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

2017-08-30林乃科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指导探究性初中物理

林乃科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究性学习内容回归到物理学科的研究性范畴,这点在各个版本的物理教材中得以体现。在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中,探究性教学符合这个教学环境,使一线教师们更好地理清并把握这一物理教学特点。针对时代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进行教学尝试,本文从创设物理学习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以经历物理学习探索过程,重视探究意识;以借助物理学习教学媒体,活跃探究疑点三个方面探讨物理课堂探究性的有效性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指导

引言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探究性、实验性等综合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当前核心素养的教学大环境中,物理课堂提倡探究性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总结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达到理解并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标理念,依据学生实际与学校条件,积极开展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探究性教学应根据教学需要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1]。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是基于师生课堂互动,教师指引学生有效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思考科学探究方法、总结探究方法等综合在一起的学习模式。笔者选取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对初中物理以“探究性”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能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之前没有深入认识到物理学科知识,刚开始学习物理确实有点深奥,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物理学习实际,让学生在物理实际中学习知识[2]。可喜的是,现行众多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关于情境类的教学栏目,能让学习者、教学者更加容易参与学习研究探讨。

例如,在教学《密度》一节中,在课堂之前,笔者在学校后勤处准备了好几样东西:有一桶水、一堆泥沙、一块铁、一桶食用油、一筐白萝卜、一个食堂用的台秤,笔者就依据这些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探究情境:请班级5位同学在教室前面一起给我们称一下这五种不同物体的质量。同学们都纷纷想参与这个活动,这个时候采用电脑多媒体摇号方式,抽到哪一位号码就选哪一位同学参与“称一称”活动,并让班级其他同学记下称到物体的质量。在称完物体后发现,这些物品都是5kg。一些学生就笑问道:“老师,有没有哪位同学称错了?”还有的笑道:“这不就是食堂的那台秤吗?估计是称不适应我们教室环境,称坏了!”也有一些学生疑问道:“都是5kg,它们的差距怎么那么大?你们看有些体积大,有些体积小。”……笔者看到学生在七嘴八舌地议论刚才的“称一称”活动就是说到:“今天的物体都是5kg,事先老师都与学校后勤人员商议好了的,还有这个称是没有问题的。刚才一个同学说到‘都是5kg,它们的差距怎么那么大?你们看有些体积大,有些体积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参与探究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密度)笔者让学生打开教材翻到“密度”的课时中。

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不便理解时,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方式,给学生一种适应性的铺垫学习,进而逐步进入新知学习中。例如,教学“电压”这一节时,由于知识太抽象,场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笔者通过学生熟悉的水流,让学生间接观察并感受电压的存在;另外,通过水位演示装置,使学生产生对电压现象探究的兴趣。可见,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方式,从探究性角度来看,能使新知学习具有启发意义;对学生学习而言,还能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经历探索过程,重视探究意识

物理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其物理知识与能力很多离不开探索过程。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众多教师都能感受到学生“经历过自主探索与思维发展过程,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一个深度认识”。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3]。在初中物理课堂学习中,为了能让学生对重点物理知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有必要带领学生去探索这些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经历了体验、思考、反思的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对相应的知识、规律形成高一层次的认识,最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例如,在探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索实验:用若干個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让学生们收集实验过程得出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表格数据思考如下问题:

(1)在实验标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的试验数据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2)根据刚才的实验过程,你觉得哪组实验标号可以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的结论呢?

(3)经过实验探索过程,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两条实验结论呢?

通过这节实验探究,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不是简单的让教师提前告知实验结果,这堂实验教学过程是学生体验、参与的“探究发现”过程。诸如表1:在压力都为3N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5cm2<10cm2<20cm2)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2cm>1cm>0.5cm)越显著。”在整个表格分析对比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例如■=■、 ■=■、■=■)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例如,表1与表3中相对应的下陷深度的数值一样);同理,“其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例如■>■、■>■)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例如,2cm>1.5cm、 1cm>0.75cm)也越显著。从而顺利引入压强概念,通过这样的学生体验、参与的“探究发现”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压强概念。

3 借助教学媒体,活跃探究疑点

由于物理研究的多样性,很多关于物理学习的前言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产生普通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因为多媒体的功能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两种电荷》的教学中,在教学导体、绝缘体时,笔者就引入了关于“超导”方面的介绍资料,通过文字、视频方面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享受。

学生通过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看到了“超导”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再如,在教学《太阳能》中,由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多且不难,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视觉、听觉效果,利用文字、视频方式介绍太阳能在当代的运用及其太阳能的运用前景等,学生能多方面了解书本以外的物理延伸知识。类似这样的物理学习中关于物理前言科技与当前研究热点,教师在涉及物理教学中的知识时,可以适当以短暂的教学文字、视频资料方式介绍,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可以说,关于“物理最新前言方面”的知识光靠教师说是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4 小结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式远不止以上教学方法。在新的物理教改的今天,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的脚步不能止步,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学生去探索、去寻求,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能力提升的成功。作为一线教师而言,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新的认识,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静态”物理知识或物理定律的讲授,而是要培养学生探究探索的眼光,养成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豪.例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究式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5-6.

[2]林志云.让“探究性学习”回到初中物理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6):81-82.

[3]吕洪锋.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的运用[J].南方论刊,2005(10):71-72.

[4]邓利军.素质教育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江汉学术,2001(S1):143-145.

猜你喜欢

教学指导探究性初中物理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