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贤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7-08-31杨魏魏肖维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救护车半径成功率

杨魏魏,肖维春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救护站,上海 201400

奉贤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杨魏魏,肖维春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救护站,上海 201400

目的 了解该站院前急救死亡情况,综合分析影响院前急救成功的因素及找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也为以后建立急救网络提供依据,为加强急救人员的重点培养提供方向。方法 该文统计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该站部分医生出车接诊的56例死亡病例,回顾讨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的影响因素,重点突出院前死亡病例救护车接到指令抵达现场用时、第一目击者施救情况及救护车抵达现场后的救治情况等。结论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体制,缩短急救半径,强化急救技能,建立急救网络,加大急救知识宣传等是努力方向,也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院前死亡;影响因素;对策

院前急救指120接到急救指令出车,接到患者从现场到达医院前的就地施救、监护、运送等过程。院前死亡指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发生的死亡,包括现场及途中的死亡。是院前急救常见的突发状况,事发急,病情重,病因繁多,环境复杂,常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紧急处理。一个地区的院前死亡处置情况,尤其是院前猝死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其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对院前死亡病例的认识及应急抢救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发挥院前急救的功效,降低院前死亡率,是院前急救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大难题之一。该研究通过该救护站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数据分析,了解院前死亡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资料与分析

男 35例,女 21例,比例 1.66:1。 见表 1、表 2、表 3。

表1 救护车抵达现场用时

表2 第一目击者现场CPR情况

2 结果总结

56例院前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比例高。30~50岁,50~70岁为两个死亡高峰,致命创伤及家中睡眠不明原因去世比例高。救护车接到指令抵达现场时间偏长。多数救护车抵达现场患者心室静止。到达现场前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实施率极低。除20例家属明确放弃抢救,12例现场确认临床死亡,无生命迹象送殡仪馆,5例尸斑尸僵外,均进行紧急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简易面罩呼吸器给氧或气管插管,除颤,开通静脉通道,予肾上腺素、多巴胺、呼吸兴奋剂等高级生命支持,有效6例,复苏成功2例。

表3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救治情况

3 讨论

3.1 急救半径及到院距离

急救半径决定着救护车到达患者身边并开始施救的时间,尤其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突发猝死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该区急救半径参差不等,平均10 km左右,远超目标半径3 km。据资料示从发病到抢救时间4 min内,心肺复苏成功率50%,4~6 min,复苏成功率10%,大于6 min,复苏成功率4%,时间越长,复苏成功率越低[1]。表1显示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在5 min内,仅占16.1%。这已不包括家属发现情况到拨打120及急救车接到指令到出车的反应时间。区域大型综合医院的紧缺,也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到院距离,加大了院前急救实施的困难性。急救半径大,救护车抵达现场时间长,到院距离远等直接影响着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成功率。

3.2 现场CPR实施率

从一般资料中可以看出,56例死亡病例中救护车抵达现场前家属实施“心肺复苏”的仅6例,且不考虑其复苏手法操作的规范性。多数家属或围观人员发生类似突发状况,或需要急救时,第一反应是通知亲属,然后拨打120,再然后就是焦急、恐慌,手足无措的期盼救护车快一点到,殊不知在身边的你们完全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存活几率[2]。

3.3 急救技能及急救团队的配合度

急救人员稀缺,达不到急救医生、驾驶员、担架员一车三人的标准救护配备,影响着急救工作的开展。急救团队需磨合,急救默契需培养,急救团队不固定性影响着院前急救工作的高效开展。

3.4 广大群众的急救知识为关注度

广大群众急救知识及基础急救技能缺失严重,多数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缺乏对身边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4 对策

4.1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急救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制,逐级分管,协调好换班,交接等相关事宜

实施分类急救包制度,针对不同病况,做出适当处置。同时,积极向国家及政府争取急救资源,如建立新的急救站点,扩大急救覆盖率,规划建立大型综合类医院,缩短急救半径,争取更短的急救中断时间[3]。

4.2 强化急救技能,稳定急救团队,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树立良好院前急救服务态度

(1)调度员保证24 h急救电话畅通,规范用语,重点突出,以最短的时间询问清患者的位置,病情,以便迅速派车。进一步加强对病种的识别能力,指导院前急救医生充分准备,并识别是否属急救范围。(2)驾驶员、担架员充分了解全区地理方位,建筑,街道,村庄定位,提供最短行车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身边,努力争取黄金抢救时间[3]。(3)急救医生:①车辆到达前,为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急救希望,鼓励院前急救医生进行电话救助指导,提供简单有效的自救及他救措施[4]。②因近来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少医生本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为求少犯错,对一些情况常不做处置,在此强调,规范院前急救诊疗,针对不同情况积极予以合理处置。(4)不同情况处置:①创伤,切勿到达现场就随意搬动,认真询问痛点,掌握颈托及康能的使用。积极对症,畅气道,防呕吐物引起窒息,补液,维持循环血容量,包扎,闭合开放性创伤。注意外露的脏器生理盐水湿敷固定,切忌随意复位。②昏迷,院前急救的危重症,病因繁多,情况复杂,严密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注意血压血糖的测定。③胸痛腹痛,疼痛的部位及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注意鉴别一些致命性胸痛或腹痛,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破裂,异位妊娠等,并做出合理处置[5]。

4.3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

有数据显示深圳宝安区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7.03%[1],远远高于国内平均2%的复苏成功率,这离不开第一目击者的现场施救。而资料显示的救护车抵达现场前CPR实施率如此之低,也侧面说明了广大群众急救意识的淡薄,基础急救知识及技能的缺乏。这就要求在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完成的同时投入一部分精力去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图片、广播、公共场合微视频、电视讲座等方式大力普及院前急救知识,争取居民人人心中有数。必要时刻紧急互救。

4.4 针对不同年龄段,做出不同处置

①对于青少年,急救课程应该纳入青少年学习课程,从小培养,深度根植急救理念,强化急救技能,让急救成为下意识行为,本能行为。②对于青壮年,多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生产运输,重体力劳动,一旦工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运输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易造成致命性创伤。竭尽全力救治同时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调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重要性[6]。③对于中老年人,改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结构,定期到医院体检,对既往相关疾病要早期干预或预防。

4.5 建立急救网络

多地已陆续建立起急救网络,据不完全报道称建立急救网络比不建立急救网络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百分之一。对街道地址定位,居民信息、疾病记录在案,尤其对高年龄,基础疾病复杂的人群建立网络化覆盖,为救护人员更快抵达提供有利条件。这需要政府政府加大急救网络的建设,卫生系统重视急救建设。

5 小结

该次统计分析表明,急救半径,到院时间,现场CPR实施率及急救团队的配合程度等都是影响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及相关机构需积极争取急救资源,建立急救网络。急救人员必须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储备,熟练急救流程,加强急救团队默契培养,加大急救知识宣传力度。广大群众需协调配合急救工作,积极学习急救知识。

[1]雷圣贤,闫松,李圣海,等.浅析提高急救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原因[C]//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学术,2014.

[2]朱永福,李银平.266院前猝死病例的急救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79-80.

[3]艾月仙.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90-191.

[4]郭兴,杨金兰,张召原,等.2010年保定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46-147.

[5]陈嘉,李玉婷.院前急救病例特点的分析1933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105-106.

[6]王旭东,彭路,袁华.院前急救死亡109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78-4680.

R459.7

A

1672-5654(2017)07(b)-0178-02

2017-04-17)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178

杨魏魏(1989-),女,安徽阜阳人,本科,初级执业医师,主要从事院前出车接诊常见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救护车半径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救护车
更安全的红绿灯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