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遨游瀚海显身手

2017-08-30张三铁

名家名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楷书书画

张三铁

遨游瀚海显身手

张三铁

“梅兰竹菊”诗四首 孙国印/作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郑板桥《咏竹》

春风夏雨清光满,

历到秋冬翠更多。

春夏秋时全不变,

雪中风味更清奇。

余同麓《咏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

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

推窗时有蝶飞来。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余同麓《咏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孙国印/作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画艺术活动家孙国印,遨游瀚海、驰骋书坛,书法以柳为本,兼收并蓄;书论睥睨千古,独树一帜;书画活动有声有色,影响深远。

书法:以柳为本 多体兼容

几年前,中国河南省—日本静冈县书画交流展在日本岱井市举办。一幅行书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录唐著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气概,以见微知著的观察力,委婉细腻的笔触,把风光旖旎的洞庭山水描写得细致入微,引人入胜。这样一首千古吟咏的绝妙好诗,再由书法家孙国印精心创作为一幅行书佳作,引来观者如潮,人人驻足。

我担任这次交流展出河南代表团团长,耐不过岱井市长软磨硬泡,我不得不自作主张,把这幅作品赠予市长先生收藏。

从日本回来,孙国印先生书名已蜚声中原。得到业界首肯,媒体追捧,大众厚爱,经常被邀参加各种笔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鸿沟附近举办的《首届楚汉文化论坛》。

这次论坛,邀请了省内史学会的几位泰斗,笔者也应邀发言。孙国印、刘宝章、刘宗和等几位省内著名书画艺术家,应邀助兴论坛。孙国印在这次活动中又是在不经意间引得举席瞩目。

论坛进行得热烈隆重,声势浩大,学者们谈古论今,参与者大受裨益。而孙国印先生在临时举行的笔会上,一展风采,所题 “一世清华”四个字沉稳厚重,潇洒飘逸,透着灵气,秀气,文气,书卷气。竟取代当代一位书法艺术引领者的题词而成为一份杂志的刊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以上仅举两例,已是以管窥豹,给读者一个引子。仔细审视孙国印先生的遨游瀚海的艺术之路,和他作品的基本面貌,对于早已是中国书协会员的他所取得的不俗成就,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突兀之感了。

孙国印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浓郁的学术氛围的影响。参军时,因其一笔好字和机智敏捷,直接在机关担任文书工作,后来也因其表现突出而步步擢生,他的书法也和其从事的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

他苦练柳体,以《玄密塔碑》为范本,临池不辍,退笔如山,不避寒暑。

值得庆幸的是,著名书法家,曾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宝鸡市书协主席的钱亦农先生,当时正是他所在某部的政治部主任,钱先生看这个小伙子是可造之材,便言传身教,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孙先生也像一个虔诚的小学生,每星期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钱老师也认真批改,不吝赐教。师生情深,一时传为军营佳话。

转业之后,孙先生先后在建设厅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长期被事务性工作所包围。但是,再忙再累,他都能忙中偷闲,牺牲休息时间,不敢稍忘自己痴爱的书法。而且正因为他多了人生的感悟,多了学养的厚重,因此,本于柳而又博采众长,继承传统而又融入时代精神,使他的书艺大进。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炽烈的感情,这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浓郁的文化自息,他的书法艺术就像绽放在文化土壤上的奇葩,闪耀着绚丽的光彩。

整体审视孙国印的书法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下特点:

在结体上,他的字内敛劲紧,颇得柳体真韵。

在笔法上,以柳为体兼收他法,更多二圣神韵,其行书如行云流水,波澜起伏。

在墨法上,他正确处理浓淡干湿的关系,墨分五色,富于变化。

在章法上,他讲究错落有致,气韵贯通,通篇透出浓浓的书卷气。似可闻到空谷幽兰所发出的淡淡幽香。

在形式上,他注重向多样化转变。榜书遒劲,行书俊秀,扇面雅然,连用纸上也追求异彩纷呈,力求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孙国印/作

书论:纵横千古 立正纠偏

孙国印先生是个学者型书法家。他不仅在书法上挥毫泼墨,挥洒自如,而且在书法理论上颇有造诣,经常有理论文章见诸《书法导报》等专业媒体。

我们这里对他几篇很有分量的书法理论文章加以简介。

《论楷书与楷书艺术》,是孙国印先生刊登在《书法导报》上的一篇理论文章,也是他在这方面的开山之作。

在这篇文章里,他以哲学思辨的方法,对楷书和楷书艺术作以科学的划分和陈述。从而对有些由于混淆楷书和楷书艺术的概念而造成的理论上的困惑和谬误,作出解答和批评。

长期以来,书坛上有一些错误的说法,如“楷书是最根本和最崇高的”,“不学习好楷书就不可能学好其他书体”。而通过孙国印先生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剖析,并结合书法发展的史实,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艺术形式而存在的楷书艺术,与其他书体一样,都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属性、独立的存在价值,各种书体既可以相互借鉴,又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只有艺术特性之别,无轻重高低之分。

此论一出,影响较大,《河南老年报》全文转载,省老干部大学等书画学习机构都拿来做了教材。孙国印先生对书法理论的可贵探索精神,也因此而被大家所熟知了。

而《论书法诸体的理论渊源,艺术特质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看作是《论楷书与楷书艺术》的姊妹篇,两篇互相参详,就可以彻底澄清一些书法理论上似是而非的见解,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河南有一个闻名遐迩的书法碑刻宝库——千唐志斋。里面汇集着两千余方唐及历代的墓志铭和书法碑刻。孙国印到这里参观后发表理论文章认为:研究千唐志斋的书法,就是研究中国书法的全部演变史的一条通道,而且得出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不可抗拒的结论,从史料出发廓清了时代书风与书法创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书法领军人物和书法群体共同推进书法艺术发展等历史命题。

孙国印就是这样一位思考者,他以敏锐的历史视觉,站在书法的独特角度,重新审视《千唐志斋》在书法发展史上的作用,这对于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怎样从《千唐志斋》这一宝藏内汲取营养,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孙国印先生还对王铎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客观、公正、有深度的评价和探索,写下了洋洋洒洒七千余言的文章,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书法上,孙国印成就不俗,书法理论上,他照样取得了不俗成就。

书画活动:抓大不放小 沛然接地气

孙国印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活动家。

河南省鸿儒书画院,由他参与创办,如今仍是活跃在书画艺术阵地上的一支劲旅。孙国印是现任院长。

他所挂帅的这支劲旅,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取得了许多令人称羡的成就。举办了各种层次、不同规模的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书画艺术活动。

“‘正气歌’全国书画邀请赛及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是孙国印领军的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发起组织的全国性书画艺术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发现和培养了许多书画艺术界后起之秀,促进了书画艺术的交流,繁荣了书画艺术的创作。

连续三届的全国性大赛,引起书画艺术界的普遍重视,每届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层次的书画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五千余幅的作品入展。评奖、办展、出画册,全国性的画展由这样的民间团体办得有声有色,其规模档次和影响一届超过一届。

他任社长的《收藏导报》,对一些影响很大的当代艺术大家进行了深度宣传。如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旭宇先生、张改琴女士、宋华平先生、张程峰先生等等。文章有深度、有底蕴,对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有着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被评者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在同类宣传品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他策划和正在实施的“鸿遍中原”系列活动,以建立创作基地的形式,到全省各个游览区,特色小镇,生态园林挂牌,使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生产发展紧密结合,使书画艺术下基层、接地气。

每逢春节,孙国印先生还会率领他的团队,进社区、到山村,为群众义写春联。一个民间非盈利性组织,能够这样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书画艺术、繁荣艺术创作、促进艺术交流、推动书画发展的重要社会责任,是难能可贵的。这个组织之所以能如此做,应该说是与孙国印这位有着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书画活动家担任院长分不开的。

这就是孙国印,一个实力派书法家,一个功底深厚的书法理论家,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书画活动家。

孙国印简介:

孙国印,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辍,以柳为本,后追二王,兼收并蓄,自成面貌。

先后经书坛巨臂亦农先生、旭宇先生指点,作品在日本、韩国等地展览,好评如潮,被国内外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竞相收藏。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鸿儒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原国画院副院长、收藏导报和中原画坛名誉主编。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楷书书画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小小书画廓
书画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