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017-08-28熊秀云

中外医疗 2017年18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下肢

熊秀云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响水 224600

基层医院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熊秀云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响水 224600

目的 分析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男性45例,女性33例,其中颈椎手术7例,腰椎手术23例,骨盆手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使用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法,测定患者术后膝上周径平均值。 结果 在系统性预防护理干预下,患者术后1、3、7 d膝上周径 平均值分别为(43.25±4.82)、(42.63±4.86)、(41.62±4.80)cm;胫骨结节上周径平均值为分别为(29.38±2.78)、(28.21±2.55)、(27.55±2.50)cm,术后1、5 d静脉最大回流量分别为(12.38±5.32)、(17.82±3.95)mmHg。所有患者术后都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下肢肿胀获得良好改善,术后症状得到较快缓解,静脉回流较好,未发生DVT,2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症状,未并发致死病例。结论 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的运用,加强了临床对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使患者收获更好预后。

基层医院;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血液在深静脉中产生不正常的凝集,堵塞管腔[1]。如未及时治疗,不但会减缓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甚至可能引发多种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目前,深静脉血栓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给予抗凝药物、鼓励病人作四肢的主动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等[2]。以上干预措施均需要在护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指导下完成,故而加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骨科大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意识,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严重影响,提高骨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水平,是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手段。自该院开展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后,观察从2013年1月—2015年6月7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方便选于该院行骨科大手术患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5±9.2)岁。其中颈椎手术7例,腰椎手术23例,骨盆手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

1.2 护理方法

该院自2012年起制定了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对骨科大手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1.2.1 术前评估 对所有术前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病情及并发症风险评估,对高龄、长期卧床、创伤程度较重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并根据个体化病情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和术后活动方案。

1.2.2 术后患肢观察与护理 对并发症易发生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患侧肢体肿胀情况,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色泽、感觉、温度变化、动脉搏动,检查下肢静脉回流情况,以判断术后血管的通畅程度、肿胀消退情况等。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立即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否[3],并积极开展对症治疗。患肢损伤后肢体活动减少,血流减慢,应及时更换卧位。

1.2.3 运动指导 在制订针对性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指导患者尽早开始运动,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在腘窝与小腿下同时垫上柔软的被子,勿单独在一处垫枕,膝关节微屈,行足背伸屈运动。必要时,护理人员可按摩患者下肢或加压治疗,促进静脉血流。运动方式宜从轻开始,在护士的指导下,通过抬高患肢和按压腓肠肌等方式,加速腿部静脉回流[4]。术后3 d左右,患者即可进行行走训练,循序渐进,切勿过力导致关节损伤。术后7 d可开展更多的主动运动,加强下肢各关节、肌肉被动或自主活动,作深呼吸练习和有效咳嗽,有益于预防因血液留滞而产生静脉血栓。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医用弹力袜,降低产生末端腓肠静脉血栓的可能性[5]。恢复期患肢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穿紧衣物或一条腿压在另一腿上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1.2.4 药物预防护理 在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该院通常选用低分子肝素做为抗凝疗法的基本药物。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测定,注射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抗栓、抗凝药物预防使用时间。药物治疗期间避免碰撞和跌倒,密切观察病人创口是否渗血或血肿,有无牙龈、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抗凝过度的现象[6]。

1.2.5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 进行静脉输液穿刺,应当尽可能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建议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对静脉压迫和损伤静脉壁。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和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1.2.6 饮食及心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在术前、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病情及并发症的预防手段。嘱咐患者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7],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摄入,饮水量不少于2 500 mL/d,使排泄通畅,尽量避免由于排便困难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导致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二便若有异常及时告知护士。还需要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向患者进行DVT发生、发展、预后、预防等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其积极主动配合系统化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措施。并讲解所患骨科疾病的有关知识,如何配合麻醉与手术,帮助患者缓解因疼痛、恐惧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建立护患信任,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过程和术后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观察 术后,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标准参考[8]:①发病急骤,患肢突发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②患肢广泛性肿胀;③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④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⑤Homans征阳性。当患者产生上述中的2项时症状时,即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立即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

1.3.2 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测定 固定测量部位,每日测量,以便进行对比。大腿腿围:取髌骨上缘上5 cm为测量点;小腿腿围:取内胫骨结节凸点上15 cm为测量点。循测量点垂直向下,围绕肢体纵轴作环形标记,以无弹性的软尺测量标记长度,所测长度即为下肢周径,单位为cm[9]。

1.3.3 静脉最大回流量测定 患者取仰卧位,以血压带缠绕股部近端,另取一血压带缠绕小腿周径最大处,测量患者最大静脉回流量。

2 结果

2.1 下肢肿胀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1 d后膝上周径平均值为(43.25±4.82)cm,术后 3 d为(42.63±4.86)cm,术后 7d减少为(41.62± 4.80)cm;术后 1 d胫骨结节上周径平均值为(29.38± 2.78)cm,术后3 d为(28.21±2.55)cm,术后7 d减少为(27.55±2.50)cm,大腿、小腿肿胀均获得良好改善。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下肢不同平面周径恢复情况[(x±s),cm]

2.2 静脉最大回流量水平

患者术后1 d静脉最大回流量为(12.38±5.32)mmHg,术后5 d静脉最大回流量为(17.82±3.95)mmHg。

2.3 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术后经积极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仅2例患者表现出肢体肿胀和疼痛,经彩超检查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并发致死病例。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影响骨科大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发展的肺血栓栓塞、深静脉功能不全等均可能对患者造成致死性伤害,是术后重点预防和护理干预的不良反应。临床防治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干预和科学运动两个方面,在此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预防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骨科大手术中,肢体肿胀是最常见的术后症状。在创伤进程中,机体所释放的各种因子刺激微循环,增加血液浓度,引起组织间液渗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筋膜、肌肉损伤、坏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不良因素[10]。该研究将患肢周径包括膝上周径、胫骨结节上周径作为衡量肿胀症状变化的标准,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别在术后1、3、7 d观察记录患肢膝上周径、胫骨结节上周径肿胀消退情况,测定术后第1天、第5天静脉最大回流量水平,将3组数据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下,通过规范的术后用药和有效的运动锻炼,患者局部肿胀症状恢复较快,进而改善了静脉内环境。郑雪琴等测量双下肢平面,选择髌骨上缘15 cm、髌骨下缘10 cm及踝上5 cm,每天记录3处周径[11],通过预防性应用相关护理措施,患肢肿胀现象4~6 d后逐渐消退。下肢静脉因受肌肉的挤压而发生血流速度改变,骨骼肌和静脉瓣主导静脉血流水平[12]。所以,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的途径不仅在于保证心肌收缩能力,还可通过调节腓肠肌的运动压力,增加静脉回流量,改变静脉血流状态,患者的静脉回流能够在短期内恢复理想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该研究所有患者在系统化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方案干预下,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且术后症状得到较快缓解,静脉回流较好,术后恢复理想。因此,加强临床对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收获更好预后。

[1]李冬梅.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30-31.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19.

[3]S,Sabharwan S,Gauher S,Kyriacou.Quality assessment of guidelines on thromboprophylaxis in orthopaedic surgery[J]. The bone&joint journal,2014,96B(1):19-23.

[4]José,Salinas Diego,BarrosNapoleón,et al.Port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after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J].Surgical endoscopy,2014,28(4):1083-1089.

[5]李朝银,张晓梅.循证护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9:2635-2637.

[6]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66.

[7]秦常青.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吉林医学,2015(3):580-581.

[8]胡蓉.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151-152.

[9]曾芬莲,张咏,肖政.循证护理在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6):12-15.

[10]莫凤莲,马蓝,莫丽华.护理干预在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07-1509.

[11]郑雪琴,任慧琳.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健康必读,2013,12(11):427.

[12]赵秀英.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 152-153.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he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XIONG Xiu-yun

Department of Nursing,Xiangshui People’s Hospital,Xiangshui,Jiangsu Province,2246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he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Methods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including 45 males and 33 females,and there were 7 cases with cervical surgery,23 cases with lumbar surgery,3 cases with pelvic operation,14 cases with replacement of total hip and 31 cases with prosthetic replacement,and the patients used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thod after the systematical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upper cross section diameter of knee of patients was measured.ResultsUnder the systematical preven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average values of upper cross section diameter of knee at 1,3,7 d after surgery were respectively(43.25±4.82),(42.63±4.86),(41.62±4.80)cm,and the average values of upper cross section diameter of tubercles of tibia were respectively(29.38±2.78),(28.21±2.55),(27.55±2.50)cm,and the maximum quantity of reflux of venous in 1 d and 5 d after operation was respectively(12.38±5.32)mmHg and(17.82± 3.95)mmHg,and the adverse event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id not occur to all patients after surgery,and the lower limb swelling was better improved,and the postoperative symptoms were rapidly relieved and the reflux of venous was better,and there was no DVT,and limb swelling and pain symptoms occurred to 2 cases,and there were no death case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on and nursing plan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he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can enhanc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linic,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obtain a better prognosis of patients.

Primary hospital;Major orthopedic surgery;Deep venous thrombosis;Prevention;Nursing

R47

A

1674-0742(2017)06(c)-0149-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8.149

2017-03-25)

熊秀云(1970-),女,江苏响水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