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易混中药饮片的对比及正确书写与调配

2017-08-31张俊强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调剂中药饮片调配

张俊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常见易混中药饮片的对比及正确书写与调配

张俊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目的 分析常见易混中药饮片出现混淆的原因,评价改进工作的成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在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016年2—3月,对药房审核的处方进行分析,从医师终端调取处方,抽取其中容易混淆的处方1 000份,制定改进对策,2016年5—6月,再次抽取含有易混淆处方1 000份,分析混淆发生情况。改进对策主要包括建立易混药物名录进行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处方的复核、合理安排斗谱、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做好各个环节的易混药物信息标注。结果 改进后,处方开据环节环节混淆、审方环节混淆、调配环节混淆、点评环节混淆、各个环节混淆合计发生例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药师人均能够说出易混药对(42±10)对,高于改进前(14±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易混中药饮片出现混淆的原因较复杂,改进活动降低了混淆发生风险,需特别重视书写、调配管理。

中药饮片;混淆;书写;调配

书写一直是中药处方备受诟病的问题,因工作负荷大、强度高,药师在进行处方书写时,难免字迹潦草,出现简化笔画情况,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书写问题可能导致抓错药[1]。不同的中药其药性不同,有时书写相似的药物,药性可能差之千里,若抓错药,可能导致药效不佳,甚至可能产生毒性,影响用药安全,引起纠纷[2]。此外,中药中还存在外观相似容易混淆情况,需着重强调,避免拿错药。大量报道显示,易混药物是导致调剂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3]。加强易混药物的调配质量管理,有助于降低调剂差错风险,避免出现拿错药情况,使药物使用符合处方之本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的使用风险。为进一步提高医院中药的调配质量,医院尝试加强易混中药的书写、调配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3月,对药房审核的处方进行分析,从医师终端调取处方,抽取其中容易混淆的处方1 000份。制定改进对策,2016年5—6月,再次抽取含有易混淆处方1 000份,分析混淆发生情况。

1.2 方法

1.2.1 基础调查 容易混淆的饮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①大皂角、猪牙皂,橘红、化橘红,大青叶、蓼大青叶,紫花地丁、苦地丁,石菖蒲、九节菖蒲,通草、小通草,金钱草、广金钱草等,混淆主要与关键词、结尾字相同,但对特性的描述词字不同,中医在命名时会增加调整描述词语,用于鉴别,或突出来源、产地、药性、外观等特性,如紫花地丁、苦地丁,后者为苦寒,心、肝、大肠经,前者为苦幸寒,归心、肝经。②炮制方法不同,如炙甘草、甘草,往往会在原药名称上加上炮制方法字词,容易因为疏忽书写错误[4]。③药物本身药性存在相似性,外观也相近,如海浮石、浮海石。编写易混淆药物表,在基线调查时,抽取含有易混淆药物的处方,在调配环节,对药师书写的处方进行对比,分析混淆发生情况。

1.2.2 质量改进 (1)原因分析:组建质量改进小组,分析易混中药饮片,最终出现差错的原因。经探讨,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身书写上容易混淆,一旦出现字迹潦草等情况,便容易出现混淆,导致写错、抓错药[5];②医师、药师对易混药物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认为不够全面,了解不够,如橘红、化橘红,经验不足的药师,可能不认识化橘红,单纯地认为化橘红与橘红相似;③药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如水栀子、栀子,书写水栀子时,将水字漏掉,字迹潦草,水字一笔带过认识不清,在调配环节,工作人员便将取误栀子[6];④信息交流不充分,处于牛尾效应,差错被放大,处方在经药师书写后,经审核等各个环节,差错放大,导致易混药物被另一种药物取代。

(2)对策:①建立易混药物名录,临床以及门诊医师、药房药师,需要进行通读,对所有的易混药物了然于心,在处理涉及易混中药饮片的处方时,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书写,一笔一划,避免出现连笔、漏字等情况,让后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识别,并鉴别,避免混淆[7];②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书写的流程,尽量无纸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出现书写差错导致的混淆;③重视处方的复核,对于过审的处方,需要做好抽检,提高抽检的比重,分析是否存在易混中药饮片被混淆情况[8];④对于易混的中药,斗谱上需要隔开距离,同时采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易进行区分,如前文提到水栀子、栀子,前者可采用蓝色书写,以表示“水”字;⑤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出现差错率较高的总工作人员,给予降薪、限制参与审方权利等惩罚,领导层需要从自身做起,确保公平公正;⑥各个环节都做好易混药物的标注,对于易混饮片,进行旁注,提醒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注意[9]。

表1 改进前后易混药物各个环节混淆发生情况[n(%)]

1.3 观察指标

从2016年2—3月,2016年5—6月,改进前易混药物处方、1 000份,各个环节出现混淆情况。同时对药房的工作人员,进行易混淆药物的认识调查,随意书写容易混淆的药物对,计算人均书写对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进后,处方开据环节环节混淆、审方环节混淆、调配环节混淆、点评环节混淆、各个环节混淆合计发生例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改进后,药师人均能够说出易混药对(42±10)对,高于改进前(14±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汉语造词的特殊性,使中药名称极易被混淆,出现许多药名相似的药对,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多来源于动植物,在经处理后,外观非常相近,也增加了药物混淆风险。混淆可以发生在处方开据、发药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药师的角度来看,书写不合格、审核不严谨、拿药疏忽大意是导致混淆发生的主要原因[10]。处方的书写受个人的书写习惯、工作效率要求等因素影响,许多药师书写都存在连笔情况,这也是导致后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潜在的原因,少写一个字、漏掉几道笔画,都会导致辨认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药物混淆。

故需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改进,特别重视书写质量管理,加强调配环节的质控。研究中,制定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易混药物名录进行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处方的复核、合理安排斗谱、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做好各个环节的易混药物信息标注。从意识层面上,提高工作人员对易混药物质控的重视程度,提高书写的质量。同时重视工作环节的优化,加强易混药物的标注工作,使下一个环节处方阅读者,能够较容易了解上一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意图,对易混药物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自我工作的质量控制。最后,通过调整斗谱、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等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结果显示,相较于改进前,改进后易混处方处理的各个环节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易混中药饮片出现混淆的原因较复杂,改进活动降低了混淆发生风险,提高了药房管理质量。

[1]王媛,黄莹.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4):141-142.

[2]金伟民.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3):74-76.

[3]贾敏杰.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分析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2):15-16.

[4]张文一,徐晶,杨吉.医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3):21-22.

[5]郑林龙.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房中药处方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75-76.

[6]王玲英.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与改进策略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5028-5029.

[7]赵珍东,邓晓迎,汪小根.技能大赛推动高职中药学专业全方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7,46(4):556-558.

[8]薛昀.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分类分析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9):31-32.

[9]王春来.对多组易混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J].光明中医,2015,30(2):415-417.

[10]王欢.中药调剂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68-269.

R283

A

1672-5654(2017)07(b)-0108-02

2017-04-1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108

张俊强(1982-),男,河南郑州人,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应用形式研究。

猜你喜欢

调剂中药饮片调配
养猪饲料巧调配
要不要服从调剂?
养老金中央调剂运行机制及最优调剂比例测算
——基于二次调剂算法
大气调配师
提高某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探讨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张馨予调配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