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

2017-08-30王小琼范文静戴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实践能力改革

王小琼+范文静+戴媛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建立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选修课程开课的限制少,学生选课自由。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等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探索类课程资源;扩大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投入;建立公选课独立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实践能力;改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209-02

当前,实践能力水平成为许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本科公共选修学分是大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在本科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公共选修课程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修得学分的同时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或技能培训等实践类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均有较大帮助[3]。目前形势下,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依然在探索阶段;高校发展不再盲目追求综合全面和提升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应用型高校突显其特点和重要性。应用型高校建立适合自身的课程计划、学位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4]。作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发挥公选课的个性特征,促进应用型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现状。公选课是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程传统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公共选修课程应该追求一个多元的课程价值的融合,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的同时,推动教师和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选修课理应兼具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综合培养等多种功能,补充于必修课程。公共选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自由,追求个性和自我发展,面向全校跨学科、跨专业,引导学生积极涉猎不同学科领域,补充知识结构,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公选课设置上,大部分院校课程偏向人文、社科类课程,其次为经济管理类,然后是艺术体育类,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

2.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农学院为例,学校开设的公选课总量略显不足,开课类别丰富度不够,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混杂,门类之间不均衡,学生选课的余地不充足,导致学生选课和学习的兴趣欠缺,甚至于只选课但不上课、逃课,违背了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初衷。同时,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独立的监管和监督模式,任课教师的职称相对较低。公共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公共选修课程开课的随意性较大,与各二级学院开设课程和教育目标结合不紧密,各学院较少关注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与质量提高。由于学时限制和学校重视不够等原因,教师授课手段有限,投入精力较小,导致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热情不够。

二、公共选修课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1.应用型大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迫切要求。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養,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环境,采取有利于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创建多元的实践共同体。实践能力是相对于认知能力而言,即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基础素质要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凸显,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新高度的期待和要求。面对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在态度和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创新上应该进行更多的探索。

2.公共选修课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对“社会相关性”重视不够,更不用说公选课环节教育。公选课的教育方式较单一,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最薄弱的环节。公选课开课本身的限制少,不要求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不要求针对某个专业设置课程,教师可以针对培养学生某些具体的实践能力或者技能设置公共选修课程。公选课的选课自由,好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兴趣培养,我们开设这样的能力培养课程足以吸引好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公选课的开课限制少,我们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形势也可以多样化,不是单纯的教师-多媒体-学生的模式,足够少的限制正是教师自由发挥和创新的基础。经过师生的努力,这样的课堂一定会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选修课程改革的探索

1.丰富课程资源,增加实践探索类课程课源。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等实践课程,增加实践探索类课程资源。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加入到公共选修课开课的队伍中,我们才有足够的公选课。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增加,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的体现,教师之间的竞争也因此形成。教师之间的竞争形成是公选课质量提升的重要促进方式。公选课开课本身的限制少,不要求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不要求针对某个专业设置课程,由此我们可以打破很多思维上的限制和禁锢,教师可以针对培养学生某些具体的实践能力或者技能设置公共选修课程。无论是课堂的开课形式、课堂内容都是改革的突破口,为实践探索类课程的开设打开了窗口。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跨学科、跨专业开设课程,增加实践探索类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涉猎不同学科领域,补充知识结构,增加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审核,保障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课质量,精选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个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

2.扩大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投入。学校通过增加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的投入,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教学应努力改变教学思路,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成就个性学习。学校教务处可加强修读指导,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宣传,提供课程简介和教师简介,鼓励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学校可加大公共选修课程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鼓励多人一课、联合开课。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加大师资、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的投入。教师能够得到经费和教学资源的支持,方有兴趣和精力投入到公选课的改革和完善中,那么我们期待的教师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开设课程才有实现的现实依据。

3.建立公选课独立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根据公共选修课的特点制定公共选修课程评价指标,并将公共选修课程纳入督导组督导评估的范围中,保障教学质量。定期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学生、教研室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教务处可以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如督导组的老师,定期抽查听课、检查教案或者网上评课,与学生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加强同行和督导评价,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管理单位,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开设资格。

从学校到二级学院,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尤其是教务处应对教师申报的课程着重审核,比如成立专门的专家审核小组,确认教师的开课能力和课程的必要性。申报开设的课程中,对于能够体现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要适当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投入足够的教学资金和教学资源,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公共选修课程的评价制度,针对公选课的课程特征建立监管和评鉴体系,甚至可以对优秀公共选修课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建立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公选课开课限制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利用这一特征开设创新创业等实践类课程,增加课程资源;扩大公选课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投入;建立公选课独立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力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创业或就业。

参考文献:

[1]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88-89.

[2]王小琼,杨静慧,戴媛,等.高校创业类课程对学生创业的影响—以天津市6所高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244-247.

[3]何万国,蔡宗模,杨正强.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6,(2):60-66.

[4]耿彩芳,朱宜宾.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30-131.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实践能力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