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2017-08-31龚倩黎东牟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汀类阿司匹林抑制剂

龚倩,黎东,牟英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龚倩,黎东,牟英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目的 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2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调节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药)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共收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外禁忌证后,药物服用率分为别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100.0%、他汀类调脂药100.0%、ACEI 69.5%、β受体阻滞药81.5%。服用药物的剂量达标率分别是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92.5%、他汀类调脂药96.0%、ACEI 84.0%、β受体阻滞药67.5%。结论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服用抗血栓药、调节血脂药较为合理,能到达与指南相符的指标,但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与指南规定要求相比较有一定距离。

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抗栓药;调脂肪药;神经内分泌抑制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临床较为常见的突发急危重症,也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的病因是冠状动脉堵塞或接近堵塞引起心肌缺血而发生坏死,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1],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饮食习惯改变、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的AMI的患病率也日益增加,在很多的临床研究中表明,对于AMI发病、再发病、预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难题,特别是预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积极的预防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再发,提高生存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很关键,但预防也不可忽视,怎么能达到预防与治疗结合已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2],该文以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患者20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患者200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14例,女性患者 86 例,年龄 45~70 岁,平均年龄(65.43±2.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能收集为研究对象的标准为:①所有患者病例资料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AMI的标准:②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衰、支气管哮喘、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100 mmHg)、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和房室传导阻滞(PR≥0.24S)[3];③对所有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都给予心梗后常规治疗吸氧、镇静、硝酸脂类药物及营养心肌药物,常规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药、他汀类调脂药、ACEI、β受体阻滞药物治疗。

1.3 统计方法

所得出的研究结果都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计数资料用(%)表示,应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回顾分析该院1年内收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0例,除外相对禁忌证后,住院期间治疗及预防用药的使用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100.0%、他汀类调脂药100.0%、ACEI 69.5%、β受体阻滞药81.5%,其药应用计量达到标准的概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92.5%、他汀类调脂药96.0%、ACEI 84.0%、β受体阻滞药67.5%,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4]相比较而言,抗血栓形成及调节血脂的药物应用能够达到指南的标准,但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指南相比较却有一定距离,见表1。

表1 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比较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相关指南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没有相对禁忌证的情况下,住院期间治疗不仅治疗上应该应用抗血栓、调节血脂及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药物,在以后长期预防中也要应用以上种类药物,因为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再次复发,还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及相关心脏猝死疾病的不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5]。在当今社会因心脏猝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占主要地位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管闭塞,使供应心脏的血液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心肌坏死。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上要争分夺秒,并在治疗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还是有一线生机,其治疗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在治疗后的预防可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愈后的二级预防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其主要是来预防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水平,延缓以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阻碍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显得非常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血脂特别是LDL-C的降低作用明显,它是以降低LDL-C在血中的浓度,来提升HDL-C,他汀类的药物还可以减小斑块的内脂质,减弱斑块表面张力,增生内皮细胞,来加固斑块纤维帽,他还可以明显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速度[6],并且能很明显的改善老年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动脉内皮,以及动脉血管舒张功能。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是大家广为人知,而且作用效果也很显著,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缺血疾病上可以减少其病发生20%~40%,并且不良反应小,可以长期服用,能够很好的减少血小板聚集率。ADP受体抑制剂也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主要是经过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的表达,联合其活性作用,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之间的附着,活化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来达到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均属于新型的ADP受体拮抗剂针对P2Y12受体。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易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而长时间高强度的RAAS系统激活会对心脏有害,心脏的负担过重,RAAS的激活可导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化,在肝脏中使血管紧张素 I(Ang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AngII),血管紧张素 II(AngII)和相应受体(AT1)结合一起后导致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及醛固酮分泌增加,增加心脏的重构[7]。因此,在心肌梗死早期时要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治疗,能够对抗心室的重构,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来达到对抗儿茶酚胺的作用,从而达到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同时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体循环动脉压,来达到延长心肌舒张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小梗死面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而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再次发生的概率和因此病死亡率。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每治疗1 000例患者时可以降低21例早期死亡的人数,18例非致死性再梗[8],此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次试验研究表明该院1年内的患者除外禁忌证后,住院期间治疗及预防用药的使用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100.0%、他汀类调脂药100.0%、ACEI 69.5%、β受体阻滞药81.5%,其药应用计量达到标准的概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0%、ADP受体拮抗药92.5%、他汀类调脂药96.0%、ACEI 84.0%、β受体阻滞药67.5%,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抗血栓及调节血脂的药物应用能够达到指南的标准,但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指南相比较却有一定距离,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用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1]刘浩,武刚,翟雪芹,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05-1208.

[2]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3]魏文,唐其柱.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63.

[4]李晶,金泽宁,陈韵岱,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对我国住院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1):649-655.

[5]郭小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321.

[6]胡瑞玲.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70-71.

[7]段班燕,党书毅,周明,等.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3,12(11):832-834.

[8]刘淑萍.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2013,33(12):2995-299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Preventive Drug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ONG Qian,LI Dong,MOU Ying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Sichuan Province,621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preventive drug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rovide rational reference.Methods 200 cases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thrombotic reagent(aspirin and adenosine diphosphate receptor antagonists),statins drugs,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nd β blocker wa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Result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rate was respectively aspirin 100.0%,ADP receptor antagonist 100.0%,statins 100.0%,ACEI 69.5%,β blocker 81.5%,and the standards-reaching rate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was aspirin 100%,ADP receptor antagonist 92.5%,statins 96.0%,ACEI 84.0%,β blocker 67.5%.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thrombotics and statins drugs by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is rational,which can reach the guidance standards,however,the neuroendocrine inhibitor has a certain distance with the guide requirement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econdary prevention;Antithrombotic drugs;Statins;Neuroendocrine depressant

R541.4

A

1672-5654(2017)07(b)-0171-03

2017-04-1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171

龚倩(1985-),女,四川绵阳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

猜你喜欢

汀类阿司匹林抑制剂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