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素材为数学教学添彩

2017-08-29雷金贵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验利用情境

雷金贵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生活正是因为有了数学才多姿多彩。而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才会有滋有味,学生学习数学也才会求知若渴,如痴如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创设了“摸球中奖”的生活情境,手拿一个摸奖盒,说:“摸奖了!摸奖了!摸到黄球中大奖。”接着请10名小朋友分别摸奖。结果满怀希望的小朋友个个空手而归。这时,孩子们产生了疑惑:“为什么10个人没有一个人中奖呢?”然后,教师顺水推舟引出课题:“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你就必须上好今天的这一节课。”这样巧用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二、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唤醒沉睡在大脑中的认知,迅速进入新知的学习,从而牢固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棱长和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动手做框架、粘纸等活动,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也就被激发起来了。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课前我让学生画出美丽的学校,课上我利用这些图画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師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适时恰当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他们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搭建体验生活小舞台,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这就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隐藏在其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搭建体验小舞台。例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以后,可以让学生练习:李华2003年3月1日把压岁钱1500元拿到银行存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75%,那么到2005年3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选择存款的品种?怎样存款能得到较多的利息?课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了解到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增长了见识。这样一来,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作者单位:津市市白衣镇中学)

猜你喜欢

经验利用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乐淘淘“先进”经验
画与理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乐淘淘“先进”经验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