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2017-08-31王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急症急诊科关怀

王华

楚雄州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王华

楚雄州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目的 观察分析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优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1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98.18%vs 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人文关怀;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急诊急救患者的第一站,一般是接收危重急症患者的首要环节,也是首先实施危急重患者治疗的地点,在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待医院实施急救的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病情处于危重的状态,患者生理上的疼痛比较严重,心理上也存在多种负面情绪,表现为惊慌无助、情绪紧张[1],需要急救护理人员给予其人文关怀,安慰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及时抢救患者,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如果院前急救措施不到位,加之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烦躁易怒的情绪,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2-3]。2015年11月—2017年3月,该院急诊科对55例院前急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人文关怀,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 5~74 岁,平均年龄(46.5±13.7)岁;疾病类型:外伤 11例,心血管急症16例,脑血管急症13例,呼吸系统急症8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 4~77 岁,平均年龄(46.9±13.4)岁;疾病类型:外伤 13例,心血管急症17例,脑血管急症13例,呼吸系统急症6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之间经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主要包括:①院前电话沟通。院前急救患者多数都是危急的疾病,患者及其周围人的心理比较紧张、烦躁、恐惧,在拨打电话时焦急、语无伦次[4]。护理人员要保持镇定的心态,用坚定、平稳的语气引导,使其准确表达,以保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治。还可以根据联系人员的叙述,做出初步的诊断,指导其进行简单的救治措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5]。②现场急救的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既要突出抢救病号的急,又要做到心中有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用坚定的语气鼓励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辞与其交流。帮助患者家属做一些细微的事情,比如整理衣服、常用物品等,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怀。③转运途中人文关怀。在转往医院的途中,既要保证急救车中各种设施的正常运转,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各种诊疗护理操作熟练、快速,做到忙而不乱,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娴熟的医疗技术,在无形之中给其带来心理安慰[6]。转运途中,用轻柔的语气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并向其介绍医院的诊疗制度,讲解可能进行的辅助检查及注意事项,减少其入院后无谓的劳累,使其感到温暖、亲切。④院内交接的人文关怀。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必须要做好有机无缝衔接,在急救车内用电话联系院方,将患者的病情及时向急诊科报告,使患者送到医院后能够立刻得到治疗。达到医院后,协助家属转移患者,做到快、准、稳。患者转移到病床后,为患者解开衣物,整理仪器,向其家属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其陌生、紧张感[7]。与院内的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交接工作,确保绿色急救通道的畅通。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②护理满意度。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我院自行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80分以上为满意,79~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得到的全部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采用 χ2检验、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1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9,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的提高(98.18%vs 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2,P<0.05)。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以及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而且对于在医治过程中人性的尊重和人道的医疗服务也更加的重视[8]。院前急救是接触危急重症患者的第一窗口,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坠楼事故以及某些急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多[9],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不仅现场紧急救治患者,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快速地转运患者,为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也要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急诊科面临的均为危急重症,大部分患者看到混乱的现场、血肉模糊的肢体以及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嘶喊等,甚至面对死亡,都会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以及无助的心理,导致其思维混乱、手足无措[10]。院前、院内急救体系的密切配合、有效衔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护理的核心内容,患者也需要被尊重、被理解,需要得到专业的救治和良好的心理安抚。患者的身心得到照护、安慰后,其对疾病痛苦的感受和恐惧也会明显减轻,治疗的信心也显著增强。在急救医疗工作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生命与健康、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不仅体现了优质急救医疗的人性氛围,也彰显了急救医护人员的素养和品格[11]。研究发现,患者的痛苦可以因为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触摸等得到有效的缓解,人文关怀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疾病和痛苦,提高治疗的满意程度[12]。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1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82)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18%vs 81.82%)。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1]陶秀萍.关爱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7):116.109.

[2]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3]钟玉娱,钟衬珠,袁秀英.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41-143.

[4]李静.人文关怀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32.

[5]赖玉明.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32-133.

[6]崔秀华.院前急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c):46.

[7]王爱英,刘海玲,陈丽红.人文关怀护理对急诊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0):4140-4142.

[8]刘鑫,王梦娟.我国院前急救立法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6):57-59.

[9]朱福君,谭光林,黄丽佳,等.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6):1167-1169.

[10]洪瑞莲.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00-201.

[11]孟雪琴.浅谈院前急救中的医学人文关怀[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3):179-180.

[12]陈越如,林振素,陈晓燕,等.人文关怀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28-529.

R47

A

1672-5654(2017)07(b)-0034-02

2017-04-1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0.034

王华(1977-),女,云南禄丰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护理。

猜你喜欢

急症急诊科关怀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呼吸及循环系统急症的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