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学习环境下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

2017-08-25高子砚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容设计碎片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高子砚

摘 要:为了适应碎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激发幼师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将针对碎片化学习环境的特点,结合课题组调研反馈的结果,围绕“分而治之、应用为主、以点带面、迭代有序”的思路,重新搭建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框架,并进行内容设计。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6-0024-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科技发展的加快,现阶段的学习者尤其是大学生们,为适应这样的变化,其学习方式也在发生转变,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集中学习向打破时空的移动学习演变的趋势。学习者可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候车时学习”、“坐车时学习”甚至“排队时学习”,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知识认知方式呈现碎片化。

1.碎片化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可以释义为将完整分为片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多元化”。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处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我们,就随时随地置身于这样的碎片化信息环境中。而碎片化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的媒体与资源,在零散非固定的时空范围,获取零碎知识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思维跳跃性与灵活性。因其学习时间较短,知识内容针对性与独立性强,又不受时空限制,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有调查显示,近7成用户每天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长达2小时42分钟。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其中44.4%的读者通过网络在线阅读,41.9%的读者通过手机阅读。显而易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学习方式正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2.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幼师生,即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的幼儿教师。面向幼师生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其信息素养,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从而帮助教师们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趋势下,实现自身不断进步、终身学习的目标。那么,结合现今所面对的碎片化学习环境,从师范生的学习角度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大部分知识与技能,既可以是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课程的学习,必然能够实现更为印象深刻的学习效果。

二、调研反馈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加强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笔者设计了针对幼儿教师和幼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对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幼师生与徐州幼教集团部分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发放了学习者问卷。结合本课程教研组教师自查、访谈结果,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1.课程现状

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共36课时。使用的教材为佟元之教授主编的《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虽然本书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结构系统化,实践案例针对性强,但本课程还是面临课时不够,内容深入不够,学生操作不够,学习兴趣不够等诸多问题。

另外,本课程中的“教学设计”部分,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合,导致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重复学习,且两门课程的任教教师分别讲授,并没有将重复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组织地分工与整合,因此,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内化、应用时,有可能出现混淆或偏差。

2.学习者反馈

(1)课程的学习兴趣点有待发掘

虽然遵循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课程还是面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也存在着对学习者学习兴趣缺乏关注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高达68.36%的学习者认为,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可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兴趣点,引导学习的探索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本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环节。

(2)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比重有待调整

本课程教学在多媒体教学机房进行,目前已实现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但由于课时紧张,仍有64.73%的学习者表示,希望任教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实践的机会,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甚至有41.45%的学习者表示为了应对未来教学工作中的各类难题,本课程在“课件”制作方面的实践学习难度应高于幼儿园教学应用难度,尤其是多媒体素材处理方面的内容。

(3)案例作业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本次问卷调查中,有88.73%的学习者表示在当前或未来的工作中最为关注课件相关的学习内容,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为Word与PowerPoint,这两款软件一般用来撰写、排版文档与制作幼儿课件。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也提出“以课例做案例”的教学建议,通常需要本课程任教教师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充分交流,甄选出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课例,拿来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案例。这些访谈与调查结果,均表示本课程的教学在与专业、行业的契合度与针对性上还需多多考量。

(4)学习反馈、交流、展示的需求有待满足

本次问卷调查中,64%的学习者表示,希望充分利用所学的教育技术知识技能,发展自身专业能力;58.18%的學习者对“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多样化学习资源,以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表述表示完全同意;57.48%的学习者愿意适当合理地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应用、内化作用。另外,50.18%的学习者对“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与反馈”的做法表示同意。这些数据,都不同程度地让笔者了解到,学习者们很关注学习过程的交流与反馈,对学习成果的分享与展示也抱有极大的热情。

(5)针对碎片化学习环境的学习资源有待完善

由于本课程学习一般以计算机实践操作为主,学习地点与学习方式亦有所受限。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70.73%的学习者表示,相较于书本教材、课堂、教师等传统学习资源,他们更愿意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终端或学习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用以补充或深入自己的所学,更好地达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手机、Pad等移动设备在大学生生活中已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生活、娱乐、通信工具,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些移动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那么,面对网络中海量的数据信息,教师们需要不断精心组织、完善与优化所提供的相关MOOC与微课等多样学习资源,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并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

针对如今的碎片化、多元化学习环境特点,结合课题调研反馈结果,课题组遵循“分而治之、应用为主、以点带面、迭代有序”的原则组织知识内容,将幼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并重新搭建模块教学框架,框架如下图所示:

现以本课程中“多媒体素材处理”这一模块内容为例,浅谈涉及的课程內容设计。

1.模块呈现、分而治之

模块呈现,指的是不仅整个课程实现模块化的结构,而且也将每个模块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精心组织,以小模块化呈现。这样不仅有利于零散知识点的集中与区别,也利于学习者进行同类或关联信息整合,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多媒体素材处理”这一模块中,笔者按照实践任务的不同阶段,将其中所涉及的有关Photoshop、Audition、PowerPoint三款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实现进阶式演示讲授。如图2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即学生的实践过程,实现教师演示讲授与学生实践学习“一轴贯穿、两线并行”的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教学现象。

2.任务驱动、应用为主

虽然,模块化呈现能使知识内容更为集中紧凑,便于学习者学习,但也会带来零碎知识点相对独立,学习不够系统的弊端。因此,在内容设计时,需注意连贯性与应用性,教学实施时,一般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此类教学。本例中,正是将“制作我的数字故事”这一实践任务来串联每个小模块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内容分解、以点带面

在基础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对学习者进行强化学习与按需学习的引导。当然,在学习引导之前,将课程内容或资源内容拆解为知识点,引导学习者从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疑问开始巩固强化或按需探索,随着学习探究的深入,会将本知识点或本疑问相关的知识内容“全盘托出、一网打尽”,这样的“以点带面”的深入引导,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也使得学习者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与调整。

4.资源多样,迭代有序

不论怎样的学习方式,都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也应如此。对于本课程来说,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往往需要教学团队开发或搜集大量的适合学习拓展、深入探究的学习资源。例如,MOOC、SPOC、幼儿园实际案例等多样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但考虑到碎片化学习环境的时空无限制且自主学习等特点,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对相关学习资源不断地更新迭代,为学习者组织更优化的学习活动,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出合理的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多样化学习资源才可以实现“被组织、被利用、被维护”的良好状态,从而帮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

四、结束语

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幼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利用新思路、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不断完善与探索,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简单迎合学习者的心理与碎片化学习环境的时代特点,毕竟,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仍需做更多更深入地价值分析。因此,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的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是推动课程建设与学习发展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Google. Our Mobile Planet: China [EB/OL]. https://think.withgoogle.com/mobileplanet/zh-cn/, 2014-12-31.

[2]Flurry. Apps Solidify Leadership Six Years into the Mobile Revolution[EB/OL]. http://www.flurry.com/bid/109749/Apps-Solidify-Leadership-Six-Years-into-the-Mobile-Revolution#.VIw A6_m Udvs, 2014-12-31.

[3]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 www.chuban.cc, 2014-12-31.

[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2004.

[5]佟元之,许文芝.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23.

[6]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碎片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
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微信在英语辅助教学中的应用