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30杨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杨爽

摘要:创新创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从在校学习阶段到现如今高校工作岗位的不同视角,思考和解析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52-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道路上,创新型人才是关键,高校教育是基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1-2]。作为一名高校新进教师,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从学生到教师的不同视角,深刻认识到在当代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建立理论学习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对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发展潜力均具有重要意义[3]。

一、回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育人之路

回顾学习生涯,通过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等教学活动,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在大学实践教育中贯穿始终。在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育平台中,我经历了九年本硕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收益颇丰。

首先,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逐步地强化和训练。大一时伴随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对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生产等进行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对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兴趣。大二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验,锻炼了对交叉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进入大三后,“产、学、研”的学习概念引入到了学习生活中,同时进行了研究创新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在指导教师协助下设计研究方案,申报创新实验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1项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乳酸乳球菌发酵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经历四年本科学习生活,收获颇多,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并于2009年12月作为本科生代表参加了“生物学科与环境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与汇报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重要性,更让我知道“敢想、敢做、能做、会做”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精髓。会后的日志中曾写道“审视与整理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多与大家交流,与组员各尽其能,为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给身处本科阶段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与理论知识相比,这样的锻炼留下的是更深刻、更长远的影响。

在硕士和博士研究过程中,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不断深入。通过负责科研课题、参与校企联合项目和生产实践等活动,拓宽了知识结构,同时能够有效结合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省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了“吉林大学国家奖学金”、“精英杯学术成果奖”、“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成为了如今在高校继续工作和发展的奠基石。

二、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刻认知到创新创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也感受到了创新创业实践的培养在自身学习和工作中的地位,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1.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潜能。通过自身对创新实践教育的经历和感受,使我们认识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4]。今后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潜能为目标,利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手段,将指导、启发、讨论等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这是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实驗课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是安全、环保以及实验习惯的教育,为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基础。课前预习和考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和进行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积极思考和自学能力[5]。同时,要通过自主设计创新实验,让学生在自主选题和设计方案的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6]。还可以通过创办校内期刊和网站,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通过启发、互动、探究、思考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能,推进其研究性学习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将自身经历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将课前预习和考核列入了教学方案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授课过程中要“授之以渔”,更多地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学习什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消化理解,拓展知识面,同时要认真接受学生的反馈,对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延伸,让学生们体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兴趣的人文氛围。授课和实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是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产生强烈渴望,对个人良好习惯、素养的主动追求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科技发展新动态。同时,在课余时间,我们要鼓励与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创造的乐趣,锻炼自主创新、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品质。创造学术环境氛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同样重要,我们要经常鼓励和组织学生聆听学术报告以及实验技术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在校园宣传科学家、科学先驱者的事迹等,科普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目前的重中之重[7],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3]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8-19.

[4]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5]刘艳,林相友,逯家辉,等.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4-86.

[6]王晓东,朱华,张亮.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50-153.

[7]陈海丹,辜茜.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探析[J].时代经贸,2016,34:86-8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