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对比分析

2017-08-28李建华郭宝玉

中外医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动脉血脑血管缺血性

李建华,郭宝玉

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

MR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对比分析

李建华,郭宝玉

太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 探讨MRA、TCD检查在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对比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先对患者采用TCD检查,1周内再对患者采取MRA检查,以患者的MRA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患者的MRA和TCD检查结果。结果 该次研究的患者在经过TCD和MRA检查后,结果显示,130例患者中TCD检出动脉血管狭窄数量为78条,其中,32条大脑中动脉狭窄(MCA),14条大脑前动脉狭窄(ACA),16条大脑后动脉狭窄(PCA),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狭窄6条(CS)4条椎动脉狭窄(VA),6条基底动脉狭窄(BA)。MRA检出患者的动脉血管狭窄数为56条,其中,大脑中动脉23条,大脑前动脉5条,大脑后动脉11条,颈内动脉虹吸段出现血管狭窄6条,椎动脉5条,基底动脉6条。TCD的检查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略高于MRA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论TCD和MRA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普遍较高,而TCD诊断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MRA检测的效果更为准确一些,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规的筛查检测方法。

MRA;TCD;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对比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脑动脉血管狭窄又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除了MRA和DSA外,还有CTA检查,但这几种检查方法的价格较高,且实际检查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而TCD作为一种价格实惠,操作简单且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疾病检测中[1-2]。

该次研究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治的130例患者为对象,来分析MRA和TCD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对比情况,具体的研究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神经内科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88例,女性患者有42例,年龄在45~78年,平均病程(58.3±5.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8±1.2)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初步判定为颅内血管狭窄疑似患者;②患者无造影剂过敏病史,符合以上3项检查适应症;③患者在同一天一次性完成了3项检查,检查期间未服用相关的治疗药物;④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的内容有一定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脑动脉瘤、外伤性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小板血症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1.3 检查方法

1.3.1 TCD检查 该次研究对患者需先采取TCD检查,TCD检测需要由检查操作经验丰富,且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首先要使用探头采集15 mm左右的样品,然后调整探测仪器的检查深度,对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进行探测,其次再探测患者的颈内动脉虹吸段。再经枕窗探测患者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测量各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同时对患者的血流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音频等参数进行观察。

1.3.2 MRA检查 所有患者在进行MRA检查时,均取仰卧位进行体位扫描,扫描后将原始图像经最大密度进行投影,并将容积进行重组,对患者的血管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患者的三维图像。通过图像来全面观察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以DSA为标准,观察并记录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MRA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TCD检查结果

观察该次研究中患者的TCD检查情况,结果显示13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提示存在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出动脉血管狭窄78条,其中,32条大脑中动脉狭窄,14条出现大脑前动脉狭窄,16条出现大脑后动脉狭窄,6条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狭窄,4条椎动脉狭窄,6条基底动脉狭窄。

2.2 患者的MRA检查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130例患者经过MRA检查后,显示有34例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动脉血管狭窄共有56条,其中,有23条大脑中动脉,5条大脑前动脉,11条大脑后动脉,6条颈内动脉虹吸段出现血管狭窄,5条椎动脉和6条基底动脉。

2.3 患者经TCD检查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性

观察患者采用TCD检查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采用TCD检测法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基地动脉血管和颈内动脉虹吸段,而TCD检查对大脑前动脉血管狭窄和椎动脉血管狭窄的检测准确性较差,见表1。

表1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 讨论

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是神经系统比较常见的病理特征,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因此,尽早发现和诊断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并给于患者控制性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TCD是一种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测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脑血管狭窄的筛查有一定的优势[4-5]。TCD在临床上检查颅内血管狭窄的主要指标是观察患者的血流速度,TCD检查可以根据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对患者的颅内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然后通过多种参数对患者的脑血管是否狭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进行判断。

MRA作为一种血管检查无创方法,能够有效反映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病理改变情况。而且,MRA对脑内动脉闭塞的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于颈内动脉出现严重狭窄的情况,使用MRA检查法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6]。

Wojczal J等人[7]利用TCD检测急性期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比CTA、DSA和MRA等血管成像术,TCD在检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而且具有快速和床旁的特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检测人员操作技巧的高低。因此,当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时,TCD的临床检查价值会更高。该次研究通过对比DSA和TCD的检查结果,发现TCD应用于基层医院的脑血管疾病检查中,也同样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关研究者[8]通过比较患者的血管造影,认为TCD检查对于患者血管狭窄部位的确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而且,TCD对于检测血管闭塞,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当TCD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患者就有94%的可能性不需要再进行DSA检查。

该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TCD和MRA检查,结果显示,TCD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是在检测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方面,准确性最高。其中,采用TCD进行检查时的大脑中动脉特异性为92.83%,敏感性,96.35%,而且TCD检查显示血流速度越快,频谱形态越杂乱,音频效果也越差。采用MRA检查时,则提示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严重。另外,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CD进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比MRA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不过,从整体层面上比较,两者对于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测准确性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TCD检查可以准确检测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可以敏感的反映出脑血管血流的动力学改变状态。MRA检查能够直观的显示患者的血管形态变化情况,便于临床上进一步确诊。因此,MRA与TCD检查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颅内血管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对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检测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1]侯俊霞,黄姱姱,陆国云,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 (10):191-193.

[2]李康,姜世峰,于书壮,等.CT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9-10.

[3]李康,姜世峰,于书壮,等.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4):144,146.

[4]郭晓倩.TCD、MRA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37例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3): 273-275.

[5]苏跃康,李勤.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MRA诊断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34):173-175.

[6]杨立波,艾明华,苏海涛,等.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38-39.

[7]井润婷,吴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微栓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6):31-32.

[8]胡广新,刘洋,袁海军,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2): 136,138.

Analysis of Comparison of MRA and TCD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LIJian-hua,GUO Bao-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aiyuan People’s Hospital,Taiyuan,Shanxi Province,030001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mparison of mra and TCD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MethodsConvenient selection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the TCD,and then MRA in 1 week,and the examinationResultsof mra and TC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taking the mra examinationResultsas the diagnostic standards.ResultsAfter examination,there were 78 artery stenosis tested by TCD in 130 cases,including 32 MCA,14 ACA,16 PCA,6 CS,4 VA and 6 BA,and there were 56 artery stenosis tested by Mra,including 23 MCA,5 ACA,11 PCA,6 CS,5 VA and 6 BA,and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CD examinatio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ra examination.Conclusion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CD and mra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are high,bu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C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of mra test,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routine test method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MRA;TCD;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Comparison of diagnosis

R74

A

1674-0742(2017)06(c)-0183-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8.183

2017-03-30)

李建华(1978-),男,山西静乐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动脉血脑血管缺血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勘误声明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