品均可能导致患者阻抗降低,急救设备电气安全不合格时可能产生电击伤害,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④患者接受抢救时可能处于昏迷或麻醉状态,自身感知电气危害的能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电气安全不合格的急救设备可能对患者形成二次伤害。

⑤在狭小的抢救空间中,医治患者所使用的氧气、麻醉气体或者医用消毒酒精等各种复杂易燃成分可能形成一定浓度混合气体。当电气安全无法保证时,形成的漏电流可能产生火花等意外情况,极易造成火灾甚至爆炸,危害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电气安全检测

2.1 监测范围

全院5大类急救设备: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注射泵,心电图机。

2.2 检测方法

采用福禄克ESA-615电气安全检测仪针对应用类型不同(B型 BF型 CF型)分别对漏电组、漏电流等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表2 该院各种仪器设备检测数据表

2.3 评价标准

采用符合医疗设备和医疗电子系统测试的IEC62353测试标准。该标准与设备设计方案无关,适用于医疗设备使用前的日常周期性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后的安全测试。见表1。

表1 IEC62353测试标准

2.4 检测时注意事项

①电气安全检测前设备外观状态不能忽略。设备外观完整包括外壳没有损坏,各项控制开关功能正常,时间日期显示正确,所有配件完好备用等。

②影响电气安全的因素除了设备本身,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量选择使用现场进行安全检测,更加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电气安全性。

③电气安全检测时需要人为模拟故障,可能产生危害病人与检测人员的电击风险。电气安全检测前必须断开病人与设备的连接。检测人员禁止佩戴过长的首饰、手表等金属物件,避免意外接触产生电击伤害。

2.5 检测结果

根据电气安全标准,针对急救医学装备,选取五项主要安全参数进行检测,数据见表2。

3 问题分析

3.1 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不合格率高,原因多种多样,但大都由于日常使用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导致。

①电源线选择不规范,临床医护人员使用时Ⅰ类Ⅱ类电源线不区分,导致少数设备接地空载。同时电源线阻抗不合格或者长期使用后,电源线存在老化、腐蚀等问题,也容易造成接地阻抗过大[2]。33台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设备中,31台设备在排除电源线问题后再次检测合格。

②检测中发现有科室整路电源接地线空载,导致数台设备完全没有接地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完全暴露在电击伤害威胁之下。通过与基建部门协同查找原因及时弥补了线路改造中的疏忽。

3.2 机壳漏电流

机壳漏电流直接威胁到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

①检查中ICU、急诊科等科室安装医用吊塔放置医疗设备。进口吊塔配置的是德式标准插座,而大多医疗设备标配的是国标电源线。临床安全意识不足,存在数台设备使用转接头连接,造成接地无效,机壳漏电流检测不合格。原因在于无效的接地导致部分外壳漏电流无法正常通过地线流走,造成漏电流增加。

②数据对比发现,使用5年以上设备不合格率明显上升。分析原因:长期使用的设备,内部绝缘器件无可避免出现老化,限流电阻、电容等均可能出现性能下降,造成漏电流增加。同时设备保养缺乏,设备内部积灰情况严重,空气潮湿降低绝缘阻抗等因素更易引起漏电。针对该类设备应注重日常维护保养,增加电气安全检测频率。

3.3 患者漏电流与辅助漏电流

经检测7台设备的患者漏电流与辅助漏电流不合格。其主要原因为日常保养中护士经常使用医用酒精对导联进行擦拭消毒,导联的外部绝缘层容易老化破损,致使漏电流增加。更换全新导联之后,患者漏电流测试合格。直流电一般认为对人体伤害较小,但长时间低阻抗的直流电接触对人体危害更大。

3.4 医护人员使用规范

电气安全检测时发现少数医护人员没有合理放置急救设备,导致各个设备电源线导联线缠绕一起,容易产生设备之间电磁干扰。意外拉扯更可能引起电源线短路等突发情况,增加电气安全隐患。个别急救设备还存在外壳破损,旋钮按键缺失,部分金属部件裸露在外,液体污物溅落在设备上未及时清理等情况,均易造成电气安全隐患。

3.5 工程师维修规范

工程师排查检测不合格设备时,发现个别设备出现人为因素。临床工程师日常维修后接地端子无有效连接,造成机壳漏电流不合格。维修保养过程中异物掉落设备内部未及时取出,设备使用中的移动极易引起内部短路造成安全事故。此类隐患与工程师维修规范,工作态度直接相关。

4 改进措施

问题的发现体现了电器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日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断发现并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是安全质量控制的核心。根据发现的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特点,制定了以下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①对临床科室进行电气安全专项培训,规范Ⅰ类Ⅱ类电源线选择,了解各制式插座的匹配,杜绝随意私拉接线板。

②为了避免因医疗设备自身缺陷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对设备或使用人造成的电损伤[3],年度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增加电气安全专项检测,原则上每年检测1次[4]。针对6年以上在用医疗设备,每次维修之后除了功能性检查外,还必须清理内部积灰,并同时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③全院监护仪导联线统一安装保护缠绕管,减少导联拉扯人为破坏等情况,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倡导医疗设备科学放置,重症病房监护仪在患者床头左侧安装专业支架,右侧保留抢救设备使用空间,减少设备互相干扰,杜绝电气安全隐患。

④临床科室将设备的日常性维护管理和运行记录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5],每日清理医疗设备上的污迹,清点所有配件齐全,使用时发现问题立刻停用并通知医学装备处,严禁设备带病工作。

⑤规范工程师维修流程,维修前后必须清点配件工具数量,工作时禁止佩戴首饰,打开外壳维修必须确认接地端子有效连接。

5 结论

严格遵守国际或国内标准生产的医疗设备按照规程进行使用和维护,其电气安全性能都是可靠的[6]。但医疗行为过程中复杂的人为、环境、意外等因素都可能降低设备原有的安全性能,对医护人员与病人产生不可预计的电击伤害。因此设备的电气安全必须持续系统性监测。随着电气安全检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关资料数据的积累分析,希望探索出一些有益经验。寻找自身工作盲点,不断完善质控成效。控制临床医护人员使用风险的同时,确保患者救治过程中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有效。

[1]贾建革.医用电气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4-9.

[2]崔志刚,刘坚,高虹.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检测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110-113.

[3]刘欣.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性能的检测[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2):114-116.

[4]张彦彬,赵国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112-113.

[5]张平.浅谈核医学医疗设备维护保养[J].求医问药,2012,10(7):216.

[6]钱国华.医疗仪器电气安全标准和点击安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62,73-74.

R197.39

A

1672-5654(2017)07(b)-0044-03

2017-04-19)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044

陈文(1985-),男,江苏泰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临床工程。

猜你喜欢

电源线电击医护人员
又鲜活,又精致,给人美好的听感 Unison Research(意大利优力声)CP1发烧电源线
美军研发集成于单兵战术背心中的柔性电源线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市政道路中涉电基础设施的电气安全及电击防护措施
端正中蕴含大气的特质TARA LABS(超时空) The Echo Limited Edition电源线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