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8-30张洁张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张洁+张红霞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校中对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所进行的指导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出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以谋求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高质有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41-02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目前大幅增加的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国内的高校普遍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指导课程的形式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逐渐被认识到。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展的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对面临着毕业工作问题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职业及規划、如何选择工作岗位、适应就业岗位,以及在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转换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课程的开展将对大学生在日后的求职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中都起到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就业指导教育理念,国内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在就业指导教育理念上尚处于不完善阶段,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理念相对笼统,通常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指导工作理解较为片面,如仅为毕业生分析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述求职技巧与方法,甚至是简单的提供就业信息,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属于环境要素,求职技巧与方法更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国内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更应该提升在理念方面的认识,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职业规划为重点,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并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的教育理念更加科学实用。

2.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育脱节,因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涉及的领域较广,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指导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高校发展的总体趋势,高校内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因此,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指派给一些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临时选聘的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甚至会指派给一些学生干部来完成,这样一来,由于担当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自身资质有限,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由缺乏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的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课本的几率大大增加,也造成了与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脱节。

3.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上,其授课对象通常仅局限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群体,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的也不够深入,大多只关注就业前期的简历设计、礼仪形象以及面试技巧等流于表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转换,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不够深入,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实透彻,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课程体系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在校的各个时期,应当从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着手,以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建设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4.学生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尽管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相当一部分高校却对就业指导课的投入较低,且授课人员可能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并且通常因场地或教师排课问题,会以讲座的形式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合到一起讲课,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讲师一人主导,缺乏对学生个人情况的案例分析以及师生互动的环节,讲授的内容很可能是讲师一人的片面理解,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不予重视的另一原因在于,流于形式的就业指导课仅被学生视为容易拿学分的课程,且对就业指导课的传统套路觉得十分枯燥无聊。负责讲授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可能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已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每年给毕业生讲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而学生对于这种刻板的授课方式也很难提起兴趣,既不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又没有能借鉴的就业经验,提不起兴趣,因此逃课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了。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展对策

1.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要使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得到有效高质的进行,就必须提升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明确就业指导课不仅是大学生面临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时的客观需要,更是为社会培育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政治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将就业指导课与思政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中,以实现更好的就业指导工作。

2.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工作完成的好与坏取决于学生在就业时的表现与选择,应当从大学生踏入校园伊始,便适当穿插着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以便学生提早了解所学专业在日后就业时的方向与侧重点。整个大学阶段,每一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不尽相同,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就业指导工作也应当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选择和需求进行指导。例如,在大一阶段,为学生开设在能力倾向方面的测试,以及个人素质、职业倾向方面的测试,以便学生能够知晓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至大二阶段,则需重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学习目标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基础。大三阶段,需要为学生开展一些在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并且要强化学生的择业观念和职业规划概念,为将来就业时的个人竞争力增加筹码。大四时,可在过去三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和对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就业形势与政策、简历设计、面试求职技巧、礼仪形象等方面的指导。

3.加强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高校应充分重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作用,并提升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投入。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导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并考取就业指导方面的证书。同时,也可聘请成功校友或知名人士来校参与讲座分享亲身经历及经验,他们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同時熟悉工作求职方面的注意事项,能使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有针对性。其次,就业指导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材的选择亦是非常重要,对教材的形式不必太过刻板,可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校友、成功人士参与其中,集合各种典型的就业案例,注重实用性。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在这方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进展效果。

4.规范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大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普遍面临着实习、求职或考研,发展的方向基本成型,此时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规划和学业发展,且很难引发学生的高关注度。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十分重要。应当从大学生初进校园便开始渗透引导,从对所学专业进行详细解读开始,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理念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使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政教育、专业课程充分结合,并帮助其构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充分认识就业形势与政策,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应对将来要面对的就业选择问题。

5.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个通病,即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指导内容不是泛泛而谈便是太过片面,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个性化指导。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当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单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并指导其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发掘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剖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与专业优势特长,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校应加大投入以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并与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充分结合,为大学生提供高质有效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焱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

[2]李定坤,李晓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探析[J].品牌,2014,(11).

[3]赵祉霖,曹梅.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3).

[4]汪安.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4,(10).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